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打造成推动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引擎,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12017)35号)、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修改版)的通知(国科发规(2020)254号)精神,省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发展目标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分成两步走:短期到2023年,打造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情况在
2、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达到1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600亿元,聚集企业超过2000家;搭建技术和孵化平台60家,培育高端人才800人,其中硕士500人、博士200人,副教授、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不低于100人。中期到2025年,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寒地场景应用等领域深入融合运用,人工智能成为助推市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情况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应用透明等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达到15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1000亿元,聚集企业超过300
3、0家;搭建技术和孵化平台80家,培育高端人才1000人,其中硕士500人、博士300人,副教授、教授、学科带头人等不低于200人。二、重点任务(一)推进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在哈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瞄准应用目标明确、有望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前沿核心技术,采取揭榜挂帅、产学研联合攻关、自主攻关等方式,加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战略产品,提升产业引领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发展等基础理论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数学、经济学等相关
4、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责任部门:市科技局)(二)强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低成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进寒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为全省、全国乃至东北亚提供定制化人工智能基础服工作,加速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撑平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松北区政府)(三)完善人工智能创业环境新生态体系建设设立人工智能专项计划,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等目标产业,联合政府、龙头企业、孵化器等多方力量,举办创新创业赛事,优先给予获奖项目政策扶持,并为其提供孵化、创业投资、空间载体等全方位配套服务。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应用类新
5、型研发机构建设;扶持科技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系统化发展;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培育计划,推动中型企业走向领军。(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四)探索对外科技合作新模式举办国际人工智能科技合作论坛、研讨会、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专题技术对接洽谈会等各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合作品牌。促进由、深圳、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四个地区协同建立的中俄两国四地联合创新中心发展,以“阿斯图中俄智谷”项目为基础推动阿斯图中俄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引进俄罗斯优势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责任部门:市科技局)(五)拓展人工智能多场
6、景融合应用示范围绕市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拓展应用,开放“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和“寒地场景示范”三大主导场景应用示范,壮大特色人工智能相关产业。1.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在市及周边卫星城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围绕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各环节的深度应用,示范推广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有能力有资质的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技术示范。(1)智能育种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选育稻米、玉米、大豆,研育寒地特色蔬菜,淡水虾、鲍鲤等淡水鱼类品种,丰富种质资源,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2
7、)农业种植智能化依托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工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害预警等管理,加I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土壤、环境远程智能监测。在现有智慧化种植管理平台基础之上,结合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除草、灌溉、水肥一体化、大田作物精准作业系统,为保护黑土地资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3)智能监管依托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技术,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多模态监测方式,为作物长势预测、病虫害监测评估、精准变量打药和施肥和预防农业灾害提供实时服务,保证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承储企业升级改造数字化监控和粮情监测系统,达到互联互通、数据自动采集与共享。(4)智能
8、农机系统依托传感器、机器视觉、北斗导航等技术积累,推进“智慧农机”大田作业示范进程,对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全流程进行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农机联合调度,打造多机协同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作业效率。(5)智能可信农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构建大豆、大米等农产品实时监控、质量管控的安全溯源平台。通过省内外市场农产品生产、储存、销售、供需、物流等数据,实现智能化预测分析和服务,推进农业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构建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局)2 .智能制造示范通过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开放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离散型和流程型产线的转型升级,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创造
