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帮扶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就业服务帮扶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就业服务帮扶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化名小杰)精神残疾三级,男,身形高大,20xx年介入服务时17岁,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服务对象沟通能力较差,能理解一些简单的对话内容,对他人在对话过程中提到其名字会有情绪和行为反应,在家期间较少外出,经常是看手机。与父母同住,父母是直接家庭照顾者,均为智力残疾三级,母亲负责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起居,父亲就职于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父母两人由于知识文化水平低加上自身残疾的限制,在服务对象的家庭教育方式上较为不足,母亲主要承担服务对象的教育。爷爷奶奶与服务对象一家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是间接家庭照顾者,服务对象家庭的大小事务基本由爷爷主导和决策,对服
2、务对象起到了较好的补充照顾作用,对服务对象的康复、教育也比较重视,由于爷爷年纪较大,身体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服务介入期间曾因心脑血管问题入院进行治疗,因此,对服务对象有时候有心无力。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为各种政策补贴,包括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户多残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服务对象的主要支持来源于家人,服务对象日常较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活动,同辈群体和邻里支持较为缺乏。在校期间虽然有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但是其他社会资源和支持也较为缺乏。鉴于服务对象个人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本个案将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作为整体提供陪伴支持服务。二、个案需求分析综合对服务对象及其
3、家庭进行信息收集、与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的交流沟通、社工观察等方式,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要分析如下:(一)结束学校教育之后的发展和就业安排需要。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表示服务对象很快就要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了,需要提前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和就业安排,最担心的是服务对象缺乏社会技能,希望社工能协助寻找合适的就业去处,发展服务对象社会技能,毕业之后能有去处。(二)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需要。由于长期的照顾压力,以及家庭照顾者对服务对象从学校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感到焦虑,不愿意接受服务对象要从特殊教育学校结束教育的事实,觉得服务对象在学校继续就读对其康复和后续就业有重要作用,但实际是经过学校评估以及政策文件,服务对
4、象年满18周岁时就已经不满足在学校继续就读的条件了。(三)教育和康复指导需要。由于服务对象父母本身是残疾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加上自身残疾的限制,对服务对象的管教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缺乏青春期教育知识。爷爷奶奶虽居住同一个小区,但是不住在一起,加上年纪大,身体健康问题,缺乏指导知识和技能,在服务对象的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有心无力。因此,有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的需要。(四)社会融入适应和社会支持需要。服务对象本身社交能力较差,家庭照顾者日常也较少引导服务对象参与社会活动,社会融入和适应方面较为不足;同时,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较为缺乏。三、个案服务计划(一)服务目标结合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
5、情况和需求分析,经过个案研讨以及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共同协商,服务目标具体如下:1.通过多渠道的资源链接,为服务对象链接2-3家的就业机构,为服务对象从学校毕业之后的就业安排提供选择,满足服务对象发展和就业安排的需要。2 .通过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等服务,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压力和焦虑情绪。3 .通过链接特殊儿童青少年教育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资源,满足服务对象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的需要。4,搭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其他方面的社会支持网络,强化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使用资源和支持网络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加强社会融入。(二)介入理论1.介入原则和方法:社工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
6、个案管理模式,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方式,协调和链接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多重的问题和需求,构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2.介入理论和模式: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的资源,其中正式的资源包括街道办事处、街道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益资源、志愿者等,非正式的资源包括家庭、邻居、亲戚等,可以提供给服务对象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和具体的服务,还可以帮助服务对象获取正式的社会支持资源。个案管理模式以面临多重问题或需要的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协调、
7、链接及整合资源的方法,为具有多重困境与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强化资源网络及增进使用资源的能力。(三)介入计划针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和需求,社工一是通过发挥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先是走进服务对象家里、学校,了解和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为服务对象后续从学校毕业尝试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奠定基础。服务过程中为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提供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压力,提供情感支持;二是资源链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努力协调和链接不同的资源,一方面了解所在区福乐家园与所在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的情况,洽谈评估是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另一方面尝试链接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的机
8、构,为服务对象链接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的资源支持,保证资源输送顺利,满足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多重需求。四、个案服务过程第一阶段:关系建立和情况评估(一)入户走访,建立关系社工通过结合节日慰问、入户探访等方式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建立关系,前面三次入户探访主要是与服务对象爷爷进行交流,收集了服务对象更加全面的个人和家庭信息,初步了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社会支持网络和资源情况,所需资源缺乏或者不存在以及是否存在使用这些资源的障碍。第四次入户探访是社工第一次见到服务对象,初见服务对象时,社工观察到服务对象手上一直抱着手机(5-6把)在看视频,当社工与其打招呼时,服务对象用吐口水的方式表示出了拒绝,并从沙
