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化肥使用大省。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为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切实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化肥零增长行动有关要求,我省不断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创新科学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多措并举提高化月呀IJ用效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化肥使用量已连续5年保持负增长。202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降至647.98万吨5年总减幅达9.5%o2020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0.3%、40.1%,比2015年分别提高18.9、4.9个百分点,
2、全面完成了河南省2018-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各项目标。“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化肥减量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扎实推进我省化肥减量化工作,根据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着力科学施
3、肥、精准施肥、绿色施肥,推进机械施肥、水肥T本、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强化创新在化肥减量化中的支撑作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动科技集成创新,突破一批重大瓶颈问题,推动科学施肥提档升级。科学施肥,多元替代。坚持因土施肥、按需用肥,避免过量施肥、盲目减肥。科学施用有机肥,推广应用新型肥料,鼓励绿肥种植和秸秆多样化还田,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减少化肥用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
4、保护区和黄河流域等生态治理压力大的区域为重点,针对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推进化肥减量。创建模式,构建机制。加强技术熟俗口集成应用,创建推广一批科学施肥技术模式,积极发展统测统配、智能配肥、代施代管等农化服务,探索构建施肥定额制等长效机制。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夯实科学施肥公益性基础。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主力作用,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化肥减量化合力。三、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完善肥效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制定化肥减量化法规
5、政策、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着力实现一减三提。到2025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比例结构更加合理,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现稳中有降;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到2025年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比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到202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5年全省三大粮食作物化月配J用率达到43%。四、技术路径根据土壤类型、地力水平及农作物产量水平,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6、以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需要为导向,提出以下化肥减量化技术路径。一是精,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优化氮、磷、钾配比,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二是调,调优结构减量增效。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引导月睨斗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沏睨斗。三是改,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研发引进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配套缓控释月睨斗和专用月睨斗,转变传
7、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四是替,多元替代减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部分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通过耕层调控、微生物活化等技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替减化肥投入。五是“管,科学监管减量增效。健全覆盖肥料生产、使用、监管全链条的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开展施肥定额制指导,分区域、分作物、分农时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五、重点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测土配方施
8、肥技术提升行动。推进技术深化和服务创新,打造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打基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与应用,及时更新施肥参数,修订养分丰缺和施肥指标体系,精准制定肥料配方。强服务。创新高效测试方法,探索现代营养诊断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等手段强化信息服务;探索作物专用肥套餐制配送、植物营养全程化管理、智能配肥云服务等一体化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二)多元替代推进行动。统筹利用有机肥资源,鼓励引导农民合理增施有机肥,推动有机无机结合。有机肥替代。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突破口,开展种养对接,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堆讴有机肥,就
9、地就近还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促进有机无机结合。绿肥种植。在光热和水资源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绿肥种植和果园生草,采取自然覆盖、刈割覆盖或翻压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秸秆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覆盖、翻压、堆讴、生物反应堆等方式还田利用。合理轮作。优化种植制度,因地制宜推广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间套作,接种根瘤菌剂,促进生物固氮。(三)三新”集成配套示范行动。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利用效率。依托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强化“三新”技术示范推广。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农业在建项目,扩大三新”
10、技术示范行动。新技术。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实施养分综合管理,因地制宜推广营养诊断、土壤酸碱调控和根层调控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有机无机配合,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新产品。加强绿色投入品创新研发,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积极推广缓控释肥料、水溶月吃斗、微生物肥料、增疑和其他功能性斗,准确匹配植物营养需求,提高养分吸收效率。新机具。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机械深施施肥器、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设施、有机肥抛洒机等高效精准机械装备,减少肥料损失和浪费,提高月吃斗利用效率。(四)宣传培训到户行动。强化月睨斗知识与施肥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促进科学施肥。技术培训
11、I。组织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渠道,落实国家、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的四级联动机制,联合科研教学、行业协会、肥料生产销售企业、新型农业主体等,开展多形式、多方互动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发挥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和省级专家团队技术支撑作用,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宣传引导。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作用、促进绿色发展专题宣传,编印科学认识化肥挂图、化肥合理使用手册、有机肥料施用指南等资料,总结化肥减量化典型案例,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集中报道,用真实案例提升宣传效果。(五)配方肥到田行动。深化农企业合作
12、,有效联合肥料生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月阻斗生产企业按月阻斗配方生产配方肥、作物专用肥,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融合互补的服务模式,促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六)肥效监测评价行动。构建施肥效果监测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化肥减量化成效。布网点。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建立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和肥料施用效果监测点,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和机制,开展调查监测,掌握第一手数据。建平台。搭建科学施肥数据管理平台,在深入挎掘农户调查、测试化验、田间试验、效果监测等数据基础上,系统整合化肥生产流通等相关信息来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为科学施肥云服务”提供支撑。评效果。优化评价参数
13、,建立部省两级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化肥减量化效果。六、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厅内有关处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化肥减量化行动领导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化肥减量化行动工作;成立化肥减量化行动专家服务组,指导科学施肥,研究解决推进化肥减量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土壤月睨斗站,负责化肥减量化行动具体工作。各地要强化属地责任,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协调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化肥减量化行动取得实效。(二)强化绩效管理。落实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层层落实属地责任。将化肥减量化主要指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到市县,细
14、化到主要作物,加强绩效评价管理。落实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肥料质量监管责任,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查,严格查处不合格肥料产品,为月科学使用保驾护航。(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学研用协作,积极支持科研教学机构、肥料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绿色投入品、新型施肥技术等研发,创新集成一批施肥技术模式,加快引进推广肥料新品种和高效精准施肥机械。(四)加大政策扶持。加强与相关肥料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粪肥科学还田利用长效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肥料行业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五)加大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把科学施肥技术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训I内容,引导农民科学识辨、购买、使用肥料,提高科学施肥意识。结合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组织现场观摩,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和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强化科学施肥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和推进化肥减量化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