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研究》 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幼儿的入园适应问题备受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很多幼儿在入园初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入园适应问题,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以及幼儿心理适应能力有限等因素所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幼儿社会角色的转变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家园共育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关键词:新生;入园焦虑;适应性问题引言:幼儿园是幼儿人生接触的第一个集体,幼儿在最初的集体生活中形成的个性和行为态度将持续存在并影响幼儿一生。新生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是指新生幼儿在刚入园时,对幼儿园
2、的环境及生活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幼儿而言,入园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会使幼儿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己经成为家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学会自立的一场攻坚战。因为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表现出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这种负面情绪不能自然消失,继而会产生恐惧、悲观、失望等对心理健康发展更为不利的情绪,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拒园行为,阻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这一时期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缓解幼儿出现的分离焦虑情绪,促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1.入园焦虑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主要表
3、现是入园焦虑,通常出现在幼儿入园之初。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认为:“焦虑是一种心理压力的体现。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觉察到有威胁时的反应,它伴随某些特定的感情(如恐惧、焦虑、愤怒)一起出现。”入园之初,多数幼儿都会出现情绪波动,产生哭闹、躲避教师和同伴、重复话语、独自发呆、依恋自带物品和教师、生病缺席等行为表现。情绪方面: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饮食方面: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睡眠方面: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自行消失。行为方面: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如依恋增强,行为
4、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身体方面:少数孩子入园后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暂时性体重下降。2.同伴交往能力差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独尊”的心态,在园内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自私霸道、固执己见、不顾他人的个性表露明显,不但不会关心同伴,不能跟同伴和睦相处,而且还会发生侵害攻击性行为。(I)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皮亚杰在提出幼儿思维发展时,提到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是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幼儿的这种自我中心性使他们在游戏时有着各自对游戏的理解和规则,由此常常导致幼儿在游戏
5、时的冲突性。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什么事都由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入园以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仍没有改变,在园和其他幼儿交往过程中总是喜欢发号施令,很少能够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感受,更谈不上关心。长此以往,很多幼儿都不愿意同其游戏,致使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慢慢被孤立,缺少朋友。(2)性格孤僻、不合群生活中,一些幼儿天生胆怯内向,总是不主动同别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的回应也是很冷淡,致使其他幼儿无法继续和他们交谈。这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善言谈的幼儿不仅交往上存在很大障碍,而且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十分令人费解,诸如:有些幼儿在一旁莫名其妙地哭泣,还有些孩子撕咬衣角。除此之外,在
6、进行幼儿集体活动时,他们也很少参与,总是作为旁观者在远处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而不接近。对于集体活动,他们也很少参加,每次其他伙伴做游戏时,他们都远远地看着,不敢接近。(3)存在“暴力”行为上述两种情况都是源于幼儿个性方面的原因,对其他幼儿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但是,在园中一些幼儿常常也会发生“暴力”行为,如:骂人、踢人、给小朋友起外号甚至对其他幼儿吐口水。幼儿的这些“暴力”行为不仅对其他幼儿将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也将严重阻碍其自身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需及时制止上述行为,并加以矫正,为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作出应做的贡献。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23岁幼儿在入园之初,面临着与亲人的暂时性分离,环境、人
7、员、活动方式、行为规则的变化以及自身低水平的认知和基本生活技能的缺乏等,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 .生理因素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开学初,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人到五彩缤纷的游戏中了,家长的“凝望却还延续着。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脚尖,但大多都咧着嘴,表情严肃。面对孩子的初入园,家长的眼神里,含着担心与不舍一般来说,入园初期的第一周到第四周,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孩子会有种种不适应。具体表
8、现有:(1)不肯入园,肆意哭闹;(2)默默无闻,尾随老师;(3)要妈妈,要回家;(4)胃口不好,睡不安稳;原因分析:为什么孩子会在入园初期表现出上述各种让人心痛、不安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接触新老师、新伙伴,他们感到紧张,产生失落、惧怕、不安全的感觉。这时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就会产生“分离焦虑”。(1)与亲人较长时间的分离。孩子对亲人(尤其是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时,就会缺乏安全感,担心妈妈不来接(孩子问得最多的是一句“妈妈来吗”),从而产生分离焦虑。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依