9、具有东北特色的应用范例o(1)重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电站设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动力装备等高端重型装备智能化技术升级。优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发展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诊断运维、预测性维护、数字李生服务等新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研发设计、技术工艺、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深度融合,集聚创新链、协同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打造高端重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2)智慧工厂开发数据采集、远程、交互、计算机决策与边缘计算等技术模块,深化模拟仿真、数字李生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工厂(车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打造研发、设计、生产、运维全
10、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工厂各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一体化运作和智能化决策,树立生产制造高度智能化新标杆。(3)智能机器人依托机器人龙头企业和优质高校科研资源,推动建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产学研用创新平台。针对本地企业需求,突破复杂环境感知、自主作业、人机协作、群体协作等关键技术,推进精密减速器、人机合作手术机器人、炉前机器人等项目建设,把机器人产业向关键零部件、特种机器人领域转化,填补国内空白。(4)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结合
11、5G、AR/VR.数字李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有影响力的5G+工业互联网+工业AI的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面向全国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赋能中心。(责任部门:市工信局)3 .寒地场景示范(1)智慧供暖示范开辟先行试点城区,构建具有寒地地区特色的智慧供热示范,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好落地、能操作的经验方法。在供热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方面:依托智慧供热试点工作,开展供热一次网、换热站等基础设施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通热源、热网、换热站、单元楼等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互通、逻辑联动,以及供热过程可视化,使热负荷预测更为准确,进一步实现平衡供热,降低能耗。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
12、供暖示范方面: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源、网、站、用户”联动控制,采取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方式,推动供热系统智能运行、节能降耗、安全供热、惠及百姓。组织相关院所、企业等单位及行业专家编制智慧供热技术标准,打造寒带地区智慧供暖的典型示范工程。(责任部门:市住建局)(2)智慧文化旅游示范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旅游、冰雪运动方面的融合应用,加快文旅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智慧文旅云平台方面:结合市国际冰雪节、啤酒节等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与行业监管智能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景区。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研发推广文化景点、旅游景区智能导览、线路规划
13、等服务平台,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在智慧冰雪运动系统方面:依托冰雪资源及冰雪运动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解决冰雪运动体验系统中的姿态控制、人机交互、分析决策等关键问题;解决冰雪运动和课件式训练技术手段提升、运动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中数据匮乏问题。在智慧训练场地方面:建设以数字冰壶馆为代表的训练场馆,研发冰雪运动数字技术与智能装备,构建“体验、训练、人才选育”为一体的冰雪运动智能训练体系。举办全国各年龄段冰雪比赛,为赛事提供竞赛信息大数据服务,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责任部门: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3)寒带地区智能交通示范按照“突出核心枢纽功能、打造全省一张网、融入
14、全国交通网、连通周边国家”的总体思路,加快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智慧交通大脑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寒区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依托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基础,开发面向寒区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提升与安全性保障技术,补齐我国智能交通在寒带地区的技术短板,大力发展符合寒区特征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应用。完善寒地智慧交通与运输体系。重点推动新一代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区域之间客货运输服务信息共享、标准衔接,打造智能多式联运系统,积极培育“出行即服务(MaaS)”新模式。升级“交通出行APP”,拓展其功能应用场景,融合实时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多种出行信息服
15、务,推动交通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应用。构建智慧交通大脑。推进公路、水路和客货运枢纽等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采集、管理与应用,提高存量基础设施在线化水平,逐步将采集设备、传输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提高智能管控及协同服务能力。(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4)智慧医疗示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针对地方病等寒带多发病种建立医疗大数据系统,推进智能远程医疗等项目的开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在基因组科研平台方面:依托哈工大生物信息技术成果以及“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重点打造海量基因组数据分析平台,突破基因组大数据
16、智能分析瓶颈,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基因组大数据智慧健康产品和服务平台,绘制中国人的“健康地图”。在人工智能医疗系统方面:加快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病历、医疗卫生资源等数据库,建立智能疾病分析和辅助诊疗系统。依托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肿瘤等疾病的大数据智能监测系统,聚焦心脑血管,脑损伤、癫痫等寒地地区常见多发病种,突破一批智能防治关键技术。推动智能医疗影像、医疗机器人、智能手术、智能问答咨询与诊断等技术应用,建立快速精准人工智能诊疗新模式。在智能远程诊疗系统方面:支持远程诊疗设备的研发与产品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统一的多级远程医疗体系,以市级平台为枢纽,对接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建设远程智能诊疗平台。(责任部门:市卫健委)(六)整合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空间布局依托南岗区大学城、松北区深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