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探究摘要: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一些学科诸如音乐、美术、体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就美术这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学科来说,其教学目标和宗旨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形成发现和鉴赏美的能力。然而现如今的美术教学活动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到了讲解绘画步骤、技巧等方面,而对美术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美术教学应在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技能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美术教学陶冶性情、开启想象以及拓展思维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将学生从繁重的校内、校外学业压力
2、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感受艺术、放飞自我,促进孩子多方面的素质发展。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教育策略;方法分析审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增强学生感知、体验和辨别美的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尤其小学生本身有着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接受能力较强的特征,加强对这一时期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从中受益。美术作为以美术创作的形式传递美的学科,有着开展审美教育的天然优势。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双减”背
3、景下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一、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美术这一视觉艺术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欣赏、感知以及体验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素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形成以后也能更好地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审美素质和精神品质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建构起健全、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对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身心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在推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方面有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意义。二、小学美术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一)链接生活,激发意识调动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4、对美术审美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开展了各种社团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我积极引领学生从周边的环境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实现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衔接以及学生感知美能力的培养。尤其小学生本身有着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的心理,因而借助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在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将审美教育与生活衔接起来,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和现象及其蕴含美的元素的挖掘展现审美教育的丰富内涵,从而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学生艺术性发展的教学目的。例如,在社团活动时,以我喜欢的动物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围绕
5、“宠物”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养宠物的经历,自己喜欢的动物有何显著特征,如何用画笔将动物的这些特征描绘出来,或是运用揉、搓、捏等泥塑的基本技法来手工制作某一动物。此外,我还将家里饲养的小白兔带到美术室,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通过细致观察兔子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兔子有了全面认识。在美术课堂上,我也经常加入家乡的民俗文化,引领学生回忆平时在广场,在公园游玩时所见所闻,然后将它用画笔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尽情、自如创作的过程中也能逐步发展自身的审美意识,如此,便将美术创作活动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元素的认知及其审美意识的培养,为美术审美教育
6、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传授知识,完善结构,强化认知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前提。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才能使个体的审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下去。在此过程中,个体的审美认知能力从中发挥着较为关键性的作用。个体通过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认知能力进行加工、处理,能够充分意识并感知到蕴含于其中的美的元素,在分析、辨别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合理渗透基础知识教学,并通过对基础知识难易程度的把握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审美认知结构的完善及其审美能力的发展,美术的审美教育活动也能因此变得积
7、极且高效。例如,以三年级下册画中的线条这课内容为例,我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内容,诸如各种不同线条、线条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线条进行绘画表现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种类的线条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以及线条这一基本的绘画元素具有的强大表达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还给学生设定不同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以及实践操作的形式探究各个场景分别适合运用哪种线条,使学生能够在具备基本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如此,便使学生的审美认知结构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这对进一步提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意义。(三)引领鉴赏,审视辨别,丰富经验美术本身具有的可视化、形象化的特征
8、决定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去年,学校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O活动,依托多媒体设备,在美术课鉴赏、评述这一活动板块,我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班班通多媒体环境,搜集大量图片,拓宽学生思路,无论是客观存在的大千世界,还是具有较强主观意识的美术作品,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载体。在开展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小学美术教学时,我积极引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赏析和作品鉴赏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了解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具备基本审美判断和选择力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素养,进而对促进美术审美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例如,以五年级
9、上册画人像这课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了解人像基本特点以及面貌特征的基础上画出人像。在围绕本课主题和绘画内容开展鉴赏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著名画家梵高的自画像作品,诸如戴深色毡帽的自画像、耳朵绑着绷带的自画像,让学生通过赏析这些作品创作者以及画像主人公的不同情绪,诸如愤怒、哀伤、忧郁或是快乐等等,以及如何用画笔将同一人物的不同情绪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赏析、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意义。如此,便让学生在不断丰富自身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变得视野开阔,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素养也在赏析、辨别画作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四)反馈评价,形成美感,提升素质尊重儿童的想法及其对客观事
10、物和周围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举措。个体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有着对美的独特见解。个体对审美的这一偏爱决定了尊重他们的独特看法和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因而教师对事物的审美理解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学生应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自身特有的审美倾向。鉴于美术是一门无法用考试来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审美能力的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把握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在充分了解学生审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使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例如,在对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进行反馈和评价时,教师不应单纯从学生画的
11、好坏或是像与不像的角度进行片面评价,而是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作品是否新颖、有创意、有想法等较为全面的角度给予综合性评价。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和绘画一旦受到肯定和赞扬,他们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美术创作,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素质,这对推动审美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大有裨益的。“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合理指导及其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规划。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在秉承“五育并举”理念的基础上探究开展审美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具备审美识辨力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审美情感,促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综合而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张凤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3刘芳.蔡元培美育思想与美术教育“现代”品格的确立J.美术观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