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王*,女,34岁,初诊日期:202*年8月3日。主诉:左侧上颌部间断电击样疼痛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外出受风后出现左侧上颌部间断电击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约1分钟,轻触可诱发,自服止痛药(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神清,精神可,左侧上颌部间断电击样疼痛,每次持续约1分钟,轻触可诱发,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纳差,寐欠安,二便可。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头颅MRI(202*年11月3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头报告示:未见新鲜梗死灶。BP:12576mmhgo舌红,苔薄白,脉浮。西医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诊断:面痛证候诊断:
2、风寒证治疗原则: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针灸取穴:百会、四神聪、头维(双侧)、率谷(双侧)、太阳(双侧)、四白(双侧)、下关(患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双侧)、颈夹脊、合谷(双侧)。治疗过程: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取0.25m*40毫针,先直刺百会穴,四神聪向百会穴方向斜刺0.50.8寸,其余头部穴位均平刺050.8寸,均施平补平泻法,太阳、四百向下斜刺,颈夹脊穴直刺0.50.8寸,采用捻转补法,合谷直刺0.5l寸,采用捻转泻法,下关穴直刺11.2寸,得气后紧邻其下再刺入一针,两针同时采用高频率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再将下关及旁刺穴位接华佗牌SDZn型电针,选用连续波,以患者电针部位
3、肌肉轻度收缩且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1疗程。治疗结果:首诊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前后共治疗3疗程,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按语: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发生的、阵发性、严重的、短暂性疼痛,疼痛可为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呈间断性发作,间歇期可无症状。其中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本病属于中医学“头风”“面痛”等范畴,其外因多为风邪外侵,阻滞阳明气血,内因多为肝郁化火,夹胃热上扰清窍。本例患者自诉外出感寒后起病,疼痛位于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区域,与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相近。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张氏医通言:“面痛
4、不能开言语,手触之即痛,此乃是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治疗上取穴以阳明经为主。下关为足阳明、足少阳之会,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从解剖上来说,下关穴下分布有三叉神经下颌支,深刺可抑制伤害性刺激,阻断痛觉冲动的产生、传递、和感知;改善受损局部微循环,修复受损神经,深度调节三叉神经的生理功能。紧邻下关穴下再刺一针可增加针刺面积,加强针感,增强上述作用。电刺激能激活内源镇痛系统,产生局部的镇痛效应,同时使面部肌肉节律性被动收缩,利于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神经恢复。百会配四神聪、头维、率谷可升清阳、调气血以通窍养脑、振奋阳气。风池、完骨、天柱配颈夹脊穴,疏通颈部气机,调畅经络。从解剖上说,针刺颈夹脊穴可有效改善颈部微循环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运,促进头面部的神经恢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泻法可疏通阳明经络,与太阳、四白相配,共奏疏散风寒、舒筋解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