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之美》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季之美评课稿9月26日上午,我有幸听了广州市白云区启明小学张莉老师给五年级学生上的语文课四季之美。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一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张老师积极上进、认真钻研的态度,也看到了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2课。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不同的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张老师通过吟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导入新课,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生字复习,也是那么主动积极。整个课堂,老师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带
2、来的不同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情感冲动,使孩子能生动地朗读。二、多样朗读,感悟文本这篇写景的文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张老师采用教师范读、与学生配合读、与学生承接读、分组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形式,有梯度地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三、展开想象,发展语言在教学中,张老师能抓住课文中的表达方法练习说话。如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写一个片段?在拓展练习中,引
3、导学生展开想象,仿句练说,使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得以很好的整合。这一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通过理解词语来指导朗读,使孩子在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有以下粗浅的建议:一、减少教学环节,抓住最具阅读价值点加强朗读训练。四季之美一文,标题“四季之美”体现了作者将以四季为观察对象,在四季本身及其变化中建构自己的美学感受。四季之美是散文文体,作者采用了排比构章一一四个季节平均用力,并无开篇的铺垫和结尾的总结,而是典型的“段落排比式”结构。既然是排比构章,则各段中必有相似的构段方式。例如: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
4、美是早晨。此构式的作用便是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该季节某个特定的时段。不同季节审美的时段不同,这本身亦是一种变化。首句过后,便是对此季节此时段的描写,除春天外,后面三个季节末句都是对美景的感叹。这种布局谋篇的方法,可以试着让学生产生一种整体的谋篇构思。二、加强背诵指导,注重知识点的落实。本篇文章的区别在于,唯有春季是描写的静态之美,后三者均是呈现的动态之美。春季的黎明,作者建构了朝霞之美。其中叠词的使用“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蕴涵了情感。“鱼肚色”是一种鉴于白色和淡粉色之间的颜色,近似于鱼腹部的颜色。夏天的夜晚采用了对比,“明亮的夜晚”与“漆黑漆黑的暗夜”,用“固然也有”来突显后者。将焦点集
5、中在“萤火虫”上,然后再用“即使也有”来进一步渲染(从“无数的萤火虫”变化到“一只两只萤火虫”)。这里的动态美有两层含义,一是萤火虫的“飞舞”是动态的,这是行为之美(突显萤火虫的行为:局部);而夜雨中萤火虫由多变少后的空灵之美,这是状态变化之美(包括了环境:整体)。秋天的黄昏,再细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夕阳斜照西山时,二是夕阳西沉时。前者光线尚明,可见飞行中的留鸟和候鸟,突显动态的视觉之美;后者则夜幕降临,突显各种声音之美。冬天的早晨,再次运用了比较,不过采用了另外的构式“当然,就是在,或是在,只是到了”,这是多重比较,采用一个复杂长句一气呵成。与前面不同,此段中事物的变化与心情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总的来说,张老师作为一个教学新秀,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灵活自如,显得非常熟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是老师行走的大地,探索的一片森林。”相信经过时间的锤炼,张老师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