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人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ppt(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病人角色一、病人角色“角色”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在社会关系结构中占据特定位置、处于特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行为模式的社会成员。角色意味着对他人有着特定的义务,别人对其也存在某种特定的期望。个体患病后,社会对其行为有特定的期望。也就是说,患病的个体应当进入病人角色。所谓病人角色,指被疾病所折磨,并有治疗和康复需要和行为的社会角色。病人角色具有如下权利和义务:病人有权要求减轻或免除日常社会责任病人有权得到他人的帮助和依赖他人病人有义务力求尽快痊愈病人有义务采用适当的方式战胜疾病二、病人角色的转换二、病人角色的转换病人角色适应不良主要有如下5种类型:1.角色行为阙如2.角色冲突3.角色行为减
2、退4.角色行为强化5.角色行为异常三、求医行为三、求医行为求医行为指的是人们在感到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根据求医决定是由谁做出的,可以分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以及强制性求医。是否采取求医行为影响因素:1,对是否“有病”的主观判断2,症状的质和量3,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过程认知感知觉改变、痛阈降低,回忆增多、睡眠异常、多梦等情感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意志意志减弱、被动依赖、敏感多疑等人格特征病前的人格特征可以影响病后的行为,而疾病对于人格特征也可能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一、对认知的影响一、对认知的影响感知觉的指向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范围的改变与人格特征是密切联系二、
3、对情绪的影响二、对情绪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反应三、对意志特征的影响三、对意志特征的影响软弱无力、情感脆弱,甚至一反常态,变得特别被动、顺从和依赖,做事犹豫不决四、对人格特征的影响四、对人格特征的影响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和漠不关心型一、心理护理的概念与对象一、心理护理的概念与对象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心理护理的对象也不仅是针对临床各科的病人,疗养院的休养人员、养老院的孤寡老人也都是心理护理的适宜对象。二、心理护理的目标二、心理护理的目标1.
4、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2.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3.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4.提高病人适应能力三、心理护理的原则三、心理护理的原则1服务性原则2交往性原则3启迪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自我护理的原则四、心理护理的程序四、心理护理的程序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资料的内容既要包括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也应当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生理状况等。第二步,对患者个人、家庭或社会环境中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判断。第三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第四步,对护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进行及时评估,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五、心理护理的方法五、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必须个体化,即心理护理要强调针对性。心理护理可
5、分为一般性心理护理和治疗性心理护理两种。1、一般性心理护理方法 是针对所有的护理对象的共通方法,其内容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强化病人的心理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加强健康教育2、精神支持 指运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帮助病人改变认知,改善不良情绪,矫正不良行为。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难以理解疾病的本质。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儿童,没有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医护人员要理解患儿对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防御对儿童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部分是对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要注意不同阶段儿童的发育特点,也要注意每个患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
6、地进行护理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二、青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青年人的特点之一是情绪强烈而动荡,容易呈现极端化,容易激动、兴奋,也容易沮丧、绝望。青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往往比较敏感,希望自己的身体形象和面部形象符合现代的要求。医护人员应当理解青年人的这种心理,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三、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三、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家庭的支柱。他们同时担当着多种社会角色,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中年人进行心理护理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包括疾病的种类、个体对患病的反应、家庭情况、经济情况、个性特征等。中年人心理功能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意志坚定、情绪稳定
7、、个性固定且特点突出,有良好的认知判断能力,对挫折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一定要尊重病人,将病人视为合作者,注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对自己的护理工作。同时要取得家属的合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鼓励病人安心治疗。四、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四、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当老年人患上某种疾病时,他们对自身情况的估计大多是比较悲观的,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老年人的任何系统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老年人生理知识,认真评估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老年人的短时记忆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容易记不清楚,但长
8、期记忆功能完好,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倾听。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刻板,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不愿放弃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在护理评估中,应当注意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老年人的习惯。一、焦虑一、焦虑焦虑是个体对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感和忧虑感。焦虑是患者最常见的情绪反应。在生理方面,病人可能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出汗、瞳孔放大、声音发颤或变调、颤抖、坐立不安、尿频、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眩晕、面部潮红、疲乏等。在情感方面,病人自诉有无助感、缺乏自信、神经过敏、失去控制、预感不幸等。表现为激动、易怒、哭泣、退缩、自卑或自责等。在认知方面
