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治村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贤治村情况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乡贤治村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经济总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等;共同富裕并非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复杂、多样的综合任务。乡贤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农村地区涌现出来的先富代表,这个群体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他们生于农村、熟悉农村,对农村有感情,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乡贤治村能凝聚乡村的先富力量,通过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发展平台,拉近村民与技术、市场之间的距离,促进村民增产增收;在乡贤治村
2、的过程中能重塑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乡土精神;乡贤治村能为广大村民提供资本、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服务,有效激活乡村社会活力,对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一、XX市乡贤治村工作概况本文以河南省XX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贤治村这一模式在XX地区实施情况的调研,全面总结XX市以乡贤治村助力共同富裕的经验和不足,为我国广大基层进一步引导乡贤力量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一)推出乡贤返乡创业相关政策措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机制保障2022年3月,中共XX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乡贤返乡创业为抓手发展乡村产业的实施方案,鼓励行业达人、青年务工者、大学生、退伍士兵等乡贤返乡创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凝聚人
3、才。同时推出关于支持乡贤返乡创业的若干措施,从项目规划、审批、建设到实地运营等各方面对乡贤返乡创业进行全面帮扶。全市各级政府出台乡贤返乡创业支持政策251条,提供20余亿元支持乡贤返乡创业,提供流转土地超10万亩。(二)建立乡贤信息服务平台,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各个县区在前期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乡贤基本信息,建立了完善的乡贤信息服务平台,涵盖基本数据、政策、项目等六大类,为后续开展一系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XX市14个县区都已经成功组建完善的乡贤信息服务平台,顺利开展了创业项目申报、洽谈交流、创业政策保障等各项活动。二是成功搭建“县(乡贤联谊会)一乡(乡贤之家/乡贤驿
4、站)一村(乡贤参事会)”三级乡贤工作服务体系,明确了组织架构,制定了相关章程。三是大力开展“百名优秀乡贤”评选活动,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征集百名优秀乡贤的各类资料制成档案,真实记录乡贤们返乡创业、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三)鼓励乡贤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新路径鼓励乡贤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技术、股权、收益等多方面参与产业重塑。因地制宜规划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鼓励乡贤大力发展优质果蔬、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吸引乡贤参与“一村一品”、农产品网售、智慧养老等产业。目前XX市乡贤领办各类经营实体约1800个,带动就业17.4万人;全市特色产业种植
5、面积达4.9万亩,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突破、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近50家。(四)优化乡贤创业环境,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氛围以乡村振兴人才教育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全市乡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研讨交流、政策宣讲。成立XX市乡贤返乡创业联盟,建立服务帮扶机制,对思路不清晰的,加强宣讲教育;对创业有难题、局面困顿的,给予政策倾斜。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大力度的服务保障,全面优化创业环境,帮助乡贤树立创业信心、解决创业难题、化解创业风险。目前XX市已确定乡贤返乡创业试点村360多个,XX市所辖县区全部建立乡贤数据库,统计人数约2.6万,谋划项目1187个,计划投资317亿元。XX市通过对乡贤治村模式的多
6、样化探索,已经逐渐形成了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百花齐放的鲜明特点,汇聚起多方力量,以期实现共同富裕。不过,虽然XX市在组织乡贤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不能否认的是,乡贤治村毕竟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探索,目前许多方面都有待完善。二、共同富裕目标下乡贤治村面临的困境(一)对乡贤组织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监督2001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乡贤研究会,随后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了类似的乡贤组织,但多数组织并未以“乡贤”作为名称,各组织的名称不同,但有着类似的作用,即凝聚组织人气、扶危济困、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等。从组织建设和运行情况看,组织发展较受限,表现在章程不明、职责
