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贞观政要》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贞观政要读后感贞观政要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和再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盛世图景的史学名著,作者是被称为“良史”的唐朝史学家吴兢。全书共分为十卷、四十篇,通过引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呈现贞观年间君臣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所思所想以及在此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很多经验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不过,这篇读后感的重点并不是阐述贞观政要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层面的意义或者感想,而是另一个层面的意义,也就是贞观政要在提升自我修养方面留给后人的启示。换言之,这本书不仅能为后人提供治国理政的经典案例和有益经验,也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我来说,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最深的是卷二、卷五、卷六、卷七。卷二
2、记述了唐太宗君臣选贤举能、敢于直谏、虚心纳谏的事例;卷五展现了唐太宗君臣在治国理政、为人处世方面的优秀品质: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卷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谦让”这一篇;卷七的主要内容是崇尚儒学。接下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首先是卷二。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能正确看待自己是明智的,但不太容易做到。比如文人和工匠,都夸自己有一技之长,别人都比不上。可是一旦遇到水平更高、名气更大的文士和工匠批评指正,杂乱的文章和拙劣的技艺立刻暴露无遗。所以君主身边必须要有匡谏之臣,指出他的过错。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事情,若单靠一个人判断,即使再辛苦劳累也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我常常想起魏徵遇
3、到问题谏律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好比明镜鉴形,美恶必见。”说完之后举起酒杯给房玄龄等人敬酒,勉励他们也这样做。其次是卷六“谦让”篇。贞观三年,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有才能的人向没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的人好像显得没有才能,知识渊博的人好像显得无知。这是什么意思?”孔颖达说:“圣人推行教化,要求每个人都谦让,有才能的人不骄傲自大,依旧向没才能的人请教他不知道的事情。自己虽然多才多艺,但还是觉得懂得太少,仍旧向才艺不多的人请教,获取更多的知识。自己虽然有知识,表面上却不表现出来。自己内心虽然很充实,表面上却好像空虚。这句话不仅是对庶民百姓的要求
4、,帝王的德行也应当如此。所以周易有一句话,要表现得蒙昧无知来自养正道,不显露明智以盛气凌人。”唐太宗很赞同,他说:“周易有一句话,勤劳谦逊的品质,君子如果能够保持到底,就会有好事降临。这句话的意思和你说的是一样的啊。”于是下诏赏赐孔颖达绢帛二百段。这两个例子对于刚刚从校园进入社会、从学业步入事业的我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尽管自己在学生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甚至获得了一些学术成果和荣誉,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是人生新阶段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开端,过去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还远远不够,切忌安于现状,必须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毕竟自己在入职工作这方面仍然是一张白纸,缺乏经验,应该虚心向同事和领导请教,积极主动和大家沟通、交流,坦然接受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至于崇尚儒学,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宁人,虽然对孔孟学说以及相关的典籍有所了解,但也必须承认,了解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增强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度。所以领导在谈话时提出的每日分享文章、加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了解,确实很有必要,应该认真去做。最重要的是,不仅要阅读、浏览,更要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我修养,这是受益终生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