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5340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肱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由粗而细的部分,称肱骨外科颈。这是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受伤时的姿势不同,可分为嵌入型、外展型、内收型。【诊断】1.嵌入型跌仆时引起骨折的暴力较轻,断骨远端(肱骨干)嵌入于断骨近端(肱骨头)。这种骨折常无明显的向内或向外成角畸形,仅在X片上可见有骨折线,局部肿痛较重,有明显的纵向叩击痛,但无骨擦音。2 .外展型上肢在外展位跌倒,断骨小部分嵌入,形成断骨远端外展、近端内收、成角尖向内的畸形,可合并有向前成角。若断骨完全分离,则呈典型移位,近端断骨受冈上肌的牵引而向外旋转,远端断骨的上端则向内移位。此种情况偶发生于青少年。3 .内收型较少见。上肢在内收位跌倒

2、,断骨远端内收,近端外展,形成角尖向外的畸形,触诊时断骨外侧隆起。【治疗】1.对无明显移位的嵌入型骨折及仅有骨折线的裂缝骨折,敷药后用瓦筒状的硬纸夹于肱骨上部,绷带包扎,并将患肢悬挂胸前。4 .整复外展型骨折局麻下,两助手对抗拔伸断骨两端,使部分嵌入得以解脱,术者两手拇指抵住近端断骨,两手其余各指将远端断骨向外拉,同时助手将患者肘部内收,可得复位。对明显向前成角者,同时给予整复。若断骨完全分离,近端断骨向外旋转者,应将患肢外展90。作拔伸,术者将远端断骨向上抬,对合近端断骨。对位后放松牵引,使断骨面互相吻合,徐徐放下患肢,则近端断骨随之复位。整复后敷药,用4块夹板固定。前、后、外侧三块夹板,上

3、过肩部,下至肘;内侧夹板上起腋窝,下至肘上,上端用棉垫厚如半球状。骨折处之外前方加平垫,扎带固定,在前、后、外侧三块夹板棉织套之上端缀有小环形布带,另用绷带经小环形布带绕对侧腋窝下扎紧,可使夹板上端有较强之固定。惟对侧腋下应垫棉垫,以免压伤腋下皮肤,并悬挂患肢于胸前。5 .整复内收型骨折局麻下,两助手将患肢外展60作对抗拔伸,医生一手扶住断骨内侧,一手用手掌压于断骨成角隆起部位,用力向内侧压,使之对位。固定器材及方法与外展型同,但外侧的纸压垫应放在骨折成角之角尖部,内侧棉垫改置于肘上。6 .固定时应注意,夹板下端不应过长,以免妨碍肘关节的活动;夹板上端固定既要求牢固有力,同时须防止对侧腋下压迫

4、过紧。7 .为了防止继发向前成角,平卧时应垫高肘部,使与肩平。8 .功能锻炼方面固定后即可嘱病员时时练习握拳,一星期后可加作肘关节伸屈活动,两星期后鼓励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作患肢肩关节前伸40。和后伸20。但外展型骨折患者不宜过早作外展活动,可早期练习内收动作。内收型骨折患者早期禁作内收活动,以免断骨移位,同时可练习外展活动。肱骨干骨折【诊断】1.肱骨干骨折可有横断、斜断、粉碎性骨折等类型,肿痛严重,骨擦音、畸形、异常活动均较明显,诊断多不困难。正位及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9 .骨折线发生于三角肌止端以上者,近端断骨内收,远端断骨上移。骨折线发生于三角肌止端以下者,近端断骨外展,远端

