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短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返贫风险高,需要花大力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要关注重点人群,主要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以老弱病残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为主。要加强农村低收
2、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二要关注重点区域,主要是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帮扶县。这些地区脱贫基础差、脱贫人口基数大,返贫风险较高,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定期了解返贫风险并制定针对性对策。三要关注重点工作,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要补齐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短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易地扶贫搬迁是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要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
3、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四要构建防返贫长效评估机制。从动态监测预警及响应、社会保障兜底、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构建民族地区防返贫长效评估机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要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组织、产业、人才等方面工作衔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好“五级书记”抓扶贫与抓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注重已有扶贫产业的长期培育与发展,提升可持续发
4、展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为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要做好政策衔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落实好相关政策。做好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智力支持等重点领域的政策衔接,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处理好政策特惠性与普惠性、持续性与均衡性的关系,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做好机制衔接。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重点做好专项工
5、作小组设立等组织领导机制衔接、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衔接、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领导干部考评等考核机制衔接、常态化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等帮扶机制衔接。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还要继续奔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发展特色产业。要用好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和手工业方面占有优势。要突破资金、人才和品牌瓶颈,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的中小微企业,采取产品、营销、价格、渠道的组合策略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发挥规模效应,更多带动本地就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民族地区的人才导向,坚持民族地区的紧密适配性原则,引育并举,以育为主,重视培养本土人才。一方面,要加快和民族地区产业关联度高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引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乡村人才发展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扶贫车间的延伸功能和融合衔接作用,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