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导处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导处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导处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戈IJ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秉持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教学是中心、队伍是关键、管理是基础、改革是动力的基本理念,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和结构性主题教研,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重点1、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规定,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积极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2、深化“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加强学
2、科组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深度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开展常规教研和结构性主题教研,构建教研训一体化,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4、规范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学,深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打造特色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5、加强毕业班(学科)管理,提高备考质量,在普高上线人数和优质高中上线人数上有新的突破。6、规范学籍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三、主要工作及措施(一)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规定,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积极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1、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要在
3、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特点、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工作计划,增强计划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有计划可依,有计划必依。2、各年级各学科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导处加强课务管理和课堂巡查,杜绝私自调课、送课、结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开等现象。3、狠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五大环节的落实,实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年级和教导处要通过推门听课、巡课等形式加强对备课、上课、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有效监督监控。找出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
4、升。4、抓实集体备课。紧扣“课程标准”和“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的理念,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高效共享的备课方式。以教学反思为手段,实现自我评价和自主提高。以课例研究为契机,落实同伴互助,构建“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借助教研团体的智慧实行二次磨课。年级备课组逢双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按照安排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教材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探究教法、学法,协商进度,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PPT.统一练习题、统一作业、统一测试,进一步提高课前检测和当堂达标检测的设计质量。做好备课组集
5、体备课记录,教导处及时收集并检查活动情况。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要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感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要工整、清晰。教学设计方案要有教学随感(反思),随感(反思)一定要及时撰写,字数不作规定,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要求写一些实在的得与失。教导处把它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组织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5、加强作业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统筹管理规范,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落实“双
6、减”政策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各学科组重点研究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和大单元教学设计。文科忌死抄、死背,注重积累性、应用性作业的布置,理科忌机械、重复性作业,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作业,其他各学科也应创造性地布置作业。各年级要扎扎实实抓好写字工作,严格抓好学生的写字质量。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正确,要加强面批的次数。组织开展双减背景下的优秀作业设计和优秀作业批改评选活动。各学科要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
7、教育质量。各年级各学科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各年级学科组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研组备课组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
8、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各学科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6、将课后服务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进行整体性设计安排,做好作业的答疑反馈,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应重点进行素质拓展,通过
9、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类课程或活动,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指导和舞台,为综合育人提供载体。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形式,要紧紧围绕“提优转差”这一总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同时又要全面发展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培优补差,控辍保学。坚持利用自习、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对尖子生和偏科生开展指导或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培优补差新途径。做好辅弱补差以及低分段学生的个别化
10、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使个别辅导常态化,检测评价分层化,查漏补缺经常化。依托全员育人导师制,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开展帮教结对子、家访、心理辅导等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科成绩,做好控辍保学工作。7、细化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常规检查实行学科组、年级、教导处三级检查制度。加强对教学的监管和评价,建立和完善“评价一反馈一改进”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各环节更加细致严密的监管,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评卷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分析学情考情,开好各类考试质量分析会,向监控要质量。教导处、年级及时反馈考
11、试情况,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评卷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分析学情考情,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质性评价。(二)聚焦课堂教学,深化“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有深度的高品质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标准
12、”的理念,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13、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2、继续深化“深度课堂建设“。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处理好讲与练的时间比例。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优化课堂作业和练习的布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和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共同提高。按照“示范引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3、认真贯彻落实听评课制度,积极开展同课异构讲评课等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反思,不断更新观念。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主张和教学
14、风格,让课堂体现教师思想的深刻性,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在学习、倾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鼓励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提倡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听课,听评课不低于15节。通过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教导处组织开展“教学素养展示课”“一课二评”等听评课活动和“教师基本功比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创新教科研工作,深化“结构性主题教研”,构建教研训一体化,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1、学校以“教”为着力点,持续开展“一课二评”校本教研活动,深化“深度课堂建设”。以“研”为发力点,深化结构性主题教研,推进教研训一体化。以“训为助力点,开展
15、因需菜单式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建设。将校本研训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制订校本研训方案,提出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措施。探索创新管理方法:学校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布置教研活动内容,再由各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科组教研活动计划。学校领导参加每个科组举行的活动,教研组长是科组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科组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研活动做到“四有”,即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有考勤和活动记录。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时,每位教师每学期要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上好一节专题研究课,提供一份有关研究课的说课材料,写好一篇最佳教案或教学案例,制作一个课件,撰写一篇教学论
16、文。通过实施“六个一”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继续深化“结构性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实践和推广,必须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渠道,通过举办专题研究课,课堂会诊、案例评析、成果展示、问题探讨、共同切磋、经验交流、集思广益等形式予以落实。积极倡导科学精神,营造宽松、求真、务实、严谨、交流合作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思考,让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让教师在参加科组集体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的教学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3、创新教研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把教研重心落实到“课堂教学上”通过开展“同课异构”、专家讲座等研讨活动,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教学技能比赛、优秀作业、教案展评,优秀教研成果展示有等活动,让老师从丰富的教研活动中受益。教研内容上注重研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