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依法治教,扩优质、补短板、强服务、提质量,以“立德树人夯实素养、五育融合内涵发展”为发展主题,遵循“安全、规范、落实、育人”工作准则,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工作目标新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区教育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党建统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生素养,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扩大实验
2、初中品牌影响力。三、主要工作(一)深化党建统领,突出精细要求,促进立德树人健康发展1 .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修订学校党组织、校长办公会、工会议事等规则,大力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创新互相融合,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完美党员”“玉兰花开”两个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教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教育宣传工作,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史”教育,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加强学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
3、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自查。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积极做好教育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等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做好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继续深化“阳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创优工作,创建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行政、党务)2 .完善学校制度,提升教育优质活力。推动党建有关要求进学校章程,召开教代会,修改完善学校制度,细化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着重团结合作,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依据清单进行管理,依据过程和成效进行考核。进一步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激励功能,用制度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用评价引领教育优质发展。(行政,工
4、会)3 .践行安全第一理念,保障师生健康发展。持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和专职保安、护校队、护学岗“三支队伍”规范化建设,完善“一账一册一单”(管理台账、岗位责任手册、问题清单)工作机制,健全校园安全常态化闭环管理体系,严格校园责任制度,严查校园安全隐患。加强生存教育,每天放学前进行安全教育,每月一次逃生演练,研发系列专题校本课程。强化预防溺水、校园欺凌、食品、消防、校园周边安全等重点工作。积极参与省中小学校规范化食堂创建工作。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织密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网络,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相关制度,严格组织实施;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5、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十大行动”,确保学生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不少于1个百分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课程、阵地、队伍和机制建设,抓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关注跟踪。积极创新市心理健康示范校。(总务、级部、教务)(二)深化德育工程,凝聚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素养长效发展1 .完善德育一体化体系,打造德育品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在成功申报“市第二批优秀德育方案”“润德养正”德育品牌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德育工作“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富有实中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提升实中德育品牌。打造思政“金课”和示范课例。继续深入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分解、细化育人目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建
6、立学科育人体系。继续开展主题教育(理想信念(本学期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国防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等),仪式课程(入校课程、毕业课程、入团课程、感恩礼、百日誓师课程、军训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等),班级课程(班会主题课程、常规教育、学生干部培养课程、晨会课程、安全离校课程等),团队活动、文化艺术节课程(七大节日课程)、节庆课程(春节“年文化”课程、清明节课程、端午节课程、重阳节课程、教师节课程、国庆节课程等),社团课程,研学课程(历史人文类、科学探究类、励志拓展类、传统文化类、劳动体验类、红色教育类等),志愿服
7、务、综合实践等活动),研发主题活动精品课程资源。探索建立三个年级德育目标,依据基础型、拓展型、提升型的课程主题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项目,丰富、提升德育品牌内涵。建设雷锋学校,广泛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将德育主题教育、常规教育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凸显教育意义。抓牢作为新区唯一一所被推荐参加山东省法治示范学校创建的契机,持续加强法治教育资源建设,推动学校法治阵地建设,逐步完善法治教师配备。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普法工作,开辟法治宣传专栏、建立法治学习示范角,规范落实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和履职,聘请法学专业
8、教师开展普法教育,持续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努力争创全省乃至全国法治示范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各年级)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全员育人能力。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好特殊学生帮扶,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现有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基础上,继续发掘和组建工作室,培养更多的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教育家气质的班主任。开展家校沟通、学生管理等针对性培训,从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教职工育人能力。(学生发展中心、各年级)3 .加强养成教育,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建立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及培训机制。各年级
