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二十条政策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二十条政策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二十条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战略部署,加快推动由牧业大市向牧业强市转型跨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 .县(市、区)财政设立肉牛产业发展资金,每年直接用于肉牛产业资金不低于1亿元(洗南市不低于5000万元,洲北区不低于3000万元),重点支持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精深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园区基础配套建设。二、加快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 .支持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扩建、引种、扩繁和育种,加速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肉牛良种繁育基地。按照政府补贴、让利于民的原则,县(市、区)对使用每剂
2、30元以上(含30元)优质冻精的,按照50%的比例对养殖户给予补贴,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每剂50元;性控冻精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每剂100元。3 .支持重点地区出台专项政策,对草原红牛品种进行保护和选育,建立系谱档案,扩大种群规模。“十四五”期间,各县(市、区)根据基础母牛存栏数量,自2022年起,规模以上每年良种改良率要分别达到50%、60%70%80%o三、加快扩大肉牛养殖规模4 .支持吉运、和合、吉天然等现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采取“放母收犊”等多种方式发挥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申报田园综合体项目、现代农业综合体示范区项目。支持借鉴通榆“五位一体”模式,整合涉农资金和利用地方专项债
3、券建设养殖园区,租给企业或养殖户“拎包入住”,政府通过回收租金实现收益,让市场主体和养殖户轻资产养牛。5 .支持采取营造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方式扶持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发展,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多元主体参与,鼓励村党支部领办肉牛养殖合作社,引导村内养殖户“出村入园”集中饲养,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支持县(市、区)争取全省肉牛存栏增量前10位“肉牛大县”奖励资金。6 .支持采取政府牵动、企业带动、政策推动方式扶持农户发展,鼓励在L5万元政策险的基础上加保商业险;鼓励通过引入经济人和由企业创办“母牛超市”等方式,构建肉牛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小规模大群体”不断壮大。争
4、创肉牛产业强镇、示范村、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四五”期末,全市打造20个万头乡镇、100个千头村。四、加快肉牛产业精深加工体系建设7 .支持通榆吉牛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和镇贲农牧业产业孵化园10万头屠宰加工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打造区域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基地。8 .支持县(市、区)发展适度规模屠宰加工项目,鼓励政府利用财政整合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建设加工场所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以“交钥匙”工程形式租给企业或专业养殖户发展肉牛产业,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上市,政府资金市场化退出。9 .支持县(市、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肉牛屠宰精深加工企业,对新建屠宰加工能力10万头以上且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亿元
5、的企业,落实省级贷款利息30%的贴息补助政策。五、突出“品牌化”打造10 .支持采取区域公用、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创建品牌,鼓励发展无抗养殖,做强通榆草原红牛、通榆草原红牛肉、敖牛山黄牛、敖牛山黄牛牛肉4个“地标工打造具有市域特色、市场竞争力的肉牛产品及品牌。11 .支持采取政府统筹、引导方式运营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吉林肉牛”品牌推介联盟,利用新电商、自媒体载体开展富有实效的品牌宣传推介,支持企业在域外建设品牌专营店、展销专区,有效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六、推动金融和保险服务创新12 .支持设立“政银保担”专项资金,县(市、区)依托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新开展肉牛养殖担保,每个县至少注入
6、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肉牛担保贷款。13 .支持采取统筹、引导方式创新肉牛活体抵押监管,降低或免除由贷款主体承担的监管费用。有条件的县(市、区)或乡镇,对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主体进行补贴或奖励。并持续扩大“吉牧阳光贷”、“吉牧e贷”等专属金融产品覆盖面。七、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14 .支持种养结合模式发展,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场户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对接,以订单形式推进全株玉米收贮加工。15 .落实国家“粮改饲”和省级“秸秆变肉”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场全株玉米青贮、单体黄贮窖新(改、扩)建、秸秆发酵饲料和干饲料收贮项目给予补贴。16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
7、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装备给予补贴。八、强化要素保障17 .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对符合条件发展肉牛养殖的用地,在土地使用上按照企业建设规模,由各县(市、区)政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九、加强组织体系和人才保障18 .加快深化畜牧管理体制改革,理清职能、配强干部,发挥肉牛产业发展组织协调作用。县(市、区)要单独成立畜牧综合执法中队,以畜牧部门管理为主。19 .依托高等院校、畜牧研究院、乡土人才培养基地等资源,加强繁育员、防疫员、经纪人“三支队伍”建设,构建繁育推广服务体系、疫病防控保障体系、市场流通运营体系。20 .落实国家、省关于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聘、津贴补助、职务编制等政策待遇,按照国家、省政策要求研究和落实条件明确、待遇合理、操作性强、手续简便的人才吸引和培养政策措施,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省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的政策措施,按照省意见执行,我市二十条具体措施在执行中另行出台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