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4289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工作原则24.1综合性24.2可靠性24. 3一致性25. 4分尺度25国家尺度评估与区划35.1资料搜集35. 2潜在地震海啸源确定35. 3模型建立45. 4模型验证46. 5海啸数值模拟计算46.6 海啸灾害危险评估和区划46.7 成果制图55. 8评估报告编制56省尺度评估与区划55.1 资料搜集56. 2模型建立56.3海啸危险性评估与区划66.4承灾体脆弱性评估66.5海啸灾害风险评估66.6 海啸灾害风险区划66.7 成果制图66. 8评估报告编制67市(县)尺度评估与区划77. 1资

2、料收集与补充调查78. 2潜在海啸源确定77.3模型建立77.4模型验证87.5海啸数值计算87.6海啸风险评估和区划87.7海啸淹没风险和应急疏散分析97.8成果制图97.9评估报告编制108成果管理108.1审查与验收108.2成果汇总与管理108.3更新10附录A(资料性附录)0KADA位错模型11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啸数值模型12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要求14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关系参考表15附录E(规范性附录)海啸灾害淹没风险图和应急疏散图编制说明18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第3部分:海啸1范围HY/T2

3、73的本部分规定了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工作原则、技术方法以及成果管理等。本部分适用于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Y/T058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海啸tsunami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长波形成的来势凶猛且危害极大的巨浪。注:改写GB/T159202010,定义2.5.60。局地海啸IOCaltsunami

4、海啸源距离受海啸破坏性影响的区域约IoOkm以内的海啸。区域海啸regionaltsunami海啸源距离受海啸影响的区域约100OkIn以内的海啸。越洋海啸ocean-widetsunami远距海啸海啸源距离受海啸影响的区域超过100oknl的海啸。传播时间traveItime海啸首波从海啸源传播到海岸固定点所需的时间。传播时间图traveItimemap显示海啸传播等时线的图。预计到达时间estimatedtimeofarrivaI,ETA海啸首波从海啸源到达受影响沿岸固定地点的时间。海啸灾害承灾体exposureoftsunamidisaster直接受到海啸灾害影响和损害的人类及其活动所在

5、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包括沿海人口、房屋、农作物及其他植被、养殖区、船舶航运、堤防、港口码头及其他工程设施等。GB/T263762010,定义3.L3海啸灾害危险性hazardoftsunamidisaster某海岸区域可能遭受某特定规模海啸袭击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注:包括海啸波幅、淹没范固和深度以及强流等致灾因素的影响。3.10脆弱性VulnerabiIity社会系统应对海啸灾害的能力和遭受灾害的可能性。注:包括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3. 11海啸灾害风险tsunamirisk某一特定海岸线遭受海啸袭击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后果。3.12灾害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对可能发生的灾

6、害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评定和估计。GB/T263762010,定义4.83.13海啸源tsunamisource生成海啸的点或区域,通常是在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并造成大规模快速的水体变形导致海啸的区域。3.14海啸波幅tsunamiamplitude海啸波峰(波谷)和未受扰动的海面水位高度之差的绝对值。3. 15潜在震源区potentialseismicsourcezone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GB177412005,定义3.143.16震级上限upperlimitmagnitude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地震带或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极限值。GB177412005,定

7、义3.184工作原则4.1综合性综合考虑海啸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成灾机制及行政边界等特点,综合评估海啸灾害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开展海啸灾害风险综合区划。4. 2可靠性对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有明确的描述,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审核;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应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技术方法应采用历史资料或现场观测进行验证,保证评估精度。4.3 一致性同一尺度的海啸灾害评估区划工作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应具有一致性,且不同尺度评估结果应具有总体一致性,评估结果应方便实用。4.4 分尺度分为国家尺度、省、tj(县)尺度,各尺度的评估目的、评估要素、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成果等应有区分而又相互衔接

8、。5国家尺度评估与区划4.5 资料搜集4.5.1 基础地理数据全国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县一级(含)以上行政界线、全国水系(入海河流3级)、重要居民点(省会城市、直辖市及沿海重要城市)、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沿海机场)、地貌以及岛屿、礁石、海洋注记等要素。4.5.2 海底地形和岸线数据中国近海海底地形数据(分辨率2),全国沿海岸线分布。4.5.3 地震源信息资料中国近海海啸历史资料、近现代地震信息资料;全球海底地震数据库和历史资料,重大海啸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地震资料收集与目录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根据国际地震权威机构和组织、国内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

9、收集相关的地震资料;b)历史地震资料应包括区域内自有地震记载以来的最重要的破坏性地震事件;c)主要地震参数包括:地震事件基本描述以及震中位置、发震时间、震源深度、震级、发震断层长度、宽度、滑动角、走向角、倾角、断层滑动量等。4.5.4 海啸波观测资料在海啸影响期间的潮位站或海啸浮标连续时间序列海啸波观测资料。5. 2潜在地震海啸源确定潜在地震海啸源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a)海底地震活动时空特征的分析:1)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2)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区分出浅源和深源地震;3)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4)强震(区域5.5级以上,越洋7级以上)震源机制解分布和特征统计;b)确定潜在海啸源位置和最大震级:根

