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1281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西湖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湖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西湖教学反思祁江区杨庙镇中心小学张姣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诗普通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媚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体面的爱慕和赞叹。一、图文结合,重视朗读,感受景色的美教学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味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闪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看看图,再请学生说说西湖的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体图片的直观形象,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着教者追问:西湖的山什么美?学生们又会说出颜色美。教者抓住这一

2、机会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山的颜色美,“青一些、绿一些、再浓些、可以再淡些”。体味出山的颜色美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体味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问: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西湖的山不少?“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两个词语学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读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对词语、句子的朗读的指导始终贯通于整节课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教者就应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的价值取向,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词造句的准确,而反复的朗读就是最好的途径了。二、抓住文本空白处,利用图片进行语言训练,丰富

3、文化积累课文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宛然仙境普通。教者抓住“仙境”一词,引导学生说说仙境普通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美”。再利用多媒体西湖图片的辅助作用,进行语言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看着图把句子说具体,生动,有一定意境美。如:云儿在什么样的天空中飘动?什么样的湖水倒映着什么?等等课文全部学完后,我这样总结了全文:学完了课文,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总结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词汇。学生的答案很恰当,“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镜、如诗如画”等等。词语、句子得到了积

4、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虽然不能亲眼目睹西湖的迷人景色,但多媒体图片却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所得。在说与听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三、由“扶”到“放”学习比喻句,进行语言的深化在远眺西湖描写西湖湖面时,把湖面比作了一面硕大的银镜。教者便利用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湖面比作了什么?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接着向学生介绍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宛如”是比喻词。新课程标准提出孩子要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西湖这篇课文运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写

5、景色的秀媚。如:西湖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苏堤和白堤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明净的湖水中的绿岛和白云的倒影让西湖像仙境,华灯像无数的银蛇等。教者专门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自己去读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最后老师发布答案,反馈学生画出的比喻句。有了对照喻句的理解,学生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实践、运用的过程了,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词说一个比喻句,答案很精彩:阳光照在橡树身上,宛然给橡树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比喻句由“扶”到“放”学习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固然,由于本课是写景的

6、文章,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技术,学生对文中的不少用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景色是难以理解的,也不能在课堂上就能看到举世闻名的“西湖十景”。就不会入情入境界欣赏西湖的夜景,也不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朗读课文了。本节课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板书要与课文进行密切结合,教师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赋予学生客观的评价等。篇二:西湖教学反思6、西湖教学反思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媚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可西湖一课上下来却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完以后感触还真是颇多。感触一:文中有着较多的比喻句。这篇课文中有四个用得十分巧妙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生动准确的

7、体现了西湖景色的漂亮,也反映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于是我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挑出文中最打动人的多处比喻句去细细体味:“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荡在碧水之上。”感触二:文章至美,但这还需要学生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能达到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湖水荡漾”、“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之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更给课文增加

8、了难度.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第一课时上的时候虽说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学生初读读得并不尽人意,所以又花了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如何将文章读流利。文章篇幅较长,几次指导,就占用了本节课的不少时间,最后也就只能简单地学了课文第一小节,并没有按计划学到第二小节。感触三: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各不相同。由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变化,我又重新设计了西湖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一课时已经训练过了。第二自然段在

9、看图基础上进行读的练习,刚通过朗读来体现西湖山水的美。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清晰地了解西湖的几个著名景点及其特点。第四自然段在漂亮的图片引导下练习想象说话,感受西湖夜景的美。应该说这节课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啦,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我让学生多次品读,然后配上清雅的音乐去朗诵,由始至终,我想带给学生一种令人深深陶醉的“美”一一课文美、音乐美、课件美、朗读美,带着学生到“人间天堂”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触四:理解感悟过后,学生在背诵练习上还不够深入。文章美,就应当引导学生积累,背诵便是最好的积累方法。课后的要求是背诵其中的一

10、段,但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由于方位词多,好词佳句也多,但这些好词佳句和学生平时说的话有些不同,学生背起来就有些吃力。例如:葱绿的孤山显得十分秀美典雅。几个好词在一起了,学生反而觉得难了,惟独读得滚瓜烂熟才可以达到熟读成诵。课堂的时间有限,怎样才干更好的提高效率呢。我思量着。篇三:诵读品味,感悟内化一一西湖教学反思江苏省教科院教科所优秀教学案例参评申报表注:1、教案分类请参见以下“类别填写”;2、本表一律装订在文本的首页,一式一份寄(送)指定地点评审。类别填写:小语、中语、小英、中英、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电教、政治、思品、幼教、劳技、综合实践等

11、教案课题格式填写:小学(幼、初中、高中)+学科+课题,(不用副标题;有关本教案所采用的教材、所用的课时等信息,可另作说明。)诵读品味,感悟内化西湖教学反思南京市天景山小学许华银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强化诵读,注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量,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案例给人这方面的启迪。西湖案例: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会用“宛如、想、宛然、宛如”等词语造句。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

12、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漂亮景色,感受西湖的清雅秀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漂亮。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指哪儿?(杭州)师:提到杭州,人们自然会想到哪儿?(西湖)师: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浏览漂亮的西湖。(板书课题:西湖)师:读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课文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漂亮的西湖呢?(学生简单交流回答,教师总结)点评:课题的导入,让学生质疑,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2、自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的

13、读音。(3)、读通读顺文中长句子。课件出示: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直、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闪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轻地飘荡在碧水之上。师:将这两个长句子放到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流畅。(4)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师: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是怎样将她的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点评: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学生三次读课文,触摸文本语言,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并在阅读中学会思量,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美。3、 交流读书的感受。4、 师:刚才

14、大家自己读了几遍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评)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珍视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了解。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师:(启示)我们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味了文中的美景。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 学生提问:生: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生: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生: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师: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是由文章产生的,还应从文中去寻觅答案。

15、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体味体味,看有谁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3、 读课文,讨论,理清思路。4、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读书讨论,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说明你们会读书。那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现在老师就带你们步入西湖,去欣赏西湖的美景。5、 教师就此抓住“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这一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西湖的美。点评:课堂除了给学生充裕时间去读外,还给学生大量时间去思量。学生通过读,从无疑到有疑,理清思路,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再一次形成阅读期待。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精读第二自然段。(1)、读第二自然段,思量:你站在西湖边看到

16、的山与湖各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出山湖的美的?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2)、四人一组合作探索,推荐代表汇报。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静如银镜一闪一闪、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通过“绿”、“青”、“浓”、“淡”等词语想象多彩秀美的画面,体味“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的美妙意境,更体味作者的妙笔。(4)、通过对“银镜”、“掠过”、“一闪一闪”等词语品读,感受“平静的湖面”独特迷人的美景。(5)、师:请同学们用你的朗读表现西湖的漂亮,大家能吗?(学生自由朗读)(6)、欣赏感受画面(播放多媒体课件)。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欣赏了漂亮的西湖,现在让我们通过画面真实地来感受色采秀媚的西湖之主要景点。点评:留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