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足内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治疗足内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针灸治疗足内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杨*,男,58岁,登记号:1823520,初诊日期:202*年11月5日。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6月余。病史:202*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就诊于环湖医院,查颅脑CT、MR示脑梗死,予改善脑循环、改善脑代谢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经治病情好转出院,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患者出院后忽视了患肢的正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使患侧肌张力渐进性增高,肢体屈曲挛缩,遂就诊于我院,症见,神清,精神可,语言不利,左侧上肢、手指屈曲,强握,不能伸展,足内翻下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患侧上下肢肌力3级。舌暗,苔薄白,脉弦。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
2、标):左侧巴宾斯基征(+),左膝跳反射(+),患侧上下肢肌力3级,颅脑MR:右侧基底节梗死灶。NIHSS评分表10分、FUgl-Meyer评分表46分、ADL评分表43分。西医诊断:足内翻中医诊断:足挛萎证候诊断:气滞血瘀治疗原则:调节气血,协调阴阳。针灸取穴:主穴:小腿前足阳明经经筋排刺、小腿前外侧部足少阳胆经经筋排刺、内关(双)、人中、三阴交(患)、极泉(患)、尺泽(患)、委中(患)。辅穴:肩鹘(患)、曲池(患)、合谷(患)、阳陵泉(患)、足三里(患)。治疗经过:小腿前足阳明经经筋排刺:在足三里穴与解溪穴连线上,足三里为始,每针相距约2寸,共6针;小腿前外侧部足少阳胆经经筋排刺:在阳陵泉与
3、悬钟穴的连线上,阳陵泉为始,每针相距约2寸,共5针。两经经筋排刺均直刺0.5-1寸,施以提插补法,以肢体抽动,足阳明经筋排刺出现足背屈,足少阳胆经经筋出现足外翻为度。余穴针刺法同醒脑开窍针刺法。以上诸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6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NIHSS.Fugl-Meyer.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按语:经筋排刺法,可通过经筋-经脉-髓海途径激发经气,促进髓海的恢复,通利壅滞的气血,协调阴阳。中医学认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作用是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足阳明经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足背足少阳
4、胆经经筋起于中四趾,上结于外踝。足阳明经筋病则由胫部筋肉挛缩;足少阳经筋病则膝外转筋。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气能生血,血可濡筋,故阳明经与经筋关系密切。素问萎论云:“阳明者,五脏六腑志海,主润宗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足少阳胆经循行于小腿前外侧,且其脸穴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均具有治疗下肢痿痹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解剖部位看,卒中后足内翻、足下垂的主要特征是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下。足背屈肌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其支配神经为腓深神经。足外翻肌有腓骨长、短肌,其支配神经为腓浅神经,如果针对性的使足背屈、足外翻肌群兴奋,即可相对性的抑制内翻、跖屈肌,从而协调肌力平衡。排刺法取穴区域正是足背屈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及足外翻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所在处。通过局部的针刺可以改善相应区域的微循环,提高足背屈肌群、外翻肌群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