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5977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促脉证(房颤)中医护理常规促脉证,是以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自觉心悸,或快速,或跳动过重,或突发突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一、护理评估(1)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2)密切观察患者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3)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既往有无房颤病史。(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5)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证候: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气短,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脉细弱。心虚胆怯证。证候:心悸征忡,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痰热内扰证。证候: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

2、,胸闷脱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气虚血瘀证。证候: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Q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3)患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4)患者心悸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干扰,减少探视。(5)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6)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保持排便通畅

3、。(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密切观察患者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异常情况或患者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活动中密切观察患者,若出现头晕、气促、汗出、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停止活动,休息以待缓解。(8)给药护理:内服中药。气阴两虚证、心虚胆怯证及气虚血瘀证中药汤剂宜热服;痰热内扰证中药汤剂宜温服;利水药需浓煎,空腹或代前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宜促后服用。(9)饮食护理;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味。(10)情志护理;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应有专人守

4、护,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告知患者诱发促脉证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1)临证(症)施护:心悸不宁者,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胸闷、胸痛者,给予氧气吸人,给予艾灸治疗,气阴两虚、痰热内扰者慎用此法。气短乏力者,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安全防护。夜寐不安者,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声。(12)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心悸:a.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洗。b,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内关、三

5、阴交等穴。C,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d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胸闷、胸痛:a.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心俞、脾俞、肾俞等穴。b.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肾俞等穴Qc.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洗。d.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等穴。e.遵医嘱给予艾灸治疗,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短乏力:a.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洗。b.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夜寐不安:a.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中脱等穴。b.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等穴QC.遵医嘱

6、给予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足。三、康复及健康指导(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制订合理作息时间,不宜晚睡,睡前不宜过度兴奋,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2)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3)发作期静卧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活动计划,活动量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度。活动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如有头晕、气促、汗出、胸闷、胸痛等症状要停止活动,休息以待缓解,出现严重不适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保持排便通畅。四、中医

7、特色康复指导(1)心悸发作时自觉心慌恐惧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稳定患者情绪。(2)指导患者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3)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并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的,应及时就诊检查。(4)中医特色饮食调护: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之品,如大枣、花生、山药等。食疗方:人参百合粥。人参3g,百合l25g,粳米50g,冰糖适量。将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后与梗米同入砂钢,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心虚胆怯证:宜食滥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品,如柏子玉竹茶。食疗方:核桃茯苓粥。核桃仁、黑芝麻各30g,茯苓20g,粳米60g将原料放在一起捣碎,与粳米共同放入砂钢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煮粥,代早餐食用。痰热内扰证;宜食清化痰热、补中益气、滋养心阴的食品,如季养、甘蔗等;也可选用意或仁、大枣、山药、莲子等熬粥食用Q食疗方:竹沥粥。淡竹沥汁30g,粟米(小米)100go先煮粟米做粥,临熟下淡竹沥汁,搅匀,代早餐服食。气虚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药、菱角、荔枝、葡萄。也可食用桃仁、油菜等活血祛瘀的食品。食疗方:猪肝粥。取猪肝150g,洗净切成小块,放入100g洗净的粳米中,加适量清水,并放入葱、姜、盐等调味品,共煮成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