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3179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及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22)71号),进一步加强全省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观念、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多元处理机制,提升协商调解能力,促进我省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积极贡献。(二)目标任务。坚持人民至上、源头治理、创新发展、灵活高效基本原则,把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

2、工作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强协商调解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保障进一步夯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部门牵头和有关部门参与、司法保障、科技支撑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更加健全,部门联动质效明显提升,协商调解解决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在案件总量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诉讼案件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协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二、主要措施(一)加强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化解1 .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紧密结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求及不同时段特点,“线上

3、”“线下”相结合,既“大水漫灌”普遍宣传,营造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浓厚社会氛围,又“精准滴灌”,针对易发问题区域、行业、重点企业面对面宣传解读,把普法宣传融入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全过程,提升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能力。2 .深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服务。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预防服务机制,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劳动人事争议“大预防”工作格局。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系点制度,有针对性跟进指导。健全调解仲裁机构与就业服务机构联动机制,推行“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服务,增强就业稳定性。3 .强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指导。

4、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基层党组织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调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好用人单位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劳资对话沟通中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对用人单位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行典型案例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建议书、调解建议书、仲裁建议书、司法建议书、信用承诺书等制度,引导推动用人单位依法合规用工、劳动者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作用,通过培训、咨询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预防。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协商调解工作情况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评选表彰示范创建的重要考虑因素。4

5、.健全劳动人事争议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信息交流,通过税费缴纳、“直通车”受理、社保欠费、人社业务办理、信访处理、社会舆情等信息渠道反映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信息和指标变化情况,准确研判劳动人事争议态势,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完善重大劳动人事争议风险预警和精准化解处置机制,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突出农民工和劳务派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围绕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劳动人事争议类型,强化监测预警,分级分类建立风险台账,精准制定应对预案,特别是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重大争议风险“第一时间响应”,最大限度将风险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5

6、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隐患排查化解工作。以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行业以及受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突发事件等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为重点,加强正面引导和风险提示,妥善化解因欠薪、规模性裁员、不规范用工等引发的风险隐患。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完善劳动人事争议隐患协同治理机制,加强调解仲裁机构与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以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信息共享、协调联动、问题共治,履行好“抓前端、治未病”的预防功(二)完善协商机制,强化协商和解6 .指导建立内部劳动人事争议协商机制。督促用人单位畅通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推动用人单位以设立负责人接待日、召开劳资恳谈会、开通热线电话或者电子邮箱、设立意

7、见箱、组建网络通讯群组等方式,建立健全沟通对话机制。指导用人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及时核实劳动者关于用工管理存在问题的反映,协调用人单位进行整改或者向劳动者做出说明。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内部申诉、协商回应制度,丰富协商形式,优化协商流程,认真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回应劳动者协商诉求。7 .协助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加强引导协商工作。工会组织统筹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集体协商指导员、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等资源力量,推动健全劳动者申诉渠道和争议协商平台,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各级地方工会可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室,做好咨询解答、释法说理

8、、劝解疏导、促成和解等工作。企业代表组织指导企业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程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咨询、代理服务工作。8 .强化和解协议履行和效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达成一致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组织要主动引导签订和解协议,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和解协议归档,建立协商档案,并推动和解协议履行。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未按期履行和解协议的,工会组织要主动做好引导申请调解等工作。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可在仲裁办案中作为证据使用;但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为达成和解目的作出的妥协认可的事

9、实,不得在后续的仲裁、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根据。(三)夯实工作基础,做实多元调解9 .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人社部门会同司法行政、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动用人单位加大调解组织建设力度。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以乡镇(街道)、工会、行业商(协)会、区域性等调解组织为支撑、调解员(协调联络员)为落点的小微型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规范劳动人事管理和用工行为。10 .建设省、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和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省、市、县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

10、裁院(仲裁工作机构)统筹考虑本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设置和案件量,有条件的可内设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通过配备工作人员或者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调解中心负责办理仲裁院、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的案件,协助人社部门指导辖区内的乡镇(街道)、工会、行业商(协)会、区域性等调解组织做好工作。探索推进工会组织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较多、劳动者诉求反映集中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人民法院设立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具备条件的地方工会可安排专人入驻开展争议协商、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调解与仲裁、诉讼对接机制。11 .加强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人社部门会同司法行政、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落实调

11、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制度,指导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调解受理登记、调解办理、告知引导、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等制度,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督促调解协议履行力度,加强对当事人履约能力评估,达成调解协议后向当事人发放履行告知书。充分发挥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推广调解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和特色做法,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12 .发挥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特色优势。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发挥熟悉内部运营规则和劳动者情况的优势,引导当事人优先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加大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

12、工作力度。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发挥专业性优势,积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帮助辖区内用人单位做好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发挥具有行业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优势,帮助企业培养调解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商(协)会调解组织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积极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协同社会治理。人社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引导和规范有意向的社会组织及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调解工作,进一步增加调解服务供给。(四)健全联动体系,密切协调配合13 .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人社部门在党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

13、下,加强与司法行政、法院、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部门的工作沟通,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重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联合调处机制。进一步优化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协调联动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提升案前联合调解质效。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一窗式”劳动人事争议受理和流转办理机制,通过联通各类网上调解平台、设立实体化联调中心等方式,强化各类调解资源整合。14 .参与“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建设。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属地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建设,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工作有机嵌入当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发挥职能优势,加强融入和服务创新,履行好相关职责任务,实现“

14、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15 .强化调解与仲裁、诉讼衔接。完善调解与仲裁的衔接,建立仲裁员分片联系调解组织制度。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一致的,调解组织引导双方提起仲裁审查申请或者司法确认申请,及时巩固调解成果。仲裁机构通过建议调解、委托调解等方式,积极引导未经调解的当事人先行协商或到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加强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对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先行通过诉前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推进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全流程在线委派委托调解、音视频调解、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工作。各级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专家库,将符合条件的调解组织和人员纳

15、入特邀调解名册,参与调解化解重大疑难复杂劳动人事争议。依法落实支付令制度。(五)加强工作保障,提升服务能力16 .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能力。扩大兼职调解员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法学专家、仲裁员、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对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深化党性教育、纪法教育、警示教育,切实增强调解员党性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提升办案能力。17 .加强智慧协商调解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协商调解深度融合,加强全口径协商调解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统计,建立部门间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整合运用各类大数据

16、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情况分析研判。完善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调解功能,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强化数据赋能,实现协商调解向智能化不断迈进。18 .保障工作经费。各级人社部门将协商调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财力可能,合理安排经费,对协商调解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强硬件保障,为调解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设备。三、有关要求各地要把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平安甘肃建设评价,推动相关部门细化考核标准,完善督导检查、考评推动等工作。人社部门要发挥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中的牵头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调解组织、制度和队伍建设,完善调解成效考核评价机制。人民法院要发挥司法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调解组织积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劳动合同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