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物流数字化监管咨询服务需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运物流数字化监管咨询服务需求说明.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货运物流数字化监管咨询服务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介绍省公路运输与管理中心梳理了货运领域数字化核心业务板块,包括危货治理、普货治理、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治理、行业民生治理等。针对核心业务板块,谋划了三大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危货治理方面,整合已有危货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了“X运安”重点营运车辆智控系统(以下简称“X运安”),项目获评全省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获得省改革突破奖银奖,先后两年被评为省政府改革创新项目,今年将持续迭代升级危货智控应用功能,加快向重载普货领域拓展,深化跨部门、跨层级应用场景,并推进长三角区域共建。行业民生治理方面,建设上线了“卡车司机在线”应用场景,下步将持续丰富功
2、能,推出2.O版,并探索建立卡车司机应用积分体系,搭建并完善运营服务体系;网络货运新业态方面,自应用上线以来,已接入52家网络货运企业平台,下步将持续升级完善监管系统,探索建立交通运输、税务等协同监管机制;新增一批网络货运平台。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有系统迭代升级、应用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从“能用”到“好用”升级。下一步,将继续围绕“X运安”、省网络货运监管系统、“卡车司机在线”等系统升级迭代工作,开展方案规划、沟通协调、需求调研、场景设计、进度跟踪、推广服务等工作。因此,需要组建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业务咨询服务团队,持续支持并开展系统升级、项目管理、应用推广、内外部业务对接、沟通
3、跟进等工作,保障相关工作正常开展和顺利推进。二、服务范围、内容及成果(一)服务范围协助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改革工作,做好相关应用场景的升级迭代规划、日常管理、跟踪、企业接入工作、用户服务、推广统筹、应用支持和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围绕危险货物运输监管、重载普货监管、网络货运监管、行业民生治理等核心业务,协助开展相关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梳理和设计,包括业务流程分析、场景梳理、应用功能设计(包含升级改进)、用户功能体验等。2 .协助开展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外部协同。包括与横向部门、第三方等梳理协同场景、应用功能设计(包含升级改进)、日常业务协调等。3 .服务重载普货企业、网络货运企业、从业人员
4、等接入省级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应用场景,包括但不仅限于相关方接入的需求调研、接入培训I、技术支持等。协助开展接入方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平台服务能力评估、平台应用情况跟进等。4 .负责省级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应用场景面向行业监管部门的日常咨询服务、综合保障使用问题处理等工作。为管理部门提供日常维护、支持等工作。5 .协助开展相关部门的应用跟踪和数据分析服务,包括数据统计分析、质量分析、趋势分析、应用成效分析等,并形成报告。6 .协助开展对各地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监测管理。包括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情况、应用质量、整改情况的跟进。(二)主要服务内容本项目需要提供相应需求梳理服务、项目管理、应用推广、用户咨询服务
5、、应用跟踪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具体服务内容如下:1 .辅助开展业务及系统需求梳理工作。一是中标方需要辅助完成对核心业务进行全方位评估,结合对地市管理部门、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及调研情况,分析现有系统的问题或不足,提供相应的提升内容或方案。二是中标方需要协助完成系统升级立项申报工作,完成各升级项目的招标前期工作,根据项目需求,结合建设实际需求,参与项目需求调研,完善招标需求和相关文档等。(1)对现有系统和应用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提升改进方案,推进落实。(2)协助系统升级需求的梳理并落实。梳理管理部门提出的系统升级、实际业务相关需求,包括业务逻辑梳理、业务流程绘制、应用功能升级及新增功
6、能等需求的梳理、推进、落实。(3)协助梳理现有人、车、户管理规则,分析规则在完整性、准确性、应用时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或不足,并协助优化相应的管理处置规则。(4)协助完成系统立项申请。针对相关项目立项要求,整理相关建设方案包括项ll概况、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实施进度、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2 .协助开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外部协同。(1)协助开展长三角地区危货道路运输智控体系共建工作。协助完成推广协作工作思路、协作方案制定;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常态化对接工作。(2)协助推动与应急、生态等横向部门的跨部门业务协同,包括梳理协同流程,推动业务协同,持续跟踪协作情况等事项。3 .网络货运企业、重载普货