5、断骨上移。个别病例可合并槎神经的损伤,表现为拇指侧痛觉减退,肌力减弱。10 偶有无移位的骨膜下骨折,肿痛较轻,亦无畸形或骨擦音,但局部压痛敏感,作肩峰及肘部两端相对挤压时,伤处疼痛明显,表示有不完全性骨折。【治疗】1.有移位的肱骨干骨折,整复时多数不需麻醉,骨折位图1011肱骨干骨折移位情况于三角肌止端以上者,两助手将患肢作对抗拔伸,术者将近端断骨向外提托,将远端断骨向内推挤,使断骨对位。敷药后用纸压垫及4块夹板固定。纸压垫放于近端断骨的内侧及远端断骨的外侧,以防止再移位。2 .对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肱骨干中1/3)者,在对抗拔伸下,医生将近端断骨向内推,将远端断骨向外拉,使断骨对位。固定

6、时,用平垫2块,分别放于近端断骨的外侧及远端断骨的内侧。夹板4块,分别置于断骨四周。3 .如系斜断或粉碎性骨折,则两助手对抗拔伸之力不宜过大,术者用两手掌将断骨挤压平整后,即可用夹板固定,所用纸压垫,通常用较薄的平垫。4 .断骨位于上1/3之较高位置或位于较低之下1/3者,可分别作超肩关节或超肘关节的固定。5 .内侧夹板不宜过长,若抵于腋下过紧,可引起断骨分离,影响愈合。6 .固定后,鼓励患者练习握拳及腕关节活动。第2周起可在夹板固定下,由医生协助病员伸屈肘关节及前后摆动肩关节。至34周后,病员自觉伤臂有力时,即可使病员自己活动肩、肘关节,并逐步减少固定。7 .并发槎神经损伤者,多数可望自行逐

7、步恢复。如4周后,断骨已愈合,神经损伤不见恢复,拇指及腕仍不能背伸者,应考虑手术探查。8 .肱骨上段长斜骨折整复固定后,第23天透视复查,对有上段断骨仍向外上移位、两断骨分离者,通过调整纸压垫及握拳功能锻炼,在1周后常可见断骨对位改善,不必采用外展支架。9 .10岁以下儿童的肱骨干横断骨折,如初诊时已初步愈合于轻度重叠位,只要对线好,一般不会影响该肢体功能。肱骨蛛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发生于肱骨内、外朕之上缘。此处骨质薄弱,故骨折较多见。可分作伸直型及屈曲型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诊断】1.伸直型跌仆时,肘部伸直,掌心着地,可发生肱骨牌上伸直型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远端断骨多向后移位

8、,形成显著的肘部后凸畸形。近端断骨的尖端常向前显著隆突于皮下。同时可有侧方移位,偏于梯侧或偏于尺侧,兼有旋转移位。10 屈曲型跌仆时肘部屈曲着地,可发生肱骨牌上屈曲型骨折,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11 两型均有严重的肿痛及骨擦音,肿痛的部位以肱骨骸上为最明显。内、外髀与尺骨鹰嘴三点骨标志仍处于正常位置,可与肘关节脱白相区别。12 严重的伸直型骨折,少数病例可合并有血管、神经受压或损伤。肿胀过剧,外固定未能及时松解,在肱动脉受压方面亦有关系,应注意观察。对出现患手疼痛、皮肤发绢发凉、梯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处理。【治疗】1.对于伤后迅速来诊,肿胀尚未严重者,可立即进行整复。整复及时,易于获得较好

9、的对位。在个别错位断骨压迫肱动脉的病孩,整复后即可使肱动脉不受压,使缺血情况迅速好转。2 .对初诊时肿胀已较严重者,应在臂丛麻醉下作整复。肿胀严重,皮肤有水疱者,先作尺骨鹰嘴骨牵引,抬高患肢45天,待肿胀减轻时,再予麻醉下整复。3 .整复伸直型骨折时,两助手分别握住上臂及前臂,作对抗拔伸解除断骨重叠,术者先矫正侧方移位,然后推远端断骨向前,并嘱牵引前臂的助手,将肘关节屈至90。固定时,于远端断骨之后侧放梯形纸压垫,防止断骨向后移位。两侧纸压垫根据断骨移位情况,如远端移向尺侧,则塔形垫置于内牌部,另一塔形垫置于外牌之稍上方。前部平垫置于近端断骨之前方。4块夹板分别置于四周,内、后、外三侧之夹板,

