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205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铜绿假单胞菌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耐药严重和易形成生物被膜,特别是近10多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并以临床诊治和预防的思路和技术为重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规范化诊治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R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

2、要病原菌之一。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资料显示,2021年综合性教学医院PA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的第4位,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第3位,近5年来PA的分离率占革兰阴性菌第34位(10.6%13.3%),感染率居高不下。由于PA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多耐药、难治耐药性DTR(诊治复杂)等特点,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死率较高,且治疗困难。因此,掌握PA的耐药机制,对于临床的精准抗感染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一、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 .高危因素:(1)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既往有下呼吸道PA分离史;结构,的市疾病,如支扩、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阻肺尤其是FEV1占预计值

3、%30%;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如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mg/d)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超过1周;90d内全身抗菌药物使用史;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在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接触被PA污染的气溶胶或水。(2)MDR-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呼吸道MDR-PA分离史;MDR-PA流行区获得的感染;90d内全身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史;接受有创检查、治疗或手术,特别是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3)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年龄65岁;慢性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不恰当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2 .临床表现:包括

4、肺炎(CAP、HAP和VAPl气管支气管炎、肺脓肿和脓胸。不同类型P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有相似性,并与其他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相仿,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不常见表现包括咯血和胸痛。当患者咯黄绿色脓性痰时要警惕PA感染可能。肺部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可伴有小结节和小透亮区的微脓肿,少数情况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肺脓肿,可伴有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前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也可出现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升高。3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符合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肺脓肿、脓胸的诊断标准,同期合格

5、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到PA,结合PA急性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诊断。(二)慢性下呼吸道感染1 .高危因素:(1)慢性结构性肺病,如支扩、CFx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重度慢阻肺等患者;(2)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者;(3)反复接受全身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导致菌群失调的患者。此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痰微生物培养,充分评估PA慢性感染的可能性。2 .诊断标准:根据下列几点综合评估:(1)存在PA慢性感染的高危因素;(2)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出现持续性、新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等;(3)合格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测阳性:1年内分离出PA(至少

6、间隔3个月)2次。(三)感染和定植的鉴别在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PA时,区分定植和感染非常重要,切忌仅仅依据培养结果进行治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定植与感染的区别往往非常困难,需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等各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是否为感染,必要时应与临床微生物、影像学、临床药学及其他临床专科等多学科医生进行讨论和决策。以下几点需要关注:阳性结果是否来自合格的呼吸道标本;是否具有PA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否存在明确的下呼吸道感染诊断;PA出现的时间是否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或病情加重的时间相符合;病情加重是否能够排除其他原因;是否下呼吸道标本多次分离到PA,且未被经验

7、性治疗所覆盖;使用敏感药物抗PA治疗是否有效。当定植和感染临床判断困难时,需要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耐药危险因素分层决策是否选择抗菌药物覆盖PAo对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粒细胞缺乏)或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的下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进行相对积极的治疗是合理的。同时,感染和定植的判断是个动态过程,无论是否开始针对PA的抗菌治疗,都需要动态监测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证据的变化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策略。二、治疗(-)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 .治疗目标:包括清除病原体、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和保护肺功能等。治疗终点应基于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等才旨

8、标进行综合判断。对于PA引起的CAP和HAP等急性感染,治疗目标包括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感染部位的病原菌清除,后期影像学随访病灶明显消散。对于PA引起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除了改善症状、尽可能清除PA以外,还包括减少后续的急性加重风险,维持或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2 .总体原则:(1)基于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PA活性强的抗菌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治疗。对于MDR-PA下呼吸道感染如存在敏感药物且其肺内药物分布充分,可予以单药治疗,否则应选择抗PA活性较强的药物联合治疗。对于DTR-PA(对以下所有药物不敏感的PA:哌拉西林/他嘤巴坦、头抱他咤、头抱毗胎、

9、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感染或结构性肺病的PA慢性感染,吸入抗菌药物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治疗的补充。(2)根据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理论选择充分的给药剂量、频次和恰当的用药方式。治疗PA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通常高于治疗其他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剂量。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附加损害,避免形成定植菌,减少产生治疗相关的耐药菌。(3)在抗PA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疗效和PA耐药状况,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调整抗菌药物。(4)重视气道廓清、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抗感染以外的综合治疗。(5)纠正引起PA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

