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依法治理”要求,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与再生资源利用系统有效衔接,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2、,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和服务,实现场镇、村庄干净整洁有序,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美丽XX宜居乡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二)工作目标20XX年,各镇、村(社区)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构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和制度政策体系,有效补齐源头减量不够、分类投放不准、处置能力不足、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等短板,全县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3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所有行政村(社区)配备保洁员。全县93%以上行政村(社区)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2年,XX镇XX社区基本建成生
3、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3年,全县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实现保洁员配备合理、管理有效,村组保洁工作运转有序。所有行政村(社区)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各镇至少有1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或示范片区。到2025年,县城、各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有特色、转运设施较齐全、村庄保洁见成效、资金投入有保障、监管制度较完善”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三)基本原则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县、镇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
4、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科学筹划,周密安排。综合考虑XX县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以机关单位和部分居民小区为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逐步带动推广,同步完善资源化利用和分类处置设施。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二、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一)制定落实发展规划在20XX年9月底前编制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规划,总体布局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以资源共享、集约高效为原则,统筹规划设计农村生活垃圾投运设施、中转站、处置站点等配置,明确不同区域村庄垃圾
5、处置方式和垃圾去向,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全链条”处理系统。加强规划落地,建立任务指挥数据库,实行项目库、实名制、清单式管理,分年度定目标、定计划、定任务、定措施,确保到岗到点、到户到人,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二)完善分类处理体系1.还未完全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系统以前,因地制宜选择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全县实行“户村收集、县镇转运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由各镇统一收集各村(社区)组垃圾后转运到各镇垃圾集转站,再由县市场化托管服务公司统一集中压缩处理转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处理。布局分散、交通不便、转运困难的村庄,可因地制宜自建或与周边村
6、庄共建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探索低成本、低维护的堆肥(机器堆肥、自然堆肥、阳光堆肥房)、沼气发醉等“就地就近处理”模式。2 .进一步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积极构建“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秸秆、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体系,各镇要立足于“化繁为简、简单实用、注重实效”,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让复杂的垃圾分类认知简单化、操作简易化,让绝大多数农户易学易用、易记易分。鼓励采取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为主,“一次四分法”“三分法”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因地制宜实施
7、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进一步明确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类别、标志、品种、投放、处置等要求,明确设施建设、回收利用、项目验收等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就地转运、减量处理。其中,适合在农村消纳的果皮菜叶、枯枝烂叶、厨余等易腐烂垃圾,应进行就近堆肥还田或沼气发酵等资源化利用(高盐分、高油脂的厨余垃圾不能用于自然堆肥);鼓励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在村庄设置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建立以全县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可回收物最大程度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要按危险废弃物要求设立固定回收点位或设置专门容器单独收集,送有相应资质单位或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各
8、镇要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保洁员做好可回收物和可堆肥垃圾分拣工作,就地对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力争实现垃圾清运成本和垃圾终端处理量“双减”目标。3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结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进一步摸清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职责,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4 .加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根据全县统筹安排要求,县市场化托管服务公司将每天收集全县的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到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和执法宣传,严厉打击和防范“地沟油”生产流通,严禁餐厨垃圾饲喂畜禽。5 .加强建筑
9、垃圾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强县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管理工作,严格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推动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企业依法依规处置建筑垃圾。按照“源头减量、规范处置、资源再生”原则,建立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进一步推进县城生态修复和修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因地制宜推行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产生。(三)强化收运能力提升1.规范分类投放容器。城乡村(居)民家庭按“两分法”设置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两种分类收集容器。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设置1处以上集中投放点,镇村
