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经验材料一、党建引领,建立共治大格局一是建机制。按照发案少、秩序好、诉讼量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工作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出台县关于推进“一庭两所建设全面加强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关于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安定团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县设立“三源共治站8个、点15个,构建由县委领导,政法委统筹,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法庭等单位常驻,乡镇包村领导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参与的“党组织+网格化管理+诉源治理站点+N部门治理模式。建立群众诉求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机制,实现全县报警
2、数、诉讼数、信访数明显下降。二是强保障。出台*县维稳应急处突工作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县一不三无村(社区)考核评选及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30万元专项经费和100万元维稳基金,让广大调解员履职有保障。三是严考核。将三源共治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测评、平安建设考核等关键指标,建立实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县专项督查组跟踪督、县委政法委日常督的“三督机制,科学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实行有功必奖、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做到以考评明方向、增动力、传压力。二、联调联动,打造纷争终点站”一是构建微网格。按照县(网格中心)、乡(镇)(网格中心)、村社区(网格站)、居民区(网
3、格)、楼栋(网点)五级网格模式,搭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同频共振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以每30户或100人为标准,将全县1705个网格划为8604余个微网格,推动1.9万名党员定期下沉网格,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将群众诉求解决在网格内,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反映解决诉求。今年全县微网格上报治安安全隐患686件、矛盾纠纷503件、社情民意1600件,通过综治中心交办10件,办结率IO0%。二是实行“微联调。严格落实日常排查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动态报送机制,由乡镇党委牵头,每半月召开联席例会,全面收集汇总各类矛盾纠纷动态信息,分析研判趋势动态,联动协商处置突出问题。成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
4、婚恋、劳动争议、环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建立100O余名法律工作者专家库,聘请退休的有调解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和相关党员干部为专职调解员,联动化解重大疑难纠纷。今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4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严格实行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到县信访局轮流坐班接访;乡镇每天安排1名领导干部带班接访;赶集日和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安排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约访,努力将信访问题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20XX年,该县26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实现了“五个不发生、一个严防工作目标。三是深化“微治理。规范村规民约执行运用,建立红黑榜,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组建
5、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调处团和事佬,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巧化疑难杂症。建立社会治理积分激励机制,让群众在解决方案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实惠,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创新打造集便民服务与化解矛盾纠纷于一体的“田间流动超市治理模式,全面提速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深入开展“十无、一不三无村(社区)、法治示范村、10+X等创建活动,20XX年该县172个村(社区)实现创建目标,创建率达58.5%o三、科技赋能,按下服务快进键一是一网共治。在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增设”三源共治模块,将群众反映的各类纠纷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及时分流交办,对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实行县级统筹、挂图作战、重点督办,实时监控和掌握问
6、题解决进度,对交办时限超过15天未予办理的实行红牌警告,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化解。构建微信塔群,县乡村三级实行专网联络,网格和微网格实行手机APP+微信群,确保诉求纠纷多方汇集、一揽通办。二是一体运行。整合应急、公安、交管、妇联等部门信息系统资源,通过技术手段互联端口,做到信息互享、数据互通,实行一体化运作。以雪亮村庄、雪亮工程建设为抓手,在全县试行“村村享APP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打造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广播端四位一体乡村管理智能化平台,通过平台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一站受理。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线上方式认证15个基层治理单位,完善预警、分流、化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全流程在线办理,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覆盖到村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共开展诉前调解纠纷211起。实现线上视频调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参与调解,今年共进行音频视频调解案件40余起,切实减少了群众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