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千米的相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教学打算】1.学生课前走一走IOl米或200米的路程。2 .课件。【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教材充分敬重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1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Iolo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觉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Iolo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根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晰。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1.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
2、=IOlO米,并能进展该单位的简洁化聚;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相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沟通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二)策略选择“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干脆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启程,重组了教学过程,详细用到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严密联系;又如综
3、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学问,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2 .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途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一样,教学设计时,老师依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途进展了步测,在学生答复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3 .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的前提下进展沟通,相互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片段实录】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
4、观念师:课前大家都走了IOl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1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生1:我走了101米用了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Iolo米就须要600秒时间。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生2:我走I(H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I(HO米须要700秒,大约12分钟。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I(HO米,须要15分钟。生4:我走了101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10米就须要走820步。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IOlO米,大约走了754步。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
5、应当是660步。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生6:我们假如遵照走IOl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干脆将时间或步数干脆乘5,但考虑我们小挚友身体状况的话,事实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师:看来我们还要敬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沟通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启程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生2:
6、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师:假如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IOl米大约75秒,走IoIo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师:让电脑叔叔告知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生(全体):完全正确。师:下面请你和同桌沟通,学校启程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学生填写后反应)
7、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启程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师:你的思路特别清晰。假如从湖滨启程到高校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高校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
8、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看法,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行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拟适宜。师:其他同学有看法吗?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拟适宜,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师:正确,同学们很擅长比拟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当填最大
9、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拟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拟适宜。【教学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特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到达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1 .找好学问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本课起先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详细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2 .敬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拟大,但
10、教学中能充分敬重学生走101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展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阅历,强化1千米的观念。3 .敬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老师不断引导,供应相应的学习任务,依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确定学习方式,如通过IOl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沟通,又个别探讨,又如最终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实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老师的设计不行能考虑到全部学生的生活阅历,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觉有的班级学生大局部就住在校内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须要留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老师要灵敏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觉实际结果并不是遵照乘5得到的,这就须要老师灵敏应对.,明显,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老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