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896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部建设计划一、建设基础机电专业部开设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生1162人,教师59人,专业教学队伍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学校专任教师47人,双师素质达50%,行业企业兼职教师6人。成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是一支优秀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内建立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括了电子工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机电仿真模拟式、焊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CAD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等23个实训室,设备总值达553.67万元,实训实习条件河北

2、省一流;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哈弗分公司、北京恒成立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唐山益众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志能祥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冀东矿山机械厂等IO余家机械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迄今为止,己为社会输送了6000多名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为97.5%以上,稳岗率达85%以上,企业对学生满意率达到98%。很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建设原则1 .体现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原则。2 .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第一线人才的原则。3 .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

3、联合的人才培养原则。4 .体现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原则,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对本专业的技术要求。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育的长效合作办学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技能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集资源共享、学生实训、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为一体的一体化实训基地。(二)具体目标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内涵建设为主,与县内的机械装备行业、企业一起深入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1)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紧跟产业发展的动态要求

4、,把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入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完善、创新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区域性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组合,重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进一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深化“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完善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关制度,加强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建立顶岗实习的有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

5、人才的需求。3 .师资队伍建设以师生比为前提,以校企合作的需求为度量来配置专任教师。坚持学术与师德并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重的原则,三年内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选拔骨干教师,重点培养,使之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1)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增加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每年有13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团队结构。四、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在现有校企合

6、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立足工学结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引入企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互利共赢。(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深入调研分析,确定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从适应我县及周边地区对机电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深入机电产品制造、销售、机电设备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分析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能力要求。2 .探索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实践“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

7、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 .校企联合,深度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深化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依托企业和校内实训中心,按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分别在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践培训,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适应未来实际职业岗位要求,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4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与关键能力分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结合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及岗位标准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

8、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重:以完成任务所需知识为依据进行教学,把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将岗位能力与技能培训相结合。5 .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性强,能力培养范围广的特点,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将教室搬进实训基地,采取行动导向的项目任务教学。(2)教学内容上,以真实的项目案例代替平板式的书面表述,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投入到真实的学习项目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深刻分析机电专业学生能力,结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开发多个模块化课程。(3)教学手段上,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以及实训中心等一切有利条件来辅助教学

9、。(4)考核方式方面,改变课程传统考核评价办法,根据课程性质不同由专兼教师分别或共同完成考核评价。6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与编写配套教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模式改革。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焊工技术、钳工技术、车工技术、电工基础电力拖动7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编写个别项目课程教材。7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双向介入资源,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方式同;建立一体化基地。工厂负责学生的教学实训;学生作为工人,为工厂进行生产服务;教师作为工厂职工接受工厂管理,承担一定的生产、管理任务,同时对工

10、人进行理论指导;“车间即实训室、岗位即课堂、工厂设备即实训设备、师傅即教师、学生即职员”。真正实现工作与学习快速转变,生产理念与教学理念兼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通;形成企业与学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制定校外实习考核标准和手段的基础上,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而代之以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及在项目驱动中的业绩作为评价方式及考核的分数,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三)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再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人,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顾问和兼职教师18人,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师团队。(四)社会服务培养区域产业

11、发展急需人才,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增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项目建设专门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专业主任等人员组成的领导机构;成立由本地区行业知名专家、企业专家代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二)人员保障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充分的人员资源保障。总之,机电专业部建设成为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平台。专业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使用机械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中心等高水平的实训设施及专业基础课相关实验、实训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使用专业基础课师资队伍,共同使用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成果。为我市及京津冀地区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将其建成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地域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