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峡县“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西峡县“十四五”城市更新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西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O二一年七月第一部分“十三五”城乡建设工作回顾一、“十三五”工作主要成效近五年来,西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西峡县委、县政府领导指挥下,紧紧围绕“显山露水、大气舒朗、绿洁畅美、流光溢彩”的城市形象定位,坚持“树立一个理念、抓好两项载体、坚持三项标准、打好三大攻坚、实施四大工程、实现四个提升”工作思路,以百城提质建设为总纲,以“双提双建”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建设与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成功助力全县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复验,以一局之力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验、
2、顺利通过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标县实地检查验收。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复验,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先进县荣誉,荣获全市第一、全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单位、全省绿色建筑行动先进单位、全市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第一名等30多项省市荣誉。一是城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县城建设以百城建设提质为契机,以“双提双建”为载体,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实施了灌河生态文化园、文体中心、第二污水处理厂、田关垃圾焚烧发电厂、“四桥三带一山”亮化等一批重点带动项目,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17.9平方公里扩展到18.86平方公里。二是城市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了312国道改线城区段、古城路南延、
3、白羽路南延、步行街道路、莲花路南延、龙成社区312国道改线城区段、古城路南延、白羽路南延、步行街道路、莲花路南延、龙成社区、北小河路、产业集聚区道路、紫金路北延龙乡路东延等建设工程,改造鹳河大道改扩建、工业大道、白羽路、仲景路、礼堂路、七一路、一小北侧等道路,目前道路长达141.09公里,人均面积达19.8平方米。三是宜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高。游园20余个,现建成区绿化面积820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由2015年的37.25%、43.1%和12.8平方米,分别增加到现在的40.8%、44在9%和14.99平方米。四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了污泥处置厂,铺设管网污水管网2
4、86.38公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15年的85%提高到现在的99.03%o实施了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自来水管网建设,现有供水管网219.43公里,公共用水普及率由2015年的66%提高到现在的96.78%。燃气普及率由2015年70%到现在的89.01%。二、“十三五”工作主要经验启示一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提前谋划。西峡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宗旨,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工作,始终坚持“不规划不建设,不建无规划的工程”,始终坚持“挖掘出隐藏的问题,解决好发现的问题”,始终做到城镇规划保持超前性、科学性、权威性、坚持各个工程按部就班平稳进行。二是坚持灵活
5、多变的发展方式,开拓思路。近五年来,我们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合理改进城市建设格局,不断借鉴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的发展思路,采取“PPP”等新发展方式,提升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城市。三是坚持多方协作,区域共同发展。近五年,我们坚持用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来打造西峡,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同周边县市相关企业和部门加强合作,实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发展上避免了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路子是科学的、可行的、宽广的。四是坚持绿色环保发展,做好污染防治。环境是城市的脸面。近五年来,我们立足西峡山清水秀的自然特点,不盲目建设,不搞污染开发,瞄准“大气舒朗、绿洁畅美”的城市定位,着力在
6、打造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西峡上做文章,在污染防治上着力,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西峡实际、绿色环保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三、“十三五”工作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县的城乡建设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全体住建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镇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专项规划编制不够全面。我县道路、排水、供水、污水等专项规划还不够完善,部分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我县是一个深山县,县城和大多小城镇建设和发展都受限于土地资源的不足,特别是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土地指标不足,严重影响城镇的扩容提质。二是建设用地问题突出。
7、西峡县是一个深山县,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土地指标不足,对于城镇建设的扩容影响加大。三是城镇建设资金不足。受近些年经济和突发事件特别是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我县财政状况不佳,可用财力有限,导致部分项目开展缓慢。四是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县大部分乡镇任是以农产品和矿产品加工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大产业的支撑,服务业发展也不是很快,乡村发展动力不足。五是城镇管理仍需加强。近年来,我县城镇管理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推行双重预防体系,使得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但是部分职能部门管理还不够到位,责任意识不够强,存在“重规定、轻效果”等工作作风,无序
8、建设和违章建设遏制力度不够。第二部分“十四五”城乡建设规划、“十四五”城乡建设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要求。围绕“一极一城一样板”,以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带动,使县城宜居宜业带动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和居住环境更加优化,城乡一体化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更加繁荣、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美、人民更加幸福的三省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初见雏形。二、“十四五”建设主要目标预期到2025年,县城人口达到24万人,建成区