9、则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不关心,思维混乱,健忘,不能面对现实等。护理措施包括:帮助病人降低现有的焦虑水平减少或消除不良的应对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二、恐惧二、恐惧恐惧是某种明确的具有危险性的刺激源所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恐惧和焦虑不同,它有非常明确的对象。个体的生理反应:肌肉骨骼系统:肌张力增高、颤抖、坐立不安等;泌尿系统:尿频、尿急或尿失禁;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系统:呼吸急促;消化系统: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失禁;皮肤:发红或苍白、出汗、起鸡皮疙瘩。个体的心理反应:烦躁、失眠、易激动、健忘、注意力集中到危险的刺激物,并有恐怖、惧怕、忧虑和不安的感受。逃避或对行为失
10、去控制,可能有攻击行为、退缩行为或强迫行为。护理措施包括: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原因,降低恐惧的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当患者面临伤残或死亡的危险时,感到恐惧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正常的当患者表现出显著的恐惧情绪时,应当为患者提供应对恐惧情绪的适宜方法和场所,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三、悲哀悲哀 悲哀是个体患病后常见的情绪反应,可以分为两种:对个人或家庭已存在的或已觉察到的丧失(人、财、物、工作、地位、权利、理想、人际关系、身体的某部分等)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反应,称为功能障碍性悲哀。对个人或家庭预期发生的丧失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反应,称为预期性悲哀。悲哀情绪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诉说对实际存在的
11、或觉察到的失落状态表示沮丧患者预感到将要发生重要事物的丧失,并表达出对预期丧失的悲伤心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反应:如哭泣、忧伤、惧怕、愤怒、否认、罪恶感、自责等患者出现行为的改变:如饮食习惯改变、睡眠型态改变、性欲改变、活动减少、行为退化、注意力不集中等具体措施包括:评估悲哀的原因和情绪、行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指导病人使用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降低悲哀反应,但不可过度使用协助病人制定每日生活计划,调整饮食、睡眠、活动、休息、娱乐和休闲等日常生活,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摆脱悲哀情绪的影响,重新开始生活。鼓励病人正确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尽快摆脱精神束缚,树立新的生活目
12、标。四、孤独四、孤独当个体感受到需要或希望与他人接触,但却无力实现这种状态,就会感受到孤独。病人患病入院后,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朋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务人员,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患者的孤独情绪可能表现为:表现出明显的孤独感:希望与他人有更多的接触。表现出行为的改变心理护理措施包括:评估导致孤独的直接原因和促发因素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在孤独情绪的发生和缓解中所起的作用,与病人讨论改善孤独情绪的可能方法,寻找改善的资源。排除社交障碍,促进社会接触。五、绝望五、绝望绝望是一个人面对所期望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没有任何机会或办法,无法实现个人目标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
13、绪状态。处于绝望情绪中的患者可能有如下表现: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进取心和兴趣感,对以前非常重视或感兴趣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意志消沉、思维混乱、记忆减退、反应缓慢、行为退化、社交退缩、寡言少语、表情冷漠。行为方面表现为:厌食、消瘦、活动减少、睡眠增加等。心理护理措施包括:鼓励病人表达出绝望情绪鼓励病人正视自己的情绪,为病人宣泄情绪提供适宜的条件,鼓励病人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病人的自信,激发病人的动机增强社会支持系统六、不合作六、不合作从以下现象中,医务人员可以判断患者可能未遵从医嘱:病人或家属表示对治疗不合作或不参与观察到有不合作的行为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发
14、生并发症相应的措施包括:向病人说明遵从医嘱的重要性,指出按医嘱服药的必要性。与病人讨论导致不合作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与病人共同讨论和修订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遵从新的治疗方案。观察病人执行新治疗方案后的效果及其反应,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七、否认七、否认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有意或无意否定某一事实的存在,企图降低由该事件所引起的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处于否认状态的个体可能有如下表现:否认症状和危险的存在,拖延或拒绝就医,以致危害到目前的健康状况。谈及困扰性事件时,采取不理会的态度和言论转移由于健康情况所造成的恐惧表现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对处于否认状态的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与病人建立良
15、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供机会让病人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鼓励病人逐渐面对问题或者表达对某个问题的关心不要直接质问病人的否认行为若病人提出他所否认的问题或者表达对该问题的关心时,应提供有关的指导和必要的心理支持八、自尊紊乱八、自尊紊乱患病后,个体的个性表现也会出现暂时的改变,甚至出现长期的改变。由于患病,个体对于自我以及自我能力的评价或感觉可能处于紊乱状态。自尊紊乱可分为两种型态:长期性自我贬低和情境性自我贬低。长期性自我贬低是指个体对于自我以及自我能力评价或感觉长期处于消极状态情境性自我贬低是指个体原本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暂时性的消极的自我评价或感觉。处于自尊紊
16、乱的个体可能有如下表现:有自我否定的诉说,认为自己无能力处理问题,表现出惭愧或罪恶感面对他人对自己好的评价意见时,表示拒绝或排斥;对于他人的批评表现过于敏感,对自己不良的评价予以夸大不肯承担责任,对个人失败寻求外在借口,把责任或问题推委于他人对于尝试新事物及新情境表示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对处于自尊紊乱的个体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包括: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觉指导病人正确地评价自己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病人发展健康的生活型态 Kubler Ross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大多数人在面对死亡时,都会经历几个类似的阶段:否认期: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时,典型的反应是震惊和否认。愤怒期:当病人终于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时,最常见的反应是愤怒。妥协期:患者经过愤怒期,知道抱怨是没有用的。抑郁期:患者认识到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已经于事无补,死亡将不可避免。接受期:如果患者得到亲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情感支持,顺利度过了抑郁期,他就可能进入接受期。对临终病人进行护理时应当努力达到的目标包括:使患者尽可能享受最后的时光,与亲人相伴,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帮助患者尽可能完成未竟的工作或愿望,使患者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