10、PA感染。(二)具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1.抗PA-内酰胺类: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泡菌素类及其与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以及碳青霉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此类药物需日剂量分34次给药,可以延长药物暴露时间,加强杀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1)抗PA青霉素类及其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嘤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哌拉西林/他嗖巴坦,具有较强的抗PA活性,是治疗PA感染的基础用药之一,常用剂量为4.5g,1次68h,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2肮PA头泡菌素类及其与-内酰胺

11、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头抱他咤、头抱哌酮、头泡叱胎、头抱哌酮/舒巴坦,以及近年来新上市的头抱他咤/阿维巴坦、头抱洛扎/他嘤巴坦、头抱地尔。常用剂量为(均为静脉滴注):头泡他D定,2g,1次/8h;头泡哌酮,2g,1次/8h;头抱哌酮/舒巴坦,3g(2:1齐IJ型),1次68h;头抱叱胎,2g,1次812h;头抱他碇/阿维巴坦,2.5g,1次/8h;头抱洛扎/他嗖巴坦,3g,1次/8h;头抱地尔,2g,1次/8ho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肝酶升高等。(3肮PA碳青霉烯类及其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及近年来新上市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2、/雷利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后两者已被批准用于HAP/VAP.复杂尿路感染和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常用剂量为(均为静脉滴注):亚胺培南,0.5g,1次/6h;或1g,1次68h;美罗培南,1g,1次68h,对DTR-PA感染可用至2g,1次/8h,输注时间3h;比阿培南,0.30.6g,1次68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1.25g,1次/6h;美罗培南/法硼巴坦,4g,1次/8ho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肠道菌群失调。(4)单环B-内酰胺类:氨曲南一般不单独用于PA下呼吸道感染,应与其他抗PA有效药物的联合应用。多用于对青霉素类及头泡菌素类过敏者以及产金属酶PA感染者。常用剂量为2g,1

13、次68h,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为静脉炎、皮疹、胃肠道反应。2.抗PA氟瞳诺酮类:主要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西他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AUC/MIC与临床有效率相关性最高。日剂量单次给药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其毒性亦具有浓度依赖性。左氧氟沙星因半衰期较长,推荐日剂量单次给药,对于细菌负荷升高或者MIC较高的菌株,可增大日剂量并一日两次给药,常用方案为0.50.75g,1次/d,静脉滴注;重症感染可用至0.5g,1次/12h,静脉滴注。环丙沙星由于半衰期较短,同时日剂量单次给药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故采用日剂量分23次给药,常用方案为0.4g,1次812h,静脉滴注。西他沙星推荐100mg,

14、1次/d,中重度复杂感染可增加至IoOmg,1次/12h,静脉滴注。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酶增高等。3 .氨基糖苗类: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应用于临床的还有异帕米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其中以阿米卡星的活性最强。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Cmax/MIC与细菌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密切相关,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耳蜗毛细胞对较高浓度的氨基糖苗类摄取有饱和现象,因此,日剂量单次给药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耳、肾毒性,并且有助于遏制细菌耐药性,通常推荐的静脉应用剂量阿米卡星为15mg/kg,1次/d;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为5.1mg/kg(病情危重时7mg/kg)

15、l1次d0此类药物静脉应用时肺泡上皮衬液药物浓度较低,因此一般不作为肺炎的单药治疗。治疗MDR-PA肺部感染时,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氨基糖苗类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与耳毒性。4 .多指菌素类:包括硫酸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硫酸多黏菌素E,主要应用于XDR-PA、PDR-PA感染。由于肺内药物浓度较低以及异质性耐药等问题,即便多黏菌素类对PA敏感(MIC2mg/L)其临床疗效也有限,使用时应联合一个或多个其他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多黏菌素类虽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抗菌活性,但从药效学角度,812h给药1次最为理想。使用时需要给予负荷剂量,并根据肾功能

16、给予最大剂量治疗。推荐剂量:硫酸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2.02.5mg/kg(相当于2.075-25万U/kg)维持剂量1.251.50mgkg(相当于1.25万1.50万U/kg),1次/12h;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负荷剂量300mgCBA(约900万U),1224h后给予第1次维持剂量150-180mg(约450万545万U),1次/12h;硫酸多黏菌素E,100万150万U/d,分23次给药。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和神经系统反应。对于下呼吸道感染,全身给药可能疗效欠佳,应联合雾化吸入给药。5 .磷霉素:对包括PA在内的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弱的抗菌活性,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一般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日剂量分次给药可发挥更佳疗效,常用剂量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