9、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8.66公里/平方公里,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5%以上,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100%,绿化覆盖率达47.08%,绿地率达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9平方米。乡村污水处理率60%以上,乡村垃圾处理率95%以上。三、“十四五”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增强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承载能力,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全面对标撤县设市要求,前瞻性地为西峡撤县设市谋划合理空间布局,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程,打造豫鄂陕交汇区中心城市,建设宜居宜养城市。(一)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国土空间
10、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积极对接撤县设市目标,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乡发展空间结构。以建设成为豫鄂陕结合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建立覆盖县、乡镇2级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3类规划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由“中心城区一中心镇一特色镇般镇一行政村”组成的层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确、开放互通的一体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以G312、G311国道以及S331省道为城镇发展轴,按照核心引领、多极带动、轴带发展、对接周边的原则,推动中心城区、现代城镇与田园村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构建“核心引领、多极带动、乡村支撑”的城
11、乡发展格局。打造集生态宜居城市、现代化工业城市、国家旅游城市为一体的豫鄂陕结合区域中心城市。到2025年,县城人口达到24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核心引领”:做强做大中心城区,白羽、紫金、莲花三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五里桥镇、回车镇部分共同构成县域城镇集中建设区和经济发展核心区,作为县域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核心。“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核心带动作用,突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提高首位度,产业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中药制药、绿色食品为主导。承担城镇化人口和产业转移的主要任务,有序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疏解旧城区功能,整合新城要素,提升城区建设品味,优化中心城区产业布局。
12、“多极带动”:双龙镇、丹水镇、西坪镇三个中心镇及太平镇、桑坪镇和重阳镇三个特色小镇。发挥食用菌、软猴桃、重阳文化、恐龙文化、商贸物流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承担城镇化的支点任务,完善现状建成区、优化用地布局,形成西峡县域特色增长极。“乡村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中心村全面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科学推进村庄分类和布局优化,重点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村环境优美、乡村文明和谐,乡村基础服务完备,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的有力支撑。(二)提升中心城区品质以撤县设市为契机,紧抓西峡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功能完
13、善,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中心城区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统筹强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做好“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经营”四项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规合一”发展规划,统筹城市地下、地上立体开发,着力完善城市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全面满足撤县设市的要素标准。完成一批重点城建类项目,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南阳一西峡、商南一西峡天然气管道建设,力争“
14、十四五”中期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按照“显山露水、大气疏朗、绿洁畅美、流光溢彩”的形象定位,推动城市内河互联互通,提高内在活力和构建宜居环境,提升灌河生态文化园,打造功能齐全、格局舒朗的高品质都市圈。到2025年,城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6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32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5%以上,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100%,燃气普及率达98%,绿化覆盖率达到47.08%,绿地率达到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9平方米以上。加强城市有机更新。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形象提升等城市更新工程,注重品质提升,探讨安置区
15、新农村建设新模式。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公园、公交、公厕升级,合理确定人口空间分布和建成区开发强度,提高内在活力和构建宜人环境,以城市设计为引导,运用整治改善、修补修复、保存保护、微治理及空间再生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改造更新,发挥西峡秀美自然的优势,统筹好河湖沿岸、道路绿化和公园游园等公共绿色空间,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打造高端要素的集聚区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主引擎,建设宜居宜业宜养的新西峡。体现城市精神,保留西峡传统文脉、建筑肌理和时代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注重从西峡的重阳文化、地质文化、恐龙文化中提炼内涵,营造充满城市记忆的高质量城市人文环
16、境。推进城市精细管理。按照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要求,做好城区绿化、市政维护、建筑工地、公用事业四项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发挥好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职能,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逐步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考核内容。对违法建设、不合格建筑和违法用地“零容忍”,切实加强预留地管理。健全社区管理职能,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保障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养老中心、体育中心、广场游园等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完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到2025年,基本建立品质跃升的美丽家园。(三)着力建设新型城市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智能管理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卫星定位、移动终端等技术,推动“大城智管”。加快推进城管、交通、校园、医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