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工程研讨会发言材料:凝心聚力构建新时代关爱服务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聚力工程研讨会发言材料:凝心聚力构建新时代关爱服务体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凝聚力工程研讨会发言材料:凝心聚力构建新时代关爰服务体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一个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一门式基层政务受理和公共服务的窗口单位。主要业务涵盖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社会救助、就创业、住房保障和退役军人等工作,只要是和百姓相关的民生政策都集成在中心并予以实施,一般百姓说要去街道办事实际基本上是来中心办事。正因为中心的属性涉及兜底民生工作,在整个凝聚力工程中起着先行者和奠基石作用,为实现社区稳定、便利百姓起到重要作用。一、新时代下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党中央提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了多样化、多层次、
2、多方面的特点。具有兜底作用的社会救助工作,它的底部高度在哪里,决定了辖区内百姓群体的幸福指数的整体高度。新发展新形势赋予社会救助工作新的内涵,也让社会救助工作碰到了新难点。一是救助人群的扩围,二是对象类别的增加导致的救助需求多样性,三是救助手段和资源相对不足,四是解决新形势下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基层干部形成新挑战。二、以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建设为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赋予社会救助工作新经验、新做法(一)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在救助领域的实践效能,吸引到更多社会救助资源。面对大量的帮扶对象以及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制定的救助政策是固定的,而百姓能够得到多少服务来改善个人生存环境,考验的是街道
3、寻求并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得益于凝聚力工程党建工作基础,吸引到了大量的社区单位、居民党组织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较为顺畅的打通了党建工作和社会救助工作的融合发展路径。一是充分挖掘资源形成资源池。二是引入党建联建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力量,多渠道挖掘服务载体。三是做实预防、救助、发展三层救助网络。借助辖区优质企业资源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困难家庭发挥潜能、治本脱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暖心传党恩等行动,引导社区资源助推社会救助工作。(二)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让凝聚力工程焕发新的光彩,整合资源,找准方向,随需而应。改变以往送大锅饭式的服务,让有限资源用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通过开展三阶段
4、推进的救助帮扶模式,实现靶向式的救助。救助前期,科学评估,精准排摸对象的需求;救助中期,按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专业救助计划;救助后期,则整合多方资源,解决急难个案,搭建长效机制。为此,我们建立了分层、分类的困难家庭服务清单,包括四大类:一般预防型、托底保障型、支持发展型、紧急保护型服务。救助的方式也从给物资发展到了提供情感支持、陪同就医、协助屋内清洁、专业康复及护理、社区融入、喘息服务等。依托项目化运作,扩大帮扶种类和数量。如引入区民政局的公益项目、对接市慈善基金会居家安全智能检测和健康管理项目、对接*路老年协会志愿者小老人管老老人项目、依托市未爱小屋公益服务项目,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举办
5、主题服务,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等常态化专业培训,构建家庭+社区+社会服务支持网络。(三)居民区干部既要传承“凝聚力工程”“四百”精神,发挥“大脚板”特色功能优势,更要创新工作模式,做有温度的“全科医生”提升困难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救助帮扶工作所面对的都是社会最弱势群体和特殊人员,复杂的因素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时代凝聚力工程”需要基层干部能做到以下五点:政府声音的传递者、个性尊严的保护者、解决方案的策划者、社会资源的整合者、社会关系的调解者。2018年,长宁区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区,在*路街道率先开展社区救助顾问制度试点,率先建立1+4+21+X人员架构服务体系,以政府+
6、专业机构为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的可复制可推广帮扶创新模式,现已全市推广。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建立社区救助顾问实体站,并在21个居民区覆盖社会救助顾问点。*路街道以社区救助顾问、督导员、志愿者、专业社工构成的帮扶小组制度为保障,通过团队化运作,形成队伍联合、工作联手、资源联用、服务联动的一站式高效工作模式,让工作人员有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办法来主动帮助到困难家庭。凝聚力工程串百家门的基本功加上现代工作模式,往往居民生活刚刚遇到挫折,社区救助顾问就已经第一时间走入他的家庭,并根据实际困难提出帮扶措施。救助对象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真的想不到,你们能第一时间在我最无措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我
7、面前,我太感动了,居委会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出力的尽管说。能赢得这群特殊困难群体的认可和信任,居委干部、救助工作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帮助下困难家庭慢慢脱困了,自身也会有幸福感。(四)凝心聚力,拥抱数字化转型,深化“政策找人”O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新概念,不断健全现代救助体系智能化治理与传统治理方式相互协同促进,让线上的数字赋能线下的社区工作。鉴于社会救助体量大、人群种类多、动态更新慢、数据间相互割裂等问题,2018年初街道承接长宁区精准帮扶信息系统试点工作;随着市级层面社区云平台的建立,2020年,承接社区云+精准帮扶”试点,创新推出9+1+N社会救助类标签体系z依托
8、大数据及标签索引可精准锁定沉默的少数,又运用长宁区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系统挖掘困难人群多维困境需求缺失角,实现云端互联信息融合,精准勾勒人物画像,健全基础电子台账,对实施差异化救助服务提质赋能。比如,依托社区云中独居老人模块,结合日常走访,排摸出独居老人1126人,筛查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相应建立了关爱机制。居委干部走访时应用手机端打卡记录,形成基层工作管理闭环。*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走在了全市前列,秉持创新融合理念,将现代化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凝聚力工程结合,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核查+信息动态管理流程,深化政策找人,是凝聚力工程活力性的体现。三、工作体会凝聚力工程走过三十个春秋,实实在在
9、地做了大量的扶贫救弱兜底有力救助工作,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不断地开新花、结新果。时代在变,人的需求在变,对人的关注度不会变。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始终是做好群众工作最有力的基础手段和工作法宝,通过党建来凝心聚力始终是凝聚力工程的真谛,是日常工作最好用的武器。以党建引领促救助为目标,用数据精准找人,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形成了智慧、精细、温暖的新时代关爱服务体系,为实现社会稳定,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幸福*有口皆碑,居民以生活在*为骄傲。动迁了,户口也要留在*,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的娘家人,是最了解关心他们的人。这是所有*人一丝不苟、从不懈怠地践行凝聚力工程初心、三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而这块金字招牌也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人手中不断擦亮,让人们在城市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更多的服务和更温暖的情感,与时俱进得跟上共同富裕的国家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