9、恋,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体现。(2)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孩子生活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孩子入园后,交往对象由伴他成长的家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3)日常行为规则的改变。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生活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一定的常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孩子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2 .心理因素焦虑是小班新入园幼儿最大的心理障碍。不亲人
10、的分离引起幼儿强烈的不安情绪严重的甚至与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一般说来一周之内多数幼儿在老师亲切、热情的关心咀帮助下能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开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不家人说再见。而有的幼儿却较难适应始终哭闹不停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消瘦甚至生病。有些幼儿比较在意环境的变化有时很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入园后环境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刺激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1)安全需要的缺失与恐惧心理安全需要的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因。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对幼儿来说,与亲人在
11、一起是安全、自信的;而当幼儿离开亲人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幼儿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由于安全需要的缺乏,伴之而来的是幼儿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产生了幼儿对上幼儿园的抗拒。在我实习中的一个小班幼儿,她也是一个教师的孩子,她是提前入园的,根本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上来园后,一个人默默的坐在角落里,不去和其他的幼儿玩,也不理会别人和她讲话,我叫她玩搭积木时,她理也不理我,连头也不抬一下。其他的小朋友叫他一起玩或者是拉她衣服时,她马上就哭着喊妈妈,而且是哭得撕心裂肺,嘴里还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老师安慰也没有用的。如果哪天不哭,她也不会玩的,来园后一直一个人坐到老师来,上课也是一个人
12、坐在角落里,我觉得很好奇,怎么老师也不说她、还对她特别照顾?后来老师和我讲,她也是园里一位老师的孩子,但是她是爷爷奶奶带的,被宠坏了,在家里活蹦乱跳,俨然是个小皇帝,但到了幼儿园她就一声不响了,家里和幼儿园完全是两个形象。老师还说她其实不爱上幼儿园,对幼儿园有恐惧心理,是被她妈硬拉着上的,可能她觉得上了幼儿园安全需要就缺失了,所以才这样的吧?(2)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亲子依恋是指幼儿对父母或其他扶养人表现出十分依恋、难以离舍的情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幼儿心情愉快,有安全感,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父母一旦离开了,幼儿立刻表现出悲伤情绪,
13、有安全缺失感、受挫感和焦虑感,人际交往异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忧伤、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体验。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幼儿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因为幼儿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等的影响,他们初次离开亲人时很容易形成分离焦虑。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幼儿面对亲人离去而陷入分离焦虑之中,导致了幼儿入园适应困难。在我带小班时看到的一个小女孩,她奶奶送她到教室,那一刻她还好好的,当奶奶说要走时,马上晴转雷阵雨,拽着奶奶不放,哭个稀里哗啦,奶奶想走也不成,其他的幼儿硬拉她也不行,仍旧哭得很厉害,她
14、奶奶没办法,只能在教室多陪她一会会,让她缓和一下情绪。后来老师来了,任凭她哭、在地上打滚都没用,硬把奶奶送走了,其他幼儿都起哄着把门关了,不让她出去找奶奶。这时她已经哭的声嘶力竭倒在地上了,老师硬拉她起来,老师说她来园时天天这样哭,很不喜欢来幼儿园,不想和她奶奶分开,深怕奶奶会走掉。我想这是典型的亲子依恋和分离焦虑吧!3 .社会因素幼儿的社会属性还不完善情感功能也不健全,因此无法主动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幼儿园有严格的作息制度,这一点不大多数家庭大相径庭。幼儿在家里很自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游戏都可以自己决定,而在幼儿园连餐、如厕、参不游戏活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刚入园的孩
15、子很不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1)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入园前,幼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对于集体生活感到陌生,对幼儿来说家庭是可以依赖的、自由生活的,从家庭中的小皇帝到幼儿园中其中的一员,这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刚满三岁的幼儿来说是巨大的。幼儿的内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对他们而言,不仅陌生而且与自己有很大的距离,即幼儿与新的环境还没有建立某种和谐。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必然会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这是幼儿不喜欢上幼儿园的重要因素。(2)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中,幼儿的家庭生活基本上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幼儿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
16、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这种亲密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幼儿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养育关系是不可取代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形成了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模式。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相呼应的关系,维持着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而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态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幼儿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更不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以及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是很自然的。(3)社会角色的改变幼儿在家中往往是所有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是家里的小太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往往是几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孩子走到哪家长跟到哪,几位大人轮流带寸步不离。一来,怕孩子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