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疗常规.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2 .病史的采集应包括:(1)全身表现:本病以儿童多见,通常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驰张热常达到39至40。,脉快、乏力、纳差,可有寒战,严重者呈败血症表现。追溯病史,有的曾有感染灶。(2)局部症状:胫骨和股骨是本病最常发生的部位,肱骨、横骨次之。早期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至四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皮温明显升高,肿胀明显,皮肤潮红、水肿,邻近关节可出现反应性积液,随着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疼痛减轻而压痛加重,可有波动。若脓肿穿破皮肤,肿痛减轻而伤口难愈。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2、(3)有无并发症、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体格检查】胫骨和股骨是本病最常发生的部位,肱骨、挠骨次之。早期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至四天后骨膜下脓肿形成,皮温明显升高,肿胀明显,皮肤潮红、水肿,邻近关节可出现反应性积液,随着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疼痛减轻而压痛加重,可有波动。若脓肿穿破皮肤,肿痛减轻而伤口难愈。脓液进入骨干骨髓腔后,整个肢体剧痛肿胀,骨质因炎症而变疏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辅助检查】1 .化验: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等值增高,常有贫血,血沉增快,分层穿刺抽出脓液做脓液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阳性。2 .X线平片:早期骨质无明显改变、起病两周后可见骨质小斑片状改变,随后出现骨膜反应及层状新骨形
3、成,骨坏死的密度高于正常骨影。3 .骨显像诊断:99m得一亚甲基二磷酸盐常用作骨显像剂,其扫描阳性可作为早期骨髓炎的重要诊断依据。4 .骨穿刺:骨穿刺抽得脓液、混浊液、血性液体而涂片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即可确诊。诊断标准】明确疾病诊断与病因诊断,综合做出诊断,强调早期诊断。1.临床上如患儿出现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而又伴有肢体疼痛,肿胀及深压痛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结合化验、骨穿刺及骨显像诊断,一般可明确诊断。近年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相结合,对早期诊断极有价值。若等待典型X线征像或细菌培养阳性则己延误诊断与治疗。2.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而又高度怀疑者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软组织炎症
4、。(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3)风湿性关节炎。(4)恶性肿瘤。治疗目的】尽早控制炎症,防止死骨形成,中断由急性期向慢性期改变。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适当的局部处理。1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早期、大剂量,联合使用,直到全身表现,局部症状消失,血象正常,再使用一周。2 .全身治疗: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纠正酸中毒;注意营养补充,必要时等量多次输注新鲜血等。3 .局部治疗:(1)患肢制动:早期以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亦可用牵引制动患肢,有助于减少炎症扩散、减轻肌肉疼痛、防止肢体畸形或病理性骨折,应注意保持功能体位。(2)切开引流术:若早期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症状,则应及早施行手术,切开后先清除组织和骨膜下脓肿、而后在患部骨质上钻孔数个或行开窗式引流,切口一层缝合。【疗效及出院标准】1 .治愈:经过早期药物治疗,及时适当的局部处理和支持疗法,发病四周内炎症消退,症状消失,X线片及骨显象均正常、病变吸收。2 .好转:早期药物治疗未彻底,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好转、稳定。病变未完全吸收,病灶未彻底根除、常易复发、转为慢性骨髓炎。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4 .凡达到临床治愈者可出院。病情好转者,而相对稳定者可出院并定期随诊,若病情不稳定并有恶化趋势者则不能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