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1、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开展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以便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建筑工
2、程而讲,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表达。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2、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3、资料也应有其基本的要求,现归纳如下:(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就毫无意义。我们知道,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开展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
4、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到达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3、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工序质
5、量评定表中,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检验频率不准,应检点数确定错误。在查阅的竣工资料中常出现应检点数确定的不准,或多或少。应检点数是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检测频率范围和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开展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检验频率不够,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另外砂浆、舲强度试验方面,也存在着试块组数不够,没有按规定的取样范围和取样数量开展试件的取样。检验频率不够,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应检点数正确,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
6、外,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例如检查项目栏规定填写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结果情况,是依据行标中各有关章节文字说明部分逐条开展检查。但有的现场质检员执行贯彻标准时,不求甚解,只是照搬条款,照条抄录以致导致错误。(2)(工地)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路基土密实度超过最大干密度。即压实度超过了100%,这是不合理的。现场质检员不应该采用超过IO0%的压实度数据记录在工序质量评定表上。当在工地做环刀法或灌砂法试验时,计算试验结果如果超过100%应放弃重做试验。查清原因消除超标准的干扰因素。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超尺寸的颗粒造成的。一方面:试验室应对超尺寸颗粒
7、开展校正,提供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另一方面工地上做试验后,应检查所采的土样是否有超尺寸颗粒。必要时放弃第一次试验结果,重新采样作试验。(3)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校强度评定应按国标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所以,在开展的校工程中,其强度的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开展於统计法或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校强度工作中存在以下缺陷:不作任何评定;将试验报告一齐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只用一个试验数据开展非统计评定。这里着重说明一点:9九组以内校试件(不包括一组)是用非统计法开展校强度评定,而10组以上的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单位工程名称即设计图上所具的单位工
8、程名称。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与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填写不规范、不正确。4、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
9、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2)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开展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10、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根底上,防止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
11、收缩增加。(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开展这方面的实验比照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到达下述要求: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
12、的约束。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到达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开展,以期到达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承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总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具体施工中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防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