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332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深化乡村建设行动苏州实践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苏州作为享誉全国的“鱼米之乡”,苏州的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住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部署要求,以新时代美丽镇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扎实做好乡村建设、发展与治理等相关工作,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作出了应有贡献。对照新时期乡村建设行动目标要求,为全面

2、深化乡村建设行动的苏州实践,进一步整合衔接现有工作,巩固拓展建设成果,推进全市乡村建设行动向3.0版升级,促进城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合发展,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全面展现苏州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现实模样,现就全市住建部门深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出如下意见。一、分类实施美丽城镇建设,进一步增强承载能力1 .建设新时期美丽城镇。以推动落实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为主线,以镇(街道)建成区为重点,兼顾辖区全域、辐射乡村,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持续打造“苏州美丽城镇”建设品牌,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农村的作用,助力美丽苏州,领航乡村振兴。推动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坚持改革

3、创新,探索新时代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的方式方法、标准体系、政策机制等。2 .全覆盖建设美丽宜居镇。有效改善镇容环境面貌,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着力建设美丽宜居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系统梳理被撤并镇发展现状,理顺中心镇区和集镇区、村(社区)关系,校核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针对现状不足和短板弱项,持续改善环境面貌,适度加强民生领域配套设施建设。3 .建设培育特色小城镇。在基本达到美丽宜居镇建设要求基础上,结合现状人口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功能定位,以及文化、生态、产业等优势资源,有条件的镇(街道)要因地制宜,突出特

4、色化发展导向,不断强化地方历史记忆和乡土意象,注重特色风貌塑造和特色业态培育,尤其要注重保护水生态,彰显水乡魅力,突出水乡特质,营造宜人近水亲水的水乡风貌。4 .加快重点镇城市化进程。在达到美丽宜居镇建设要求基础上,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中心镇、市级扩权强镇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镇(街道),要对标城区,参照实施城市更新,加快产镇融合,增加高质量基础设施和高品质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进一步承接城市功能人口的疏解,更多吸引农业转移人口,着力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和区域增长极。二、全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品质5 .加强乡村设计引领。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加强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乡村规划

5、设计体系建设,突出科学设计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探索制定乡村设计通用导则。强化设计环节,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加强重要节点、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等的详细设计,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展现江南水乡时代风貌。6 .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尊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脉络,顺应地形地貌,注重与自然和农业景观搭配互动,保护湖泊、水系、古树等自然要素。注重村庄绿化手法乡土自然,优先选择果蔬和本地适生植物。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实现村庄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规划新建村庄规模适度、尺度适宜、边界自然,避免建设行为的城市化、人工化和硬质化。7 .完善梯

6、队建设体系。持续健全完善由“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分类标准组成的“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体系,分层次实现村庄全覆盖。做好省市两级制度衔接、工作对接、政策承接,协同设计好三类村庄“梯队”建设,合理打通“晋级”通道。积极争创“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有条件的争创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传统村落。对已命名村庄进行“回头看”,建立“挂摘牌”制度。三、活态保护活化利用传统村落,进一步凸显江南文化8 .构建完善分级保护名录。组织开展市(县)级传统村落和村镇传统建筑(组群)申报认定,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持续构建完善“国家-省-地方”的分级保护体系。对列入各级名录的传统村落和村镇传统

7、建筑(组群)实施挂牌保护,修复历史环境要素,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促进传统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推动实现苏州“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三位一体。9 .推动保护规划落地实施。指导编制或修编保护发展规划,明确保护、整治、更新区域范围以及具体实施的政策措施。督促指导各地按照保护规划,研究制定保护计划,按年度落实具体保护项目,全面保护村落空间格局、街巷肌理、河道水系、建筑遗存和民风民俗等,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通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之间的双向通道,着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进而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10 .突出彰显江南文化特质。充分利用村落丰富文

8、化遗存,着力在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以“苏州传统村落”整体形象价值,助推打响苏州“江南文化”品牌。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修缮名人故宅,打造特色人文馆,设置村史馆、民俗体验馆、文化展览馆等,从传统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地方戏剧等入手,用世代流传的生动素材讲好苏州乡村故事。四、推动“串点连线成片“建设,进一步发挥聚合效应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充分利用苏州广大农业底子及深厚绿色基底,在单个村庄建设基础上,打通产业链、生态链、文化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精心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优质乡村集群。重点推进“两湖两线”(环阳澄湖、环澄湖、太湖沿线、长江沿线)特色田园