9、发上跑到了阳台上。过程中社工虽然尝试了两次与服务对象玩飞行棋的方式想要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时,但服务对象都表现出了拒绝,身体一直往阳台旁边的遮挡物蜷缩,因此社工没有特意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但在与其爷爷和母亲沟通过程中,社工观察到虽然服务对象没有参与进来,但是他也在关注着我们的对话和交流,当听到其名字时,会用大叫和砸手机的行为表现出来他知道我们在谈论他。(二)走访学校,情况评估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社工走访了服务对象所在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服务对象在学校表现与其他同类型的学生相比算是很不错的了,虽然日常交流比较困难,但是跟同学关系不错,喜欢帮助同学,能完成老师给
10、予的一些简单指令,可以做一些体力类的活动,喜欢接受表扬,老师也建议服务对象毕业后可以到福乐家园活残疾人援助中心这类型的机构。社工对于服务对象在家里一直看手机的情况也有向老师进行反馈,老师表示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因此在学校期间没有这个困扰,需要服务对象家长引导手机使用的合理使用,建立规则感。走访学校期间社工还旁听了一堂数学课,观察服务对象的上课和与他人的互动情况。服务对象一堂课下来都能够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虽然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喜欢往窗外看,偶尔也会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当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带着他读的时候,他会跟着老师看图数数,在老师的要求下也能够正确的写下数字。课间操时间,服务对象还会帮忙牵着
11、同桌的手把他带到二楼的活动区域,做操时也能跟着节拍做,课间活动结束,服务对象会再次牵着同桌的手回到教室入座。第二阶段:资源链接和支持网络搭建(一)资源链接,选择适配在整体了解和评估了服务对象的情况之后,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共同制定了服务计划并签订了服务协议。为了更好的回应和满足服务对象从学校毕业之后的发展和就业安排的需要,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多种选择,社工链接走访了服务对象所在区的福乐家园和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与两家单位负责人了解了招收学员的要求和条件,从而更好的评估服务对象是否满足入园标准,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供其选择,并引导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进行实地考察,
12、以更好的选择适合服务对象的机构。(一)链接其他资源,强化网络支持服务过程中,社工还搭建和强化了服务对象所在街道、社区、公益法律援助机构、学校等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服务对象教育和康复指导方面的需要,社工还收集和尝试链接特殊儿童青少年教育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资源,但是由于服务对象所在城市这类型的教育和康复机构比较少,加上由于距离和费用等方面问题,最终在特殊儿童青少年教育和康复指导机构资源方面没有匹配到合适的资源支持。第三阶段:多管齐下提供服务(一)陪伴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过程中,社工对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照顾者的陪伴支持服务和情绪疏导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是由于家庭照顾者长期的
13、照顾压力,对服务对象从学校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的焦虑、忧思,加上身体疾病的影响,导致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其次是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还没做好服务对象要从特殊教育学校结束教育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认为与学校进行沟通,学校就能通融一下让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继续接受教育的想法,但当学校明确告诉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确实没办法让服务对象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后,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觉得希望落空,因此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针对此情况,社工给予理解、接纳和支持,一方面安抚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的情绪,对其进行负面情绪疏导和排解,一方面与学校老师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学校的政策
14、文件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将了解到的情况向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进行说明,做好政策的咨询和解答,慢慢的促进服务对象家庭照者从了解情况到理解和接受,给予服务对象家庭照顾者情感支持和陪伴服务。(一)选定去向,实现入园经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进行讨论、与服务对象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进行洽谈,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以及上下班距离问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选择到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进行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对象所在学校苏校长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服务对象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负责人施主任给予了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大力的支持和接纳,不仅多次与社工进行交流了解服务对象的相关情况,参与
15、和进行个案服务研讨,还用自身专业的心理和社工知识及服务技巧,推动所在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发挥各自优势与社工进行配合,促进服务对象融入和适应援助中心。(三)强化家庭支持,促进合作分工在服务对象融入援助中心的过程中,社工进一步强化服务对象家庭系统对服务对象的支持,结合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各自的能力和实际情况,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分工。一是服务对象的父亲也在援助中心上班,了解到平时服务对象也会听父亲的话,因此社工推动服务对象父亲负责服务对象日常上下班的带领和引导工作,发挥服务对象父亲的作用;二是对服务对象母亲进行教育方式的赋能,从培养服务对象使用手机的习惯和方式、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家庭事务如从学会慢慢整理自
16、己的房间开始到参与家庭公共区域事务两个方面入手,陪同服务对象母亲细化目标和任务,有序的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等方式,教育和指导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母亲也表示愿意尝试。(四)开展入园仪式,促进融入为了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融入援助中心的新环境,同时促进援助中心其他学员对服务对象的认识和接纳,让援助中心原有学员更好的接纳新学员的加入,促进原有学员与新学员建立关系,营造支持、包容、友爱的氛围,在后续的工作中互帮互助。社工在与援助中心负责人施主任和工作人员进行讨论之后,决定结合援助中心此次入园的三位新学员,共同为他们举办一场入园欢迎仪式和成人礼活动,促进共服务对象及另外两位学员融入新环境。最终,社工联动服务对象所在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服务对象所在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服务对象及另外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