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征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征稿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征稿近日,看到共产党员网上关于“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的征稿信息,我不禁想起了我和父亲的“十年之约”,无数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涌上心头。这十年来,我和父亲一直走在“圆梦”的路上。“穿过了迷雾,便看见了光”一一许下“十年追梦”之约十年前,我的家乡是典型的“贫困式农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一户户略显破旧的青砖瓦房、一片片杂而有序的庄稼田地便是我对那时家乡的全部回忆,这也是被父亲称为“根”的地方。父亲也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在外务工,突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决定回到自己的“根”,返乡创业、建设家乡。那天雨下得很大,整个村里雾蒙蒙的,也依旧像往常一样寂寥,我和父亲走
2、在泥泞的小道上,脚上沾满了泥土,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着:“这家里的雨不论多大,都比外面的亲切好多,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总得有人站出来。娃呀,再有出息也要回家呀。”那时候的我内心便有了深深的触动,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回于斯,我爱我的家乡,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明白父亲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我十分欣慰且自豪地说着:“老爸,我以你为榜样,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和你并肩前行。”此刻父亲的哽咽和笑容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记忆。“越过了荆棘,便发现了路”一一“法律之路”与“返乡之路”的并肩前行我如愿通过高考进入了中国法学学习的最高殿堂,一路上,我秉持着与父亲的“十年之约”,从公益法律援助到打工子弟学校支教,
3、从关爱听障儿童到精神病患者帮扶,从远赴沈阳孤儿学校支教到返回家乡开展新农村联欢晚会活动筹备。我一直坚定不移、不断践行着执法律之利剑帮助他人的初心,笃定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民族信仰,不断积累文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旨在学有所成,和父亲一起并肩前行,共建归路。而父亲也在他的“返乡之路”上不断前进。他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农村旅游经济政策的号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承包了“黔北民居”项目,实现了乡村大变样。寒暑假回家,我发现家乡的房子从“青砖瓦房”变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小楼房”,一眼望去,一排一排整齐划一,村里变得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再往小河边走去,映入眼帘的已不再是
4、那座被杂草包围、常年失修的小石桥,而是可以成为三两行人忙碌过后的憩息之处。过了桥,是一个被小亭、假山、木质廊道包围的大鱼塘,父亲说,这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游玩于一身的农家乐项目,后续还会进一步增加更多旅游内容,以吸引外资进驻从而带动村里的农家乐经济,更好地帮助家乡脱贫致富,让村里变得不再“普通”,让村民不再“流出”。我想,父亲正在用行动证明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条“返乡之路”上,父亲不仅走出了自己的坚持,更走出了自己的精彩。“埋下了种子,便长成了树”一一“选调之路”与“创业之路”的携手共进选调生是什么?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定选择,我深知,青年人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到基层去、到人民的战场当中
5、去。大学期间,我结识了无数个校门外的“维权者”“打工人”,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弱势群体”,而对于我来说,他们却是我职业选择上的“引路人”。十年后的今天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成为一名“种子选手”,扎根基层沃土、滋养底层土壤、时刻准备破土而出。回到基层战场,我将真正发挥专业所长,把“一心为民”的理论经验付诸到“知行合一”的实践当中去。真正意义上和父亲并肩前行、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基层视野里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十年后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年,父亲积极响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仅仅在旅游业发展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积极投身于家乡产业的创新发展。一簇又一簇的“草莓园基地
6、”“羊肚菌养殖基地”是父亲这些年来的丰硕成果。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一个个白胖胖的羊肚菌不仅吸引了公路两旁行人的驻足,更牵动了越来越多城里人的“来访”。父亲说,“只要对乡里发展有好处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做”。父亲的坚持不仅仅感染了我,更感染了村里其他年轻人,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在家乡建设上共同出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十年光阴,时光荏苒。我和父亲的“追梦”之旅,追的是学有所成回报故土的信仰,追的是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理想。我和父亲的这十年,一直走在“圆梦新时代”的路上。“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征稿近日,共产党员网开始“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的征稿活动。十年是一个特别的时间跨度,让一些周期性的变化可