10、下端略超过肘关节。屈肘90,悬挂胸前。4 .固定时如肘窝肿胀严重,前方纸压垫可以不用,同时不用扎带,改用绷带包缠,屈肘角度大于直角,使肘窝受压减轻。固定后须注意槎动脉搏动情况,搏动减弱时,要进一步放松固定。对搏动消失,手部疼痛,指端发冷发纲者,须立即除去全部固定,抬高患肢。观察半小时,仍无好转者,应立即手术,切开肱二头肌筋膜,解除血管受压痉挛情况。若槎动脉搏动减弱,但手指伸屈自如,手部无疼痛者,可作尺骨鹰嘴骨牵引,将患肢高位悬挂,观察直至槎动脉恢复正常搏动。上述措施,可以防止前臂肌肉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及挛缩。5 .屈曲型骨折整复时,将远端断骨推向背侧,固定患肢于直肘位。6 .由于尺偏型肱骨牌上骨

11、折,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整复对位时,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一手握住前臂,将骨折部略向槎侧伸展,使梯侧骨皮质略有嵌插,固定过程中保持掌心向上,可减少肘内翻畸形。7 .固定后第1周,应每日检查一次患肢肿胀情况及绷带松紧程度,并鼓励患者练习手指伸屈及腕关节活动。断骨位置不稳定者3天复查1次X片。23周后,断骨开始愈合,逐步除去夹板,练习肘关节伸屈。肱骨竦间骨折肱骨踝间骨折较肱骨髀上骨折严重,系肱骨牌上骨折合并肱骨内、外眠之间骨折,故又称粉碎性肱骨髀间骨折。系关节内骨折,具有复位困难、常遗留肘关节活动障碍等特点。很多临床医师报道,对此种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诊断】

12、1.跌仆时肘关节伸直或半屈位,手掌着地,暴力较大,发生肱骨踝上伸直型骨折的同时,肱骨近端断骨冲击远端断骨,使内、外牌之间发生纵形劈裂骨折。远端断骨多向后移位,内、外牒可有分离及旋转移位(见图10-19)。8 .肘部肿胀,疼痛严重,常有大片瘀斑及张力性水疱,关节功能障碍,触诊骨擦音明显,两牌宽度增加,多数向后移位(伸直型)。9 .检查伤肢皮肤色泽、温度、脉搏、感觉等有无改变,有无血管、神经损伤。【治疗】1.对牌间骨折无明显移位者,用肱骨牌上骨折夹板,压垫包扎固定,屈肘90悬挂于胸前,3周后逐步锻炼肘关节伸屈功能。10 对轻度分离移位者,两助手在患肢屈肘900位作对抗牵引,医师用两手掌在内、外部向

13、中线作相对挤压,使之对合。同时整复向后移位的部,并嘱牵引前臂的助手使肘关节作缓伸、缓屈各2次,使肘关节面得以平整,用小夹板加纸压垫包扎固定。11 对明显分离移位,内概或外踝向旁侧旋转者,作尺骨鹰嘴骨牵引,置肘关节于直角位,重叠牵开时,对位即可改善,手法整复残余的旋转及分离移位,同时将患肘作30左右的缓慢伸屈,再用肱骨牌上骨折夹板固定。在骨牵引及夹板固定的过程中,允许肘关节作30。左右的缓慢伸屈,对不能自动伸屈者,由医务人员作缓慢的被动伸屈,以模造关节面的平整及吻合。3周后停止牵引,56周后停用夹板,逐步加强功能锻炼。12 注意伤肢远端血运情况(同肱骨骸上骨折)。13 对个别严重的旋转及分离移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虽似乎使断骨对位良好,而日后肘关节功能仍不易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骨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