10、据海底断层地质构造确定潜在海啸源,潜在海啸源应覆盖越洋海啸、区域海啸和局地海啸。统计分析全球及区域历史地震数据库及有关资料,确定可能影响评估区域的典型地震的震中位置。应依据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特征等对活动断层进行分段,遵循历史重演和构造类比原则,逐段确定发震构造和潜在震级上限。对历史地震资料丰富的区域,宜系统整理地震带内历史地震的最大震级和地震构造特征,评估区域俯冲带的震级上限。c)确定计算所需的其他震源相关参数:分析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参数的统计结果,确定海啸数值模型所需的震源参数,应包括潜在震源经度、纬度、震级上限、深度、走向角、滑动角、倾角。考虑极端情况下级联破裂的可能性,给出级联破裂源的划

11、分结果及破裂参数。6. 3模型建立7. 3.1海啸初始场计算海啸初始场计算是利用海床位移量来估算地震引起的初始水面高度,为海啸数值模型提供初始条件。前提假定条件是地震发生错动的过程是一个很短的冲击过程,可能发生在数秒内,水面变动与地震引起的地层错动同时发生,忽略断层破裂的复杂性、错位的多向性和破裂层厚度可变性。弹性错移断层模型参见附Ao8. 3.2海啸数值模型建立根据海啸风险评估需求,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确定模型计算的区域范围、空间网格、时间步长等参数,为模型准备必要的水深、地形等基础数据。国家尺度数值模型空间分辨率应达到6。海啸模型利用水动力学长波理论模拟在海洋中传播的海啸波动。海啸波传播至近

12、岸地区时,海啸波传播特征相对于大洋传播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效应、底摩擦效应逐步增强,对于浅水利可能发生海水淹没区域,应利用包含非线性、底摩擦项和对流项的水动力方程来模拟海啸波的传播。在海啸数值建模时,应对方程类型、底摩擦等项进行设置。海啸数值计算模型参见附录B。9. 4模型验证利用海啸数值模型对历史地震海啸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得到的海啸波幅和海啸淹水范围与历史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度,确保所得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对于历史地震应保证有完整可信的海啸波幅和淹水范围记录。检验指标:历史个例检验不应小于5个,站点应具有空间代表性,历史过程站点最大海啸波幅平均误差不应大于

13、15%。5. 5海啸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海啸数值计算的区域,区域应涵盖我国近海海域。根据计算需求,合理配置计算网格分辨率和时间步长,以保证计算效率与精度的平衡。采用选定的地震参数计算地震海啸初始位移场,利用建立的海啸数值模型对评估区域进行计算,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海啸风险评估和区划所需的最大海啸波幅分布。空间分辨率应符合国家、省和市(县)尺度建模要求。5.6海啸灾害危险评估和区划5. 6.1海啸灾害危险性评估海啸灾害危险性依据最大海啸波幅大小分为4级,见表1。其中I级为最高,代表该海啸致灾强度最大;IV级为最低。国家尺度以县为基本单元,选取评估单元内所有岸段在各种地震海啸源场景下出现的最大波幅值,根据

14、表1列出的指标进行海啸危险性等级划分。表1海啸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等级最大波幅(m)潜在影响1(3.0,+8)大范围淹没II(1.0,3.0局部淹没HI(0.3,1.0无淹没IV(0,0.3无威胁5. 6.2海啸灾害危险性区划根据表1将海啸灾害危险性区划分为高危险区(I级)、较高危险区(II级)、较低危险区(In级)、低危险区(IV级)四级。危险性区划以县为基本单元,基于沿海岸段危险性等级分布,原则上选取所有岸段中的最高危险等级作为该单元区划危险性等级。5.7成果制图国家尺度海啸灾害危险评估和区划图集包括:a)全国海啸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图(各地震海啸源情景集成)。以岸段为单元,用红(I级)、

15、橙(II级)、黄(III级)、蓝(IV级)四色标识表征各岸段危险性等级大小;b)全国海啸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各地震海啸源情景集成)。以沿海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用红(I级)、橙(II级)、黄(Hl级)、蓝(IV级)四色标识表征沿海各县危险性等级大小。5.8评估报告编制编制国家尺度海啸灾害危险评估与区划技术报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见附录C。6省尺度评估与区划6.1 资料搜集6.1.1 基础地理数据评估区域最新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水系(入海河流5级)、居民点(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县、乡镇)、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机场)、境界线(国界、省界、市界、县界、乡镇界)、管线以及地貌等要素,基础地理信息比例尺不应低于1:250OOOo6.1.2 海底地形和岸线数据反映现状的近岸海域海底地形或水深资料,重点区域分辨率不应大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