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多措并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多措并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讲义文稿】多措并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人们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公平、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事关重大。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成为我国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对于保护随迁子女的身心健康、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意
2、义重大。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障不够理想。一方面,农村学生进城就读学籍办理难度较大,导致手续办理费时耗力;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在享受流入地的教育资源时,受到流入地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加大了入学难度。其次,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面对不断增长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城市的教育资源难以迅速满足他们的就学需求,这就导致很多教育政策难以落实。第三,随迁子女出现学校教育断链现象。面对城市的新环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断链问题日益凸显。与城市儿童相比,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文化背景与基础知识储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出
3、现了知识上的断层。而有些随迁子女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愿意或者不敢向老师请教,有的则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参加课堂互动。当学习效果不佳时,他们就会出现对学习的厌倦心理,产生厌学、逃学等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学校教育出现断链现象。第四,随迁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常常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差、自我约束力不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我封闭、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最后,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乏力。家庭的变迁、亲子之间的交流、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常年忙于生计,无暇与孩子沟通交流;有的家长单纯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很少去检查并辅导孩子功课;也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
4、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问题。针对以上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存问题。第一,加强政策引导,保障教育资格。户籍问题是随迁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户籍制度进行完善,逐步建立外来人口户籍管理制度,做到“户随人走”,这样,随迁子女的教育资源会跟随随迁子女进入流入地,方便当地政府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第二,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公平教育。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重城轻乡”教育政策和理念的结果,导致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差别较大,对随迁子女的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学校、社会都
5、需要不断努力。一方面,要坚持公平导向,改变传统的“重城轻乡”理念;另一方面,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研组织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农村学校的特色和短板,以积极公平的思想和理念,统筹规划、协调安排城乡学校的发展。当前,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不断增长,现有的学校网点已不能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部门可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附近增设新的学校网点,以保障随迁子女应有的受教育权,同时也应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第三,推动教育融入,增强适应能力。学校教育的断链可能会导致随迁子女难以适应新学校的进度与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学校与家庭必
6、须保持良好沟通,针对学生的适应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班级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各项规定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同时鼓励随迁子女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活动中加强和同学们的交流,良性融入班集体。家长也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耐心倾听,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一旦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彰显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学习环境、教材、学习进度、教职人员以及学习同伴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学校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与更多切实有效的帮助。同时,学校教师也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随迁子女身上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班集体,拉近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第五,推进家校联动,共促良性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不仅能加快学生的社会融入,对于和谐家庭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才能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校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近况,同时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或实际监护人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孩子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