7、混乱、运行不畅等方面。过去XX市对乡贤组织的引导工作不够重视,乡贤组织的发展一直主要靠自身努力,政府层面重视乡贤组织建设和运行工作主要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目前XX市虽然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乡贤数据库,乡贤的名字和人数统计出来了,但乡贤组织单打独斗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乡贤与乡村的项目对接工作往往是“一对多”的形式,而且常常是被邀请才能参与乡村建设和产业谋划工作,整体工作比较被动。在监督方面,无论是全国还是XX市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情况是基层政府对乡贤组织的监督几近停滞。(-)乡贤界定范围相对狭窄根据了解,目前全国多数地区对乡贤的认识停留在经济富裕或具有一定公共权力的人物,XX市也不例
8、外。从XX市2021年“百名优秀乡贤”名单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入围者都是企业人员,而且这些人员均非普通员工。乡贤应当是在乡村有一定声望或者在某些领域有一定作为的各类乡村人才的统称,过于看重乡贤背后的政治或者经济实力,是否限制了乡贤的划定范围,这一问题值得思考。(S)乡贤组织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目前返乡创业的乡贤越来越多,但乡贤的组织管理工作进展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认定标准。乡贤大部分是采取推荐、选拔等方式认定,并没有完善、固定、客观的认定标准。比如,XX市2021年的“百名优秀乡贤”评选以网络投票方式完成,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认定依据,投票者几乎只投自己认识的候选人。二是缺乏激励措施。乡贤回报
9、桑梓是值得称道的好事,大多数乡贤的回报行为是一种自发的个人行为。由于物质和精神激励不足,部分乡贤的回报行为存在走过场、不可持续等问题。比如,XX市各县区虽然发布了激励政策,但这些激励政策存在重视成型企业、轻视首创企业的问题。三是运行机制不畅。从乡贤发展的整体情况看,乡贤组织运行机制不畅,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缺少基本组织框架、缺乏选人用人评价体系、财务情况不明等问题。(四)乡贤文化建设氛围不够浓厚乡贤文化建设是一个多方面立体化的工作,目前大多数人对乡贤文化的理解多停留在人物表面,“脸谱化”模块化”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对乡贤的宣传不足。在宣传方式,线上线下结合不足,虽然网络宣传有速度快、传播广的优势
10、,但也有效果短暂、易被覆盖的缺点;在线下,对乡贤的宣传多以书信表扬、口头嘉奖等方式,过于呆板、陈旧,难以引起群众的关注。XX市嵩县乡贤文化建设工作推进较快,比如,建设乡贤文化馆、举办乡贤文化节、成立常店村乡贤暨铺砖工匠理事会等。其他县区则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当地乡贤文化建设。三、共同富裕目标下乡贤治村的实现路径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以乡贤治村为抓手,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消除城乡差别、先富带动后富,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组织架构、理顺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搞好文化动员,不断丰富乡贤治村的内涵,助力共同富裕。(-)加强党建引领共同富裕
11、目标下,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确保始终为大局服务、为实现共同富裕服务。一是突出大团结理念。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乡村各类精英群体的力量为乡村发展服务。要提高站位和认识,坚决贯彻上级要求,大胆开展实践。二是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乡贤治理新模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乡贤治村工作同向同力发展。三是加强党对乡贤组织的领导。积极选派党员担任乡贤组织的负责人,把牢思想政治方向盘。乡贤组织中的党员要主动扛大旗,积极投入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中。(二)对乡贤进行分类培育根据乡贤个人经历和特长予以分类培育,如产业发展乡贤、纠纷调解乡贤、文明新风乡贤、社会保障乡
12、贤、志愿服务乡贤等,也可以按照地域特色、发展目标等,分类培育相应的乡贤组织。瞄准新业态,实施乡贤培育与成长工程,建立完善、科学的乡贤准入门槛制度,实行动态化管理考评,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家乡、群众认可的新乡贤队伍。()完善乡贤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乡贤认定标准。修订并完善认定标准、发展程序、责任义务等。把那些在外奋斗的“乡二代”“乡三代”也纳入乡贤的范围中,建立密切的联络机制,让“乡二代”“乡三代”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与家乡互动相连,强化他们的乡愁和乡情,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乡土归属感。二是建立乡贤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激发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动力,可以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荣誉授予制度、贷款减免
13、税制度等。三是健全乡贤管理机制。在现有制度上,建立经费保障和监督评价等配套机制。发挥制度合力,实现动态评估,使有意愿、有能力投身乡村治理的乡贤脱颖而出,经过认定不合格的,由组织劝辞或取消相关资格。(四)大力宣传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要重视乡贤文化建设,打造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是讲好乡贤故事。围绕共同富裕与乡贤文化等主题,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弘扬乡贤文化;建立乡贤公园、乡贤长廊、乡贤榜、乡贤文化墙等,利用多种载体弘扬和宣传乡贤文化,引领身边人向他们看齐,投身乡村建设。二是建设乡贤参事会平台,设立专项资金,配备管理人才,增强各个平台发展动力,建立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化阵地,用实物实景发挥其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三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乡贤文化。根据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精心编辑乡贤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建立专门的乡贤文化网站,集中报道,营造强大的网络宣传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