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指导意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本着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现就我校在学生评价中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一、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质性评价工具,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使用使学生通过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对自己的进步与努力进行判断,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也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
2、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二、采用的成长记录袋的基本类型鉴于目前我校正处于新课程实验的纵深推进阶段,为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尽快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评价方式,我校暂统一采用“展示型成长记录袋”(即“最佳成果型成长记录袋”),以后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逐步学会建立过程型、目标型等类型的成长记录袋。三、应用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标展示学生在各项活动和学习领域中所取得的最佳学习成果,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帮助家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及长处。通过展示成果,关注学生的
3、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四、展示型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展示型成长记录袋中收集的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最满意的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即最好或最喜欢的作品,包含有对最好作品的说明及选择该作品的理由。同伴对这些作品的整体评价,教师和家长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以及在每个学年结束后,学生的自我评价总结一书面评价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并描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展示型成长记录袋可收集的内容见附表Io五、创建成长记录袋的主体成长记录袋由学校统一代为购买,其主体的创建基本上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保管。在实施成长记录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收集反映自己学
4、习进步成果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人自己的东西,使学生个人的情趣、特长要有所体现,所有资料要真实,记录要详实。六、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1、通过校本培训,使参加实验的教师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及方法;2、通过致家长和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使家长和学生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成长记录袋。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分学段或学期制作成长记录目录;制作一份个性化的个人简历,将上述内容装在成长记录袋首页。4、按计划有意收集反映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最佳成果,撰写对该作品的说明及选择该作品的理由。5、实物型作品,有条件的同学将实物拍成照片收集,并将实物交学
5、校政教处,保存在学生作品陈列室。6、每个学段结束时及时交老师指导,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成长记录。每学年结束时要做出书面总结和反思。七、老师的指导与反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位老师都要把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作为老师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老师应按照教学的需要对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主题、作品和数量,以及学生对作品的自我反思、选择说明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指导,指导除了要求学生按照目标实施成长记录袋外,还需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的一些作品或反思结果进行反馈,提出作品的长处与不足,同时必须要提出改进建议。原则上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老师至少要反馈一次,并将反馈意见装入学
6、生成长记录袋中。八、成长记录袋的交流展示在每个学期学习结束时,学生以行政班级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同伴之间互相评议,以小组名义给每个同学写出寄语,装入个人的成长记录袋中。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选出代表(不少于本组人数的3),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展示活动应该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每学年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交流活动,适时学校将举办全校性的展示交流.九、成长记录袋的学分认定按照计划完成成长记录袋,内容丰富,详实,在交流展示中能够客观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三学年中收集的作品数量不少于40篇(件),在小组评价中获得一致好评,且经老师最终认定后,可获奖励学分。奖励学分最高为8分。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倾注师生共同爱的作品集。作为一种教育评价工具,其收集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全体师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是学生智慧与能力的结晶、是学生个性化特长的展示、是学生对未来人生的美好展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