9、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合理的村庄布局、功能定位,构建共通的交通体系、慢行系统,建设协调的生态环境、乡村风貌,充分放大整片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更好发挥出1+12的聚合效应,着力形成苏州美丽乡村的“百花园”。12 .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以吴中区创建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为契机,充分结合特色田园乡村特别是“太湖沿线”示范区建设,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创新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活态保护活化利用方式,充分发挥区域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破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难题,形成以传统村落保护利

10、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路径。13 .探索实践区域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县域及跨县域示范区建设“共性与个性”“关联性与差异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等研究,一区一议编制推进方案,形成项目清单,推动落地实施。充分考虑示范区内的规划衔接、项目设计、节点分布、线路串联等,针对具体问题拿出思路对策和工作举措,尽快落地见效。建立健全专项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跨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全方位协同联动。14 .推动城乡融合镇村联动。从美丽城镇建设角度呼应村庄建设,特别是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推动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共同发展,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多层次强化衔接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互联、城乡共享。坚

11、持系统思维,把美丽城镇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通盘考虑,特别要把建成区内的配套设施、文化产业等向村庄延伸、与村庄对接。五、聚焦改善农村住房条件,进一步引导村民建房15 .实施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启动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重点推进1980年及以前建的农房改建改善,支持鼓励1981年至2000年所建农房改善。开展农民意愿和乡村现状摸底调查,聚焦重点、分类施策,引导农户通过进城入镇购房、加固改造、原址翻建、选址新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改善。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有安全隐患的,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用作经营农村自建房,优先及时改造,同步

12、探索建立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16 .加强农房建筑设计。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合理设置食、寝、厨、卫等功能空间。农房形体风貌协调、尺度适宜、错落变化、层次丰富,灵活运用院落、敞厅、天井、露台等形式,使室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精心打造建筑形体、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装饰等关键要素,确保新建农房和建筑与村庄环境相适应,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苏派民居”新范式。17 .引导农房建筑风貌。推出一批实用性新建农房设计方案和既有农房风貌改造方案,组织设计师提供深化设计服务,形成样板示范。研究制定本地区村民建房的风貌管控指导意见,明确风貌管

13、控的具体要求。鼓励将农房建筑设计审查纳入村民建房审批的必要环节,建立风貌管控奖惩制度,纳入基层网格巡查工作内容。探索将风貌管控要求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建房农户主体作用。六、不断谋划新思路践行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18 .深化设计服务进镇驻村。持续完善设计师进镇驻村服务制度,建立技术下乡服务团队巡查纠偏机制,探索制定设计师、工程师“一村两师”制度,引导专业设计、施工力量参与镇村建设管理。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提出改进举措,提升服务品质,推动美丽城镇、特色田园乡村(特色精品乡村)和传统村落设计师驻镇驻村服务全覆盖。19 .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结合美丽城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探索建

14、立衔接城市、覆盖镇村的全市乡村CIM(乡村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加快基于GlS技术的农房管理系统建设,特色精品乡村、农房等信息数据上图入库。结合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拓展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全过程信息归集、整理和分析,实现覆盖所有隐患建筑、改善农户和改善项目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加快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历史信息数据化,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农房设计作品和传统建筑开展基于BlM技术的应用。20 .推动绿色村庄建设。重点针对新建农房,研究制定绿色农房适宜技术路线,稳步提升农房节能标准。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建筑等现代建造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注重太阳能光热

15、光伏设施与农房的一体化设计,加强太阳能光优、光热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鼓励回收利用废弃乡土建材和老物件,将村庄闲置建筑进行改造盘活利用。21 .推动绿色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采用自然适用且养护成本低的乡土树种进行绿化美化。结合小城镇实际,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尺度,新建建筑以多层为主,严控高层。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布局公共设施,鼓励公共服务建筑复合使用,因地制宜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引导发展慢行系统,与公共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配套有机衔接,鼓励采用公共自行车、电动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七、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22 .提升镇

16、村建管水平。完善各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人员保障,建全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目标统筹、工作统筹、力量统筹,以系统思维抓整合、抓联动,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基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镇村建设管理力量。持续开展苏州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推动实现农房建设管理法治化。在严管农房形态、规模、高度、檐口的前提下,注重机制创新,鼓励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23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为路径,建立政府、村集体、居(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居(村)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各项权益,建立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价制度,发动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带头参与,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摄影摄像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