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XX实际,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规划为龙头,以提高农房设计建造水平为重点,以完善农房功能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
2、村庄,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按照XX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X农领办发2021)X号)和XX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以规划落实为抓手,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在抓好XX县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XX区XX镇、XX市XX镇、XX县XX镇、XX县XX镇X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X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同时,全力抓好2021年确定的100个市级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面推开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到2025年,农房建设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农房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农村
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完善,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到2035年,实现农村住房特色化,建筑风貌规范化,生态宜居舒适化,农村环境干净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三、重点工作(一)严格执行村庄规划。以村庄修建性规划为依据,选址应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空闲地或其他未被利用、地质结构密实、背风向阳、排水通畅的地块建设错落有致、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配套齐全的房屋,禁止在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建房。严禁占用耕地、天然林地、公益林地等。严禁选址在地震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行洪通道危险区域建房。不得占用高压供电架空线走廊,符合公路、铁路规定
4、的退让距离,符合各类工程管线安全退让距离。建筑面积、高度、风貌、色彩及采光、通风等符合村庄规划和建房相关技术规定。(二)加强新建农房选址管理。新建农房必须选址在背风向阳、地质结构密实、排水通畅的地块,避开易发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风口、地震断裂带等地质条件不稳定、有严重环境污染或不便于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地域,不在隐患区域内选址建房。各县(市区)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农房建设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引导农村居民科学选址、安全建房,提高农村居民减灾防灾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三)严格设计管理。落实国家、省上发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及相关技术导则,加大对农房设计
5、、建设、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农房设计要遵循传统民居特点、体现白墙、青(红)瓦、斜屋顶、上下圈梁构造柱、拉结筋等陇东民居建设的特点,空间布局美观舒适,使新建房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农房建设过程中,配套落实室内生活用水、排污管道、燃气管道、预留照明线路、宽带和广电管线。集中建房点,应同步规划建设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广电、绿化、环卫和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绿化率不低于30%o各县(市、区)要体现域地特色,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沿公路沿线“兵营式”、“长蛇阵式”空间布局。要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优化建房空间布局,满足生活需要和生产工具存放等需求。新建农房要同步设计卫生厕
6、所,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大力推广应用农房现代建造技术,加强对乡土材料、乡土工艺的传承和应用,有条件的县(市、区)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农房建设。(四)加强农房质量安全管理。县乡两级要加大对建房工匠或建筑施工单位建房质量的监督管理,新建农房按照图纸或图集施工。改建、扩建农房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严格按照图纸和技术导则施工。凡建筑层高在一层以内的农房建设,建房农户必须向村民委员会报备,由农户选择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对农户建房加强技术服务和全过程监督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凡新建、改建、扩建农家乐、餐厅、民宿等经营性人员聚集场所的农
7、房,建筑层高在两层以上的、高度在7米以上的、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或者跨度在6米及以上的,建房农户或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建设,签订质量安全施工合同,并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备,纳入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新建房屋必须落实上下圈梁、构造柱、拉结筋等抗震设防措施。改建、扩建房屋必须补建抗震设防措施,加固关键部位,保障质量安全。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抗震设防措施,严禁不设置抗震措施施工,并形成施工记录,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各县(市区)要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任务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保
8、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发现一户、鉴定一户、改造一户,验收一户,实现动态清零。要在实现保障对象住房安全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同步实施农房抗震改造,按照XX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和XX省农村抗震房屋新建与加固技术导则(试行),统筹推进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指导开展农房施工建设,全面落实农房抗震设防措施,新建农房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墙体厚度、建筑构造要满足质量安全及抗震设防要求。(五)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按照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适宜的建筑节
9、能技术措施以及能源利用方式,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推动既有农房节能改造。要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引导农村不断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方式,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技术和产品,推动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推进燃气下乡,支持鼓励乡村建设安全可靠的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逐步扩大农村燃气覆盖范围。(六)营建和谐唯美自然格局。农房和村庄建设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注重与自然和农业景观协调互动,做到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伐老树。要注重村庄
10、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农房功能配套和村庄环境建设,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农房布局要利于促进邻里和睦,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建设农房,营建布局错落有致,左邻右舍和谐美满,生态良好,和合为美的空间格局,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七)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各县(市区)要建立村庄历史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机制,充分挖掘和保护传承村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落实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制度。农房建设要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充分吸收传统民居文化的精髓,建设与传统建筑、周边
11、环境相协调的村庄,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各县(市、区)要以农房建设为主体,保护村庄固有的乡土气息,利用古树、池塘等自然景观和牌坊、古祠等人文景观,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保护力度,遵循村庄传统格局、风貌及自然田园景观,做到新建农房与整体空间、环境相协调,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建筑风貌。(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县(市、区)要在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XX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持续清理整治垃圾堆积点,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应用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加
12、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向自然村组延伸,建立完善日常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乡镇、村委会监管责任,积极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九)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闲置农房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整合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场所、设施等资源,优化功能,统筹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公共建筑建设成本,拓展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农村闲置农房在满足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可兼顾托幼、托老、集会、村史展示、文化娱乐等功能。村庄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应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村内道路应通
13、畅平整。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动宽带、通讯、广电等进村入户。(十)加强农房村庄建设管理。建立农村房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建设、使用的行政管理程序,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实施、村级监督管理的农房村社建设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有人管、有条件管、有办法管。全方位落实职、责、权一体化模式,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加强建造工匠下乡服务、乡村建设设计队伍管理和乡村建筑的施工管理,探索建立稳定的农村工匠培养和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建房技术力量和建房质量。(十一)构建共建共享供治的治理体系。以党建为核心,以村组为基础,深入
14、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农村建房和村庄现代化治理体系,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等小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建设更加便利、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的共建共享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推进村庄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充分发挥管护理事会作用,拓展管护基金筹措渠道,加强基金管理,严格规范选聘公益性岗位人员,切实发挥农村村庄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多元化作用。要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村庄建设农民满意度调查评价制度,村民委员会要将农房
15、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有关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章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工作格局。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把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优势,明确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的指导意见及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各方,统筹各类资源,扎实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工作。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导
16、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参与农房与村庄现代化建设。(二)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分类施策。要坚持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要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有推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立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不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富有特色、类型多样、风貌迥异、多姿多彩的现代化美丽村庄。(三)抓点示范,分类推进。及时总结乡村建设示范市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经验做法,抓点示范、分类推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和督促指导,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水平。要把农房和农村现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