7、以实现,也让脑海中的记忆仍旧保鲜。十年追梦,沧海桑田已然换了“人间”;十年追梦,故乡精彩蝶变展现美丽“容颜”;十年追梦,少年悄悄成长奔赴下一站“山海”变化点亮了生活、串起了幸福,也助燃了梦想,带着这份“求变、求新、求实”的勇气和魄力,让我们一起奔赴下一个“高光十年”。十年追梦,从“青涩”走向“成熟”,奔赴下一站“山海”。十年前,还在校园里畅想未来,梦想着“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间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期待、有些彷徨、有点悸动,不知下一站山河在何方。十年追梦,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干部”二字赋予了我责任与担当,怀着一颗“为民谋福、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我们选择了基层、我们扎根在基层、我们奋斗
8、在基层,面对选择、面对诱惑、面对困难,也曾有过片刻的“摇摆”、短暂的“踌躇”,但前方的光照亮了心房、梦想的灯指引着方向。十年流逝,我们从“青涩”慢慢走向“成熟”,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了踏实肯干的“勤务员”,从求学求知的“大学堂”走到了挑战常伴的“练兵场”,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初心犹在、本色依旧、信念坚定,带着这份使命感奔赴下一站“山海”吧。十年追梦,从“贫穷”走向“致富”,奔赴下一站“幸福”。十年前,家乡还是蜿蜒泥泞的土路、低矮错落的泥瓦房、单一发展的种植业,那个时候每逢下雨,鞋子里、裤腿上有泥点子那是常事,稍不留神还得摔个四脚朝天;晃晃悠悠老旧的木门发出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每次使劲一
9、推门,就会听到母亲的责骂声;家乡的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里忙着,最终落到兜里也只有“三瓜两枣”。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给家乡烙上了“贫穷”的标签,和如今宽敞平整的马路、舒适洋气的新居、发展强劲的特色产业对比,那可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奇迹啊。每每说起这些改变,都能看到父老乡亲脸上洋溢的幸福,心里总能泛起温暖,“谁不说咱家乡好”“脱贫不忘感党恩”的句子传递着信心和能量。十年追梦,我们相信,只要踏实肯干、只要跟党走,就能奔赴下一站“幸福”。十年追梦,从“荒凉”走向“青绿”,奔赴下一站“风景”。十年前,走在大街小巷,角落的垃圾、简陋的公厕、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屡见不鲜,汽车排出呛鼻尾气、秸秆燃烧升起缕缕
10、黑烟、冬末时节发生沙尘天气,不仅降低了城市的“颜值”,也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生态保护”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非凡政治魄力和强烈历史担当推动了山河的“绿色之变”。十年追梦,“护蓝增绿”成为了造福人民的“幸福色”,山野的颜值被绿树繁花点亮、城市的灯火温暖了游子的心窝、天然的氧吧沁润着人们的心灵,一个个“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一处处“脏乱变规整”的治理,都让生态环境的“含绿量”变为了幸福生活的“含糖量”,让我们一起奔赴下一站“风景”。“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征稿近日,先锋文汇栏目以“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为主题,邀请广大党员干部分享在追
11、梦圆梦的十年间里的沧海桑田、得失收获。正值2022年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倚借“丰景”话“追梦”,且以“唠叨”谈“农”情。十年:初识农,在爷爷的絮叨里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这片土地。如今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银。爷爷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稍作打整,卷一支土烟、泡一壶清茶、扛一把锄头,信步田间地里,耕作半日。爷爷常常对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管是务农还是学习,都要珍惜这两个时间节点”。十年前,最难忘的还是暑假的清晨,瞌睡正香之际,我们被爷爷叫起来到玉米地里拔草护苗,那是一片4:2栽种模式(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地,我们
12、每个人分工明确,一人一行,从头到尾,一边拔草一边听着爷爷轻声絮叨:“夏天不除草,冬天吃不饱;夏天多除草,籽籽自然饱”。爷爷对粮食和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当每次在场坝晒完稻谷后,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将散落在场坝上的谷子一粒一粒捡起来,每当吃饭时都会将掉在桌上的米粒夹起来吃掉,每当子女接他去城里生活他总会“水土不服”。而今看爷爷,花白的鬓和弯驼的背,让我不禁感念农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人生常态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姿态,十年赤子心,初识农人初怀情。十年:学农识,在爷爷的电话里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高考毕业,我选择了躬耕农学,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走进大城市,迈进了理想的大学校门,这里没
13、有广袤的土地,却是满地的青石水泥。大学四年,我在农学书山里默默耕耘,在农识理论的日渐叠加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翻地覆膜、除草护苗,联系爷爷的耕作实际,不禁对农人又多了些许敬佩。时常与爷爷通话联系,依然会兴奋雀跃的向他分享着大学里的所学所思所看所感,爷爷也会半开玩笑地唠叨:“好生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以后回来教爷爷务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家劳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农业方面的实际问题而“抓耳挠腮”,爷爷常常笑我:“终究还是大学生,纸上谈兵可不行”。赤子学农识,深知道阻且更长。十年:务农事,在爷爷视频里大学毕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许久,最终响应了国家号召,选择了支农,从长江沿畔来到大巴山里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驻扎乡村,将十年前的那份恋农情怀深种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在这里,我同本地村民踩田插秧、翻地耕种,坚持以科学化、现代化带来农业发展新变化,几年来,我从初出校园的“小白脸”变成了扎根乡村的“黄脸汉”。如今,爷爷配上了智能手机,我则会每周坚持与爷爷视频聊天。每次视频他都会告诫我:“务农事、务农事,就是要为农民务实事”“好好向村民学,好好带村民干”。漫漫基层路,学农懂农务农事。十年光阴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回首十年间,嘱咐在心田,砥砺新时代,我们定会不负年华、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