9、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验初中学生违纪处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开展“文明礼仪”“课堂学习”“课间秩序”“午餐秩序”、“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方面评比,让每位学生明规矩、知做法、学先进、成习惯。将9月份定为常规养成月,评选优秀班级。建设班级值日班长和自主管理学生团队,每学期由学生发展中心、级部对学生进行不少于两次的自主管理培训。通过校级、级部学生自主检查管理等系列活动,优化学生自主管理评价,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4 .注重家校共育,提升家校协同育人能力。规范家委会管理,加大家委会培训,按程序进行家委会换届,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家委会队伍。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
10、和监督作用,实施家委会值勤制度。发挥学校主导和家委会协同作用,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深化家长学校培训,通过系列课程,引导家长读书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提升家长家庭教育实效。通过线上线下沟通交流,进一步做好万名教师温情家访。(三)深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水平,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发展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干事创业正能量。组织开展“发现身边的好榜样、好故事”等系列特色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组织学习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加强师德考评,制定学校师德考核评价细则,坚决杜绝有偿辅导等师德失范行为,细化考核内容与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完善奖惩机制,将师
11、德考核结果计入学年度考核;继续坚持教师评教、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的多元主体师德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行政、工会、教务)2 .健全精准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以学科教研、未来教育家论坛为平台,组织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学习、问题导学信息化的课型模板课,进一步提炼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问题导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继续优化模式提炼、环节解读、课例分析三部分内容,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案例研究、读书成果分享等校本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强力推进新教师三年培养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比武,实施青年教师“菁英”计划,培育青年骨
12、干教师队伍。持续开展师徒结对课程,创新“月沙龙”系列课程,开展青年教师系列教学竞赛,推选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教学成果等各项评选,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发展中心)3 .规范流程创新方式,提升教师教研实效。依据实验初级中学集体备课内容及流程持续改进集体备课组织形式与实施流程,坚决落实青年教师说课、逐点集备研讨和解读中考命题趋势等环节,发挥包组领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学术领导力,加强课程改革、中考改革方向和初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的研究学习,加强问题导学信息化课堂实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和举措的研讨,加强对学业水平检测、中考试题和自招试题的潜心研究,提高编制原创试题能力,形成
13、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格局。(各备课组)4 .持续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业务素养。以学校龙头课题市教育学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双减”政策背景的校域良好教育生态构建研究为主体,开展“目标引领的学科知识结构和作业体系建构研究”(例如:基于对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学科知识结构的分析研究,设计结构性和整合性作业,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尝试设计积累练习型、动手操作型、趣味游戏型、活动展示型、研究记录型、社会实践型、项目学习型等不同类型作业。)、“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与学生作业能力匹配度研究”(例如:基于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
14、归类,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分层作业。)、“作业管理方式方法研究”、“课后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小课题研究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我们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发展中心)(四)深化课程建设,落实学科素养,促进能力导向内涵发展1 .提高学校课程执行质量。进一步完善4.0版学科课程,抓实学科素养目标的研究,梳理并落实好三级课程融合明细表,统一使用“学校执行课程”授课,推动4.0版课程的配套资源开发,满
15、足信息化课程实施需要。加强与区域内小学、高中的沟通交流,强化小初高一体化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各年级各学科培优补弱课程体系(包括音体美特长生培补课程)的“顶层设计”、整体方案、培补课程、保障措施和评价标准,促进培优补弱课程的长效发展。(各年级)2 .拓展学生成长路径。精进实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积极参与中小学生“十大节日”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设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实施方案;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和科学素养培育,鼓励开设更多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打造“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科技特色课程,提升科技教育水平。研究制订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构建家
16、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做好劳动清单制定和落实工作,开展家务劳动,设立校园集体劳动周,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农、学工等多元化的劳动实践、职业体验活动。校园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全面做好“5+2”课后托管服务,丰富拓展校内托管服务内容,完善“1+X+T”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模式。进一步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设计编创“课后服务课程”,探索建立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切实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学生发展中心)3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水平。依托教研联合体,加强教学研究,增强师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培育推广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法、优秀教改项目和优秀课例。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推出先进教学成果。梳理各学科教学弱势项目,组建学科攻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