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3438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长期建筑业发展规划(2021-2025)“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全面深化行业改革,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加快现代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形势(一)“十三五”以来的成绩“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在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挥整体发展优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1、产业市场迈出新步伐牢固树立服务助推“走出去”理念,着力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对外出施工企业畅通服务“绿色通道”,给予政策扶持,并引导鼓励其与大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及省内外大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建筑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实现外出施工产值460亿元,平均增幅6.5%,外出施工企业达30多家,人数1.2万多人,外出施工涉及道桥、石化、电力等多个领域,施工足迹遍布国内多省市。2、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2亿平方米,累计竣工装配式建筑超286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建

3、筑条例正式出台,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4.2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倍多;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递增;新增节能建筑面积8.8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7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量质齐升,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聚集区。加快工程组织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3、建筑工程品质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共有3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鲁班奖”、56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32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优质奖”160项工程获“建设工程金匠奖”。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

4、安全生产检查月”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连续三年纳监房屋市政工程的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双下降”。(二)存在问题1、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多数建筑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生产率偏低。且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建筑业产业链条呈碎片化发展,不利于资源整合和调配。专业化企业“专精特新”程度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2、产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建造方式现代化程度不高,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还较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建筑机器人、智慧工地等领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建筑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不足、建筑技术

5、缺乏集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建筑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等原因,建筑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仍然不足,大多数企业仍表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工程组织模式较为落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深度不够,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相对滞后。3、行业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水平还不高,建筑工人老龄化趋势明显。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18%,40岁以上建筑工人整体占比55%。同时,现有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够匹配,满足建筑工业化生产、一体化业务模式需求的人才短缺,缺乏国际化以及适应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全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

6、升级。4、质量安全保障有待提升。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未能履行到位,部分施工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专业技能水平、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也不足,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技能不高。部分地区安全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经费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专业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无法适应和满足建筑安全施工监管需求。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智慧化监管能力尚待提高,“智慧工地”建设有待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等依然存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还不健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7、,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建筑品牌为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和精品工程培育力度,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市场信用管理体系监管力度,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贝J:1、必须坚持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对全市建筑行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决策部署在全市建筑行业落地见效,

8、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建筑品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3、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市建筑行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建筑行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4、必须坚持积极融入新格局。充分发挥建筑行业的支柱产业支点作用,加快动能转换,破除制约机制束缚,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

9、新,延长产业链条,集聚核心竞争力,塑造新的发展优势。(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力争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外出施工产值突破180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十四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实现外出施工产值750亿元。建筑业年产值超100亿企业1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15家。城市规划区内新建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45%,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5%。建筑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整体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居中上游,形成一批在省内和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展望到2035年,建筑业的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大幅提升,建筑业关键核心

10、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作用显著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筑业强省”地位显著增强,为创造新的辉煌提供重要支撑。2、具体目标。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规模明显提升,建筑业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达1家以上。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BIM在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比例达到8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5%,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建筑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11、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00项,力争一定数量的科技成果和重要标准达到国际水平。智慧工地覆盖率达100%,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立。人才队伍提供新支撑。培育和引进高端建筑人才,加快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建筑用工制度基本建立,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到2025年,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达30万人;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建筑工人达50万人;工人岗前培训、施工现场工人持证均达100%。市场拓展迈出新步伐。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市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筑业企业在国内国际的市场全面拓展。建筑业省外完成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建筑业合作发

12、展取得新成效。工程质量得到新提升。到2025年,工程勘察设计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基本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建成一批优秀精品工程,“十四五”期间,争取累计获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等国家级奖项数量达100个以上;竣工验收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保证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三、重点任务(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着力解决建筑业产业链碎片化的问题,打通建筑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推动建筑业企业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1、加强建筑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勘察设计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投建营一体化”全链条建设

13、。推动建筑产业业态优化升级,打通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建材供应、工程检验检测、维护维修、运营全流程,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引导建筑业企业率先在新基建、城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燃气、公共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实现“投建营一体化”。推动打造“投建营一体化”全产业链示范城市。支持建筑业企业建设砂石、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2.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建筑业企业品牌化建设。实施建筑业企业培育计划,制定重点扶持骨干建筑业企业名录,在资质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一批产值过百亿

14、的建筑业企业发展成为具有“链主”地位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引导一批装饰装修、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建筑幕墙施工等类型的专业企业发展成为具有“撒手舸技术或产品、“专精4寺新”的专业承包企业或专业化企业。引导和鼓励建筑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快速成长为龙头或大型骨干企业。3、优化建筑业区域产业布局。打造现代建筑业集聚带。依托核心区科研单位、设计企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等,组建现代建筑产业联盟。支持在建筑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互补,辐射带动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区。引导建设绿色低碳设计建造中心,建设现代建筑设计和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建设建筑机器人、建造材料与技术集成

15、和展示基地,建设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支加快建筑产业特色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联动建筑设计服务协同发展,“设计一施工一运维”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化的现代建筑产业集聚带。(二)着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引领建筑业实现设计研发智能化、建筑生产工业化、建造过程绿色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相关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趋于完善,建筑业企业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1、全面发展智能建造。夯实数字化基础。加快构建以ttBIM+GIS+AI0F为核心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加快

16、“智慧工地”建设,实现数字技术与现场监管的深度融合。鼓励建筑业骨干企业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研发自主可控的BlM技术,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加快推进Bl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推动大中型政府投资工程、大型社会投资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BlM技术。鼓励建筑业企业、科研院所、社团组织联合设立建筑产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数据接入储存、数据查询分析、数据应用开发支持等服务,为政府开展数字化监管提供支撑。2、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并具有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修订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管理服务与施工安装,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咨询。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