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近代》 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近代》 单元作业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走向近代单元组织方式0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五单元第1课2文艺复兴运动第五单元第2课3探寻新航路第五单元第3课4早期殖民掠夺第五单元第4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标题是“走向近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1.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2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3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4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本单元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的介绍,讲述西欧中世纪晚期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议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分小组讨论。”“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二)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封建社会施的生产T租地农场 经营方式 于 1:场商品经济 的发展社会结构 的变化富裕农民 市民阶层资木主义社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
3、萌芽产生14世纪17世纪走向近代I提供发展动力奠定经济、阶级基础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中世纪晚期,西欧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迈进。人们由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走向相互联系依赖,世界的观念形成,人类社会走向近代。本单元的各课内容都围绕“走向近代”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1课讲述的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推动了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使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促进西欧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出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4、从而逐渐形成新的政治力量。这就是西欧经济、社会阶层走向近代。第2课讲述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酝酿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就是西欧思想走向近代。第3、4课讲述的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15、16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欧洲人渴望打开通向东方的海上通道,西欧的航海家们纷纷进行探险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
5、要的条件。这就是西欧交往走向近代。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分析到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影响。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野蛮性和扩张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的根本原因,也是欧洲走向近代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让学生得出规律性认识即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世界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中已经学到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他们不断分化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但这时学生的认识还主要停留于一个历史概念即“市民阶层”形
6、成了,而对“市民阶层”形成、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缺乏深刻的认识。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中已经学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元朝,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学生在世界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土丁尼法典中已经了解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等,学生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九年级第五单元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史料,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资本主义萌芽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复杂且抽象,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中可以
7、通过比较西欧庄园的封建生产方式和租地农场、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不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租地农场与西欧庄园的差异,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 .能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通过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 .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事件发生的原因,了解这些事件的基本过程,理解这些重要史事之间的内在关系。4 .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了解哥伦布
8、、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感受航海家们勇于开拓、不畏困难的精神。通过三角贸易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5 .通过单元知识结构图,清楚“走向近代”的具体表现,知道重要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概括推动欧洲社会走向近代的因素,认识促进欧洲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走向近代”,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4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4个课时作业和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
9、、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15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1.难易恰当,巩固与拓展相结合。作业设计要做到“少而精”,难易适中。既要设计巩固型作业,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也要利用史料、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设计拓展型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实现广度与深度学习。2 .要求不同,硬性与弹性相结合。学生由于历史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并实施分层作业。基础的巩固型的作业,要求全
10、体学生都要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选做。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作业的,允许学生缓交作业。这样就可以杜绝缺交作业和抄袭作业的情况发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 .形式各异,应试与能力相结合。采取选编、改编、创编的方式设计作业。书面纸笔类作业以中考的各类题型,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活动实践类作业以历史小报、历史辩论赛、填写知识结构示意图等开放性题型,让学生自己动手、互助探究。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4 .各科交叉,学科与综合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历史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作业设计中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
11、合,适当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5 .以生为本,学习知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教师要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身心特点,合理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既要注重基础和实践以激发兴趣,也要侧重能力和素养与中考链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应有的德育功能。五、课时作业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标据本,夯实基础(建议用时15分钟)1 .下列对于中世纪晚期西欧农村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垦殖运动扩大了耕地的面积B.农奴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C.农民或农奴拥有份地保有权D.农奴缴纳迁徙税摆脱领主的人生束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学生可以结合课
12、本,先找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农村有什么变化,其中A、B、D符合题意。再联系旧知识明确“农民或农奴获得份地保有权”是封建庄园的特点而不是当时的变化,故不正确的是C项。【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巩固型作业,租地农场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了发散性思维。2 .下图为某一学生制作的知识学习卡片,该知识学习的主题应该是()主题特点领主不参与生产管理,依靠土地租金生活富裕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集中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A.种植园B.西欧庄园C.手工工场D.租地农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
13、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不参与生产管理,依靠土地租金生活。富裕农民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产品推向市场。据卡片内容判断,知识卡片的主题应是租地农场,故选D项。【设计意图】租地农场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了解租地农场与封建经济的本质不同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题考查学生对租地农场特点的认识,加深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历史解释的能力。3 .中世纪晚期,随着分工细化,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商人的订货,他们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有的将羊毛去污梳理,有的纺线,有的染色,有的织呢,而羊毛商人
14、则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据此可知,这一生产方式是()A.租地农场B.手工作坊C.分散的手工工场D.集中的手工工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的提示信息很多,根据材料中“分工细化”和“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等信息,再比较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得出手工工场有分工合作、面向市场的特点。“农民在自己的家中”“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又体现出其生产没有集中即分散的手工工场。故选C项。【设计意图】手工工场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分散的手工工场的特点。本题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的历史概念更加
15、清晰,提升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4 .13、14世纪,西欧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批精英分子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材料中的这些“精英分子”指的是()A.封建领主B.商人C.富裕农民、骑士等D.手工业作坊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巩固型作业考查西欧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13、14世纪,富裕农民、骑土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故选C项。【设计意图】初步理解租地农场的出现引发近代早期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依标剧本的设计理念,通过本题的考查让学生熟悉课本达到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点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真题训练,提升能力5 .(2021湖北恩施改编)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生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该填写的是()济的 经会展发A.西欧城市的兴起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农村出现租地农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