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疫苗流通接种及储存运输风险点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区疫苗流通接种及储存运输风险点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区疫苗流通接种及储存运输风险点调研报告XX区疾控中心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实施疫苗预防和流通接种管理条例及疫苗存储和运输管理规范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汇报如下:一、疫苗接种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一)业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缺口偏大。区疾控中心、接种单位业务人员的数量不足,导致疫苗管理工作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存在管理、服务工作的安全隐患。(二)接种环节预检环节出现的风险:预检环节若出现风险则为预检人员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对接种人员或家属进行”四史”询问,包括接种对象近期身体健康史、既往疾病史、接种不良反应史、过敏史;同时未告知接种人员或家属疫苗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与价格等;预检人员虽进行“四史”询问,但有
2、的家长隐瞒孩子病史,而在预检中又可能未发现此类疾病;登记环节出现的风险:登记人员未认真核对接种对象有无接种禁忌,还有登记人员业务不熟悉导致接种程序登记错误;接种环节出现的风险:接种前工作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对疫苗进行三查七对;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包括消毒不当或不彻底等;接种部位的注射方法不当、剂量失调;接种对象出现躁动,致使针头脱落,造成其误伤、疫苗外漏等;接种结束后未进行相关正确指导,例如卡介苗接种46w内注射部位会出现破溃属正常现象;留观环节出现风险:目前大部分预防接种部门虽然于接种后设立了观察室,但按照流程进行接种后观察15-30min的观察者极少;同时观察室未安排相关医务人员对
3、接种后的儿童进行观察,所以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受种者与家属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情况并进行救治,导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大,同时存在相应风险。遇到突发重大接种后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医务人员医疗急救意识不强、医疗急救技术不过硬。(三)宣传力度不足,群众的疫苗信任度受损,影响免疫规划成效。部分群众的免疫预防及疫苗知识不足,容易引发群众恐慌心理,进而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存在“疫苗接种率下降,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风险隐患。二、疫苗运输及储存方面风险点:(一)疫苗储存、运输的设施设备如:普通冷库、冷藏车或疫苗运输车、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箱(包)、冰排和温度监测器材或设备等,管理及日常维护存在
4、风险,如未能及时了解冰箱是否出现异常运转;将不能保证疫苗在规定的温度内保存,使疫苗失去效力。疫苗保存在正确的温度下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一旦失误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疫苗失去效力,将不可恢复,儿童接种无效力的疫苗不会得到保护。(二)疫苗配送单位执行全程冷链储存运输管理难度大。新规政策要求疫苗配送单位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全程冷链储存运输管理制度,由于冷链系统标准要求高,执行难度大,所以我中心对疫苗配送单位严格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三)疫苗生产企业、疫苗配送企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应当向收货方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类型、起运和到达时间、本次运输过程的疫苗运输温度
5、记录、发货单和签收单等资料中存在不完善风险。三、应对措施(一)冷链设备管理环节规范冷链设备管理环节,由经过专业培训人员专人专管,包括疫苗的领取、保管、冷链装备基本模式、设备使用、维修使用、维修保养、设备温度、冷藏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及改进措施与管理制度,并有负责人登记。保持冰箱清洁,杜绝存放私人物品,每月除霜,保证疫苗在规定的温度内保存。(二)接种环节(1)规范预防接种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制度是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性的基础,对从事接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职责的明确,没有”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一律不得上岗。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对预防接种社的接种制度进行细化与规范,其中包括疫苗及冷链管理制度、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制度、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制度、资料归档等各项制度。通过细化制度来对预防接种进行质量的保障。(2)登记环节接种部门一定要树立以预防接种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化医德教育及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常自学、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业务及专业水平,同时保证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对每种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知识,熟悉每一种疫苗免疫程序。现金苗系统助手的应用,是对预检的再次审查,核对预检的免疫程序是否出错,包括疫苗是否写错,间隔时间是否到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有接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