10、(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广场、学校等场所设置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主要道路两侧等公共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收集容器。农贸市场、家宴中心等人流密集、产生易腐垃圾较多的场所应增设大型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收集容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集中收采、上市季节,动态增设单独的易腐垃圾投放点。到2025年,基本实现所有分类投放点容器规范化、标准化,并建立常态化更新升级、定期维护机制。2 .优化分类收运车辆。按照“分类运输要定车”要求,配备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推广采用“车载桶装”等收运方式,消除“抛洒滴漏”等二次污染现象,杜绝混收混装混运,有条
11、件的村(社区)可在收运车辆上安装视频监控、车载定位等信息化设备。3 .开展转运站提档整治。综合区域、人口、垃圾量,依托各镇垃圾集转站辐射范围,各镇村逐步改造或拆除原有固定式混装垃圾房,推行建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综合性垃圾房,加强废气、噪音控制和渗滤液处理,增强垃圾分拣、拆解、分类和暂存功能,提高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性,20XX年全县完成70%的垃圾房改造提升任务,20XX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四)健全处置设施建设1 .合理布局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按照集约化、多元化、规范化要求,在科学测算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鼓励采用一镇一点、多村联建或跨镇区域合理配置建设
12、,充分考虑本地区未来产业、人口、分类质量等发展趋势,留有处置能力的发展余地,确保处理能力和处理需求相适应,站点覆盖范围最优化、设施设备效益最大化。2 .科学选择终端工艺和技术。因地制宜选择符合镇村实际、安全可靠、技术成熟、先进环保、经济适用的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模式,防止简单照搬,杜绝“一刀切”,确保分类处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在人口密度较高、存在有机肥需求的镇村,推广采用微生物发酵快速成肥处理模式;在人口密度不高、日人均生活垃圾量相对稳定的地区,推广使用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模式;在人口密度较高、易腐垃圾量相对较大、易腐垃圾纯度高、有沼渣沼液消纳利用途径和一定沼气池使用经验的地区
13、,推广使用厌氧产沼发酵处理模式;在秸秆产生量较大的镇村配备秸秆破碎设备,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3 .推进再生资源循环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每个镇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通过单村单建或多村联建的方式,建成覆盖全域的再生资源回收点。通过电商和快递企业建立“互联网+”平台与线下物流相结合的机制,推广垃圾资源化利用“兑换超市”“互联网+”回收模式,积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建设,鼓励农村便利店等经营者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机、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实现回收方式多元化。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参与农村物资回收业务,优先扶持
14、再生资源利用平台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农村垃圾处理静脉园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活垃圾处理终端产生的有机肥、沼气、沼液进行统一开发利用,拓展绿色循环利用渠道。(五)健全收转运体系。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是指从城乡垃圾收集房(点、站)将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到无害化处置的全过程所配置的设施、车辆、运行服务队伍和建立的管理制度。1 .镇村收集设施全覆盖。各镇要按照所有社区、村组必须做到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目标要求,结合镇村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因素,科学配置、配备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箱、收集房、集中收集点和收集车辆等设施,现有的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设施必须及时改造或拆除。要
15、杜绝无足量的密闭式收集设施而导致的生活垃圾乱堆放、乱丢弃等现象。有条件的镇村可以探索由保洁员或专业公司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并直接转运至镇垃圾集转站,实现“垃圾转运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2 .各镇转运设施全覆盖。市场化托管服务公司要规范运行各镇垃圾集转站(XX镇、XX镇直接转运至县城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对于人口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的镇,要在前期农村清洁工程的基础上,科学增配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车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能够及时转运到垃圾集转站,杜绝积存现象。逐步改造或拆除原有固定式混装垃圾房,逐步建立各镇垃圾集转站垃圾分拣、拆解、分类和暂存功能,加强废气、噪音控制和渗滤液处理,提高与周边环境的整
16、体协调性。3 .建立健全运行管护制度。制定收运处置设施管护标准,明确各环节管护责任,定期对垃圾收转运处置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杀菌。(六)构建城乡保洁长效机制。各镇要建立完善镇、村(社区)、组配备保洁员机制,发挥保洁员在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等方面职责。根据镇村(社区)域面积、人口和垃圾量,足额配备垃圾分类收运一线工作人员,鼓励设置分拣督导员、进仓管理员等不同岗位,提升分类质量。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绩效评估、工作激励,有效激发收运人员工作热情,培养一支爱本职、善管理、懂技术、能操作的保洁队伍。(七)加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力度。进一步巩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成果,持续加强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三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改销号后的维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排查其他镇是否存在未发现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摸清陈年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况,按照XX省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导则要求,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因类施策狠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