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2022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对标先进地区,加快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协调健康发展。一、主要做法(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一是贯彻落实“八五”普法教育规划,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全面推进教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做好“权责清单”,全面规范教育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五规范”办学,落实“双减”政策,严格
2、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规范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各校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睡眠和休息时间得到保障;二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严格依法依规对照标准、程序等相关要求进行民办机构管理。依托安全教育平台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寒假活动、安全第一课、415国家安全专题、交通消防、安全教育日专题、校园欺凌、防溺水专题、暑假活动、扫黑除恶等大型专题教育活动,受教育学生达到10万多人。充分发挥综治副校长和法制副校长作用,开展各类安全法制教育活动150多场次,推进“平安校园”和“安全标准化”考评验收,开展各类主题应急疏散演练400多场,印发关于开展学生欺凌专项整
3、治行动方案和13000册防范校园欺凌手册学校安全管理等,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创新载体阵地,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刊、1.ed等媒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制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夯实法制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公安、司法、法院、法律顾问等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教职员工集中学习宪法、教师法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将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丰富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更好地提升青少年法治素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四是充分利用我市
4、普法阵地,开展普法教育解说员活动,切实增强中小学生法治意识。与市法院联合共建法制教育基地,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全省首家标准模拟法庭,通过逼真、形象的模拟法庭形式,让学生充当“庭审角色”,为辖区内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征订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全国毒品预防教育读本,让法治教育读本真正进课堂。(二)增强法治宣传教育。一是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阵地,积极整合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做到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学校思政课教育,课堂讲解与专题法治讲座,法治教育与依法治校,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四个结合”,促进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律习惯。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法治
5、知识课程。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市初中、小学都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并按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开好。拓展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推进多学科协同普法,各学校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法治动漫上法治课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治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三是为继续坚持预防前置,宣讲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种子,推进法治校园制度化,全市各学校法治副校长(综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四是拓宽法治载体建设,加强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依托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林则徐禁毒教育展厅、国安教育馆、全省首家模拟法庭等多个法治教育基地,每年定期组
6、织中小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80多场次,受教育学生达到6多万人次。五是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建立教育局普法责任清单,引导学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有组织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国家安全法禁毒法兵役法等为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市政法系统、关工委、团市委、驻鼎部队与各中小学校开展共建共教活动。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教育局扎实推进为期三年的法律进校园”巡讲活动。(S)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将依法治校纳入综合督导评估内容,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一校一章程”,选拔调整学校书记、校长“一肩挑”62人,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及家长委员会
7、制度。一是每年组织督导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督导室、督学责任区工作汇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连续对乡镇开展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督导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效促进乡镇政府服务教育的的意识;二是建立专职督学、责任督学、督学助理三级督导队伍,积极完成国家、省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组织开展春季开学、精细化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信息化、街镇教育工作等专项督导;三是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解决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中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督学责任区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经常性挂牌督导机制。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督导和评估监测,按
8、规划推进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有效提升辖区内学校办学水平。征集2022年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优秀工作案例16篇,推荐省、宁德市优秀案例评选5篇。顺利完成2022年国家、质量监测各项工作。我市以高分通过宁德市对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法颁布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教师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将学法与普法相结合,将学法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相结合,创新宣传载体,注重宣传实效。一是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平台,开辟教育专题,深入宣传教师
9、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学习培训专题宣传。将教师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纳入普法内容,每年的寒暑假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学习,切实增强教师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三是定期开展活动深化宣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每年均组织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召开座谈会、举办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在江滨百米长廊制作专栏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印制、发放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法的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制订贯彻落实教师法的系列配套措施,先后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暂行)
10、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确实保障了我市实施依法治教;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在职教职工有偿补课、违规办班等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师德零投诉前置等制度,结合实际每年举办一项主题教育活动。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并备案,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和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强化教师入职审核制度,加强教师违纪违规问题处置力度,树立一批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力量
11、,引领教育新风,加大惩戒力度,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六)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一是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全市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57所,参与学生70294人。中小学“集体用餐配送”服务项目落户双岳工业区,项目土建、钢构、排污、电力增容等已全面同步进场施工,两家中标企业均在今年春季如期投产。课后服务全力打造“魅力社团”积极推进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分别被省教育厅推广为首批“双减”、第四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并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闽东日报及各级媒体多次报道我市开展课后服务的典型经验;二是解决群众关心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在编教师有偿补课、诱导学校购买教辅、商业活
12、动进校园、清理整顿校外辅导机构等热点、难点问题,出台在职教职工有偿补课、违规办班等行为处理办法,持续开展校外托管机构联合排查整治行动。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由48家,压减到7家,终止办学16家,关停取缔8家,转型为非学科类的17家,净化了学科类培训市场,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经济负担;三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有效保障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2022年以来发放各类助学金4664人次,金额398.03万元;发放建档立卡教育帮扶资金997人次,金额190.3万元;免除普高中职学生学费475人次,金额38万元;下拨免费营养餐资金3289人次,金额578.7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741笔,金额2649.
13、99万元;发放临时应急救助13人次,金额5.3万元。二、存在问题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法治意识不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还须深入。三、下阶段思路下阶段,我局将重点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逐步建立合法公正、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健全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管理格局;切实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学校的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教育目的和理念得以实现,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要求;努力使教育法治理念与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相一致,使依法治校水平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相一致,使青少年学生的法律信仰和公民意识、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我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