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76085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ppt(3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v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系统中循环流动。v 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基本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缓冲功能 吸收热量吸收热量 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浆血浆: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血液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红细胞容积与全血容

2、积的百分比)(红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血量(血容量):血量(血容量):正常成年人血量正常成年人血量占体重的占体重的7%8%二、血浆的化学成分二、血浆的化学成分水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营养物质,低分子物质: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激素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白O O2 2、COCO2 2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浆渗透压(一)血浆渗透压v1.1.概念:概念: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吸水能力。v2.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正比

3、,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v3.3.构成:构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1)(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晶体由血液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物质(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液中蛋白由血液中蛋白质(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质(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4.4.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如如 0.85%NaCl0.85%N

4、aCl溶液溶液。等张溶液:等张溶液: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 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红细胞在这种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红细胞在这种 溶液中能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溶液中能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0.85%NaCl0.85%NaCl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 (NaCl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1.9%1.9%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 等张溶液等张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细胞溶血)入细胞内,引起红细胞溶血)l0.85%NaCl 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红细胞保持正

5、常大小和形态l0.42%NaCl 0.42%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l0.35%NaCl 0.35%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完全溶血l5.5.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抵抗力,抵抗力越大表明渗透液具有一定抵抗力,抵抗力越大表明渗透脆性越小。脆性越小。渗透压递减渗透压递减6.6.血浆的血浆的pHpH值值:7.357.357.45(7.4)7.45(7.4)靠血浆的缓冲对作用及肺、肾的调节靠血浆的缓冲对作用及肺、肾的调节 功能维持功能维持pH值相对稳定。值相对稳定。血浆缓冲对主要有血浆缓冲对主要有NaHCONaHC

6、O3 3/H/H2 2COCO3 3、蛋蛋 白质钠盐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 三对三对,其中第一对最重要其中第一对最重要.。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生理一、红细胞的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1.1.形态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可塑变形性无核、双凹圆碟形、可塑变形性 2.2.数量数量:红细胞红细胞 血红蛋(血红蛋(g/L)男性男性 4 5.51012 120160 女性女性 4.21012 110150 3.3.功能:功能:运输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二)红细胞的

7、生理特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v1.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l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l浮在血浆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称为l红细胞悬浮稳定性。v 原因原因:红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较大,红 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也大,下沉缓慢。l v2.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l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v 血沉快慢取决于血沉快慢取决于l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v 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l 血浆成分改变(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1.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

8、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 2.2.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VitB12和叶酸 3.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几分钟后出血就自行停止。出血时间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检查方法:检查方法: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一、生理性止血过程一、生理性止血过程1.1.血管挛缩血管挛缩 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2.2.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

9、,形成止血栓(初步止血)3.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v1.1.血小板聚集有两个时相:血小板聚集有两个时相:v 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v 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v2.2.释放:释放:聚集的血小板释放颗粒内的活性物质,v 主要是一些生理性致聚剂v3.3.生理性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ADP,TXA2,胶原,凝血酶l4.病理性致聚剂: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药物三、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三、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

10、的作用l血管损伤血管损伤l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l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l(粘附、聚集、释放)(粘附、聚集、释放)l血小板止血栓血小板止血栓l血凝块形成血凝块形成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激活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形成四、血液凝固与抗凝四、血液凝固与抗凝(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1.1.定义: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 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2.2.特点:特点: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变为

11、不溶性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v3.3.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blood clotting factor)factor)(1)(1)定义:定义: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液凝固的物质。(2)(2)种类:种类:1313种(其中种(其中FVIFVI是是FVaFVa,实,实为为1212种种)(3)(3)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 F IV 是钙离子是钙离子 除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 除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在于新鲜血浆中,

12、F、在肝脏在肝脏 合成,需维生素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参与。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凝血过程凝血过程l XX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4.4.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 联系与区别联系与区别区别区别: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F XIIF XII,参与,参与 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均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均在血浆中。外源性 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 (TF(TF或或FIII)FIII)

13、,来自组织。,来自组织。联系联系:生成生成FXaFXa以后以后,内源和外源两条凝血途径成内源和外源两条凝血途径成为同一的途径为同一的途径(二)抗凝系统(二)抗凝系统l细胞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l体液抗液系统体液抗液系统体液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1.1.1.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因子l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l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泌的一种糖蛋白。l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可以与可以与FIXa、FXa、FXIa、FXIIa 和凝血酶分子中的丝氨酸残基和凝血酶分子中的丝氨酸残基结合,结合,l使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中心失活。使凝血因子和凝

14、血酶活性中心失活。l 2.2.肝素肝素 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IIIIII结合,增强抗结合,增强抗凝血酶凝血酶IIIIII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来抑制凝血过程。3.3.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系统4.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四、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四、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l血型血型(blood

15、group)l 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l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l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起抗原作用。l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l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特异抗体。二、红细胞血型二、红细胞血型(一)(一)ABOABO血型血型ABOABO血型的检测血型的检测(二)(二)Rh Rh 血型系统血型系统lRh阳性:阳性:红细胞上含有红细胞上含有D 抗原抗原l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99%属属Rh阳性阳性lRh阴性:阴性:红细胞上缺乏红细胞上缺乏D 抗原抗原l 我国汉族人中我国汉族人中1%属属Rh阴性阴性lRh 血型特点血型特点l 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通过体液免疫获得抗Rh抗体抗体 三、输血原则三、输血原则l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