7、等接入省级数字化监管与服务。(1)提供用户接入咨询和培训服务。开展网络货运企业自建系统评审流程咨询、管理系统客户端等培训,通过现场或远程培训等方式,做好咨询服务内容、服务企业、人员、联系方式等台账登记。(2)做好接入方管理。开展平台服务能力评估、平台应用情况跟进等。4 .面向管理部门的咨询服务。(1)完善面向管理部门应用的相关文档。针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梳理完善应用相关文档,包括新规通知、应用指南、监管流程、规范要求、注意事项、用户操作手册、宣传手册、应用情况报告等,并做好相关材料的归档管理。(2)负责统筹系统升级功能、新增管理规则上线后的宣传推广培训工作。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
8、传形式,包括下发通知、宣传手册、线上网络视频会议、线下座谈会、培训会等方式开展推广培训。(3)主要提供包括电话、QQ、邮件、微信、X政钉、钉钉等在线咨询及问题处理等服务,面向管理部门开展5*8小时的远程咨询服务。对用户的咨询要求0.5小时响应并及时处理,疑难问题2小时内反馈处理计划安排情况。(4)为管理部门提供使用咨询、问题处理服务。中标方需承担管理部门在系统及应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业务技术咨询及问题处理服务,及时响应反馈,协调相关资源,指导解决相应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5)建立用户服务登记台账。每日将咨询内容、咨询人员、联系方式、反馈节点、反馈人员、处理情况等进行记录,每周归类梳理分析,
9、对服务记录进行归档。(6)建立用户应用保障相关文档。编制应用说明文档、用户使用手册、注意事项、常见问题文档等。5 .应用跟踪和数据分析。对相关系统监测情况、用户情况和应用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形成分析报告。(1)提供数据监测和统计分析服务。提供系统监测数据、数据统计、数据核对,包括企业、驾驶员、车辆、车载视频的接入应用数据;系统应用成效、使用率数据分析;新功能上线效果数据、准确率等比对分析。(2)数据分析研究。对管理部门监管处置数据、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如对危货物流子系统生成的异常线索核查管理部门处置质量,未处置情况统计等;按时间维度对线索变化趋势进行统计,辅助管理部门督提升监管效率。(3)数据使
10、用频次分析。协助开展用户使用习惯及频次分析、用户评测分析等。6 .各地数字化应用场景监测管理。(1)系统升级功能迭代上线后各地市试点应用工作进度及反馈情况跟进,根据试点情况对升级功能做相应调整优化方案并推动落实。(2)协助指导省级应用场景下各地市特色子场景的建设工作。包括协助开展地市特色子场景项目需求对接工作、协助指导地市子场景与省级应用的融合和协同,及时跟踪进展,收集反馈问题。(三)服务团队及服务期限需要一支6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提供相应服务工作;服务期限为1年(如驻场人员不足6的情况下必须达到72人月后方能验收)。(四)项目团队要求1.人员配置要求投标人须提供不少于6名专业项目管理、业务支持人
11、员驻场服务。其中驻场人员应在采购人指定地点专职进行本项目所采购服务的相关工作。要求项目组内人员有相关资质认证或工作经验,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人员结构至少应满足:角色人数人员要求项目负责人1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项目管理及相关工作经验10年以上,有交通行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实施项目管理经验。具有PMP资质证书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项目咨询人员5名拥有计算机、软件、通信、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1年以上。2.人员管理要求(1)中标人所有驻场人员必须服从采购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包括制定并执行工作制度、监督工作
12、制度的执行质量、分配和调整工作资源等。(2)驻场人员一旦确定,须与采购人签订保密协议,合同期内,项目负责人除被采购人认定履职不力、离职等不可抗力因素外,原则上不得变更;项目组人员变更须事先提前征得采购人允许,否则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中标人承担全部损失。(3)如中标人的项目组人员离场,需提前1个月向采购人提出项目组驻场人员离场申请,同时需向采购人提交人员补充计划。项目组驻场人员需工作交接完成并经采购人确认后,才能正式撤离项目组。(4)中标人需提供驻场管理活动所需办公设备及相关办公耗材(包括工作用电脑、办公文具、打印机及耗材等)。驻场人员因工作任务需要出差、培训等产生的费用由中标人承担。3.人员考
13、核要求采购人对中标人所有驻场人员进行工作成果、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遵章守纪四个方面的月度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约谈,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公司约谈,中标人应根据要求进行人员调换,调换的人员需要在1个月内到岗。三、项目成果要求(一)需求梳理工作(1)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业务流程文档不少于2份;(2)系统升级需求方案或会议纪要不少于10份;(二)外部协同工作(1)外部协同数据对接文档5份。()企业接入工作(1)网络货运企业接入指南1份;(2)车载视频接入指南1份;(3)组织开展网络货运服务能力评定工作4次。(四)咨询服务工作(1)应用支撑报告不少于12份(每月一份);(2)网络货运企业接入清单1份;(3)组织开展不少于4场管理部门应用培训会议(培训材料一套);(4)用户电话或QQ等月度服务记录不少于12份(不少于每月1份);(5)整理或完善用户常见问题清单不少于1份。(6)各地管理部门线索处置应用报告不少于52份。(五)数据分析工作(1)系统应用监测数据报告不少于52份;。(2)用户使用频次报告12份。(六)应用场景监测工作(1)应用场景运行情况报告不少于12份。(2)用户综合应用情况分析报告不少于4份(每季度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