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1697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任务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1(一)学科核心素养1(二)课程目标2二、课程结构3(一)课程模块3(二)学时安排3四、课程内容4(一)基础模块4(二)拓展模块11五、学业质15(一)学业质量内涵15(二)学业质量水平15六、课程实施16(一)教学要求16(二)学业水平评价18(三)教材编写要求2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1(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21附录1: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23附录2: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25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信

2、息技术涵盖了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等各种技术。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提升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提升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

3、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

4、面。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有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游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与团队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有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

5、信息资源,形成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中的解决方案;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会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工具等开展自主探究、知识分享、协作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助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4 .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具有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

6、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懂得合法使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具备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他人的信息隐私,以及公共信息安全;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负责的行动能力。(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

7、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二、课程结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一)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

8、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拓展模块设计了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10个专题。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各地区、各学校也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拓展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二)学时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共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内容,共36学时,2学分。模块内容学时学时小计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16108网络应用

9、16图文编辑20数据处理18程序设计入门12数字媒体技术应用16信息安全基础6人工智能初步4拓展模块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发展需要,选择部分专题,灵活组合内容、确定学时36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

10、内容要求】(1)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能描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典型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和相应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在信息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智慧社会的前景。(2)认识信息系统了解信息系统组成了解二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了解信息编码的常见形式和存储单位的概念,会进行存储单位的换算。(3)选用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能识别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设备类型和特点;能描述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能根据需求选用合适的设备;能正确连接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

11、并将信息技术设备接入互联网;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基本设置的操作方法,会进行常见信息技术设备的设置。(4)使用操作系统能描述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列举主流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类型、基本元素(对象)和功能;会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安装、卸载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了解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能熟练运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进行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使用语音识别、光学识别等工具输入文本;了解操作系统自带的常用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管理信息资源能描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会运用文件和文件夹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操作管理;能辨识常见信息资源类型,会检索和调用信息资源;会对

12、信息资源进行压缩、加密和备份。(6)维护系统能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设置,会进行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会使用工具软件进行系统测试与维护;会应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搭建学生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实用性的项目案例,创设做、学、教一体化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知识与技能。在“认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

13、考、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在“认识信息系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通俗易懂的真实案例、形象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解读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的换算方法,会借助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数制换算;了解数值、字符等信息编码的形式,数据存储单位的概念,掌握存储单位的换算方法。在“选用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应用体验等方式,综

14、合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和常用外围设备(打印机、扣描仪、摄像头、音视频设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的功能和特点,会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提出恰当的设备配置方案,并完成与互联网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和基本设置。在“使用操作系统”“管理信息资源”“维护系统”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任务操作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桌面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特点,会搭建虚拟机环境,会安装、使用和维护其中一种或几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会使用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功能程序并进行安装和卸载,能进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能根据实际业务要求熟练进行信息资源的操

15、作管理,会通过信息资源压缩、加密、备份及用户权限设置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简单保护,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测试系统的性能、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网络应用本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理解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有效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网络数字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内容要求】(1)认知网络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能描述互联网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关系的影响,了解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文化特征;了解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和IP地址的相关知识,会进行相关的设置;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2)配置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会进行网络的连接和基本设置,能判断和排除简单网络故障。(3)获取网络资源能识别网络资源的类型,并根据实际需要获取网络资源;会区分网络开放资源、免费资源和收费认证资源,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