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编制组二。一九年十二月1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 任务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1.2 主要起草单位错误!未定义书签。1.3 任务分配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2行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我国聚酯涤纶工业的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当前聚酯涤纶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2.3 聚酯涤纶主要生产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2.4 聚酯涤纶行业相关政策与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3编制依据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3.2 编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3.3 技
2、术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4编制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4.1 起草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CNTAC团体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4.2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制定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5.1 标准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标准名称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标准文本的主要章节错误!未定义书签。5.4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制定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5.5 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错误!未定义书签。6对标准实施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编制说明1项目概况1.1任务来源由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3、、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申报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于2018年10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立项,获批立项号为:2019-0137T-FZ。该标准属于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归口单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酯涤纶是我国优势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产业规模、技术进步、装备水平、品牌建设以及节能环保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不同的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差别较大,特别是对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的关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精细化的管理做得还不够,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进一步地推进我国聚酯涤纶行业生态文
4、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突显的十分必要。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015年10月13日,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生态设计产品标识、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家用洗涤剂等系列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2016年9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产品的目标,为了体现聚酯涤纶产品的生态特点,制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标准已是当务之急。本技术规范旨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支撑纺织行业生态设计产品评价工作开展,促进聚酯涤纶行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
5、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1.2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工作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组织。本标准起草单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等。1.3任务分配介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作为主管单位负责制定标准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标准起草的主编单位,负责标准起草、会议召集,编制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其他起草单位负
6、责各工序数据征集和数据分析整理工作、参与草稿的讨论及技术支持。2行业概况2.1 我国聚酯涤纶工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涤纶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了八十年代规模化及配套产业链的初步建成和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聚酯和涤纶行业在市场需求拉动、技术进步推动和发展机制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在全球奠定了聚酯和涤纶大国的优势地位。2016年全球聚酯产能9200万吨,其中纤维用聚酯约为5200万吨,非纤用聚酯4000万吨,比例约为49:51o2016中国聚酯产能5253万吨,其中纤维用聚酯4087万吨,我国聚酯产能占到了世界聚酯产的
7、57.1%,是最大的聚酯生产和消费国。2016年国内涤纶的产量为3,959万吨,约占国内合成纤维总量的87.27%,约占国内化学纤维总量的80.08%,位居化学纤维的首位。其中涤纶长丝的产量为2,996.96万吨,约占国内合成纤维总量的66.07%,约占国内化学纤维总量的60.62%,占世界涤纶及涤纶长丝产量的比例均已超过70%(表1)。表120102015年中国涤纶纤维产量统计表品种2010年(万吨)2012年(万吨)2013年(万吨)2014年(万吨)2015年(万吨)2016年(万吨)涤纶2513.330573340.6355039183959其中:涤纶长丝1670.12155.2239
8、2261929582997其中:涤纶工业丝86100115136162168涤纶短纤843.2901.8948.7934.5959.996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纤维的主要品种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酯纤维,聚-2,6-蔡二酸乙二酯纤维,以及多种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如:CDP,ECDP,EDDP)等。这类纤维外观挺括,热稳定性好,但吸湿性稍差。它们主要用于制作各种衣着用品、床上用品、室内装饰用品等;个别品种如:聚2,6-蔡二酸乙二酯纤维主要用于工业方面。聚酯涤纶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性
9、能、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快速的技术进步和旺盛市场需求,使其成为国内外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纤主体品种和纺织工业使用数量最大的重要基础原料。1、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显著近五年来期间,聚酯涤纶行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向大型骨干企业、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大型骨干企业发挥了导向性作用。2015年聚酯聚合年产能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4家,合计产能占全行业比例达45.5%,年产能40万吨的32家,比2010年增加5家,平均年产能约100.7万吨,比2010年增长55%,合计产能3325万吨,占全行业比重68.5%;年产能1040万吨企业66家,平均年产能19.6
10、万吨,比2010年增长3.2%,合计产能1293万吨。2010-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聚酯产能占比由74.3%提高至IJ82.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能由16.8%降低到9.0%;外资和合资企业产能由8.9%降到2015年的8.2%。2009年以来,95%以上的新增聚酯产能由民营企业实现。2016年国内涤纶生产企业群进一步向浙江、江苏和福建地区集中,分别占到了全国产量的49.67%、30.74%、12.55%,合计占到全国产量的92.96%,产业集中度较高,骨干企业具备产能和技术优势,并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上、下游延伸,规模效应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使我国涤纶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11、我国聚酯涤纶行业已经形成如恒逸集团、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桐昆集团、三房巷集团、荣盛集团、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新凤鸣集团、古纤道等一大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骨干企业。恒逸集团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共同建立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学术奖励基金推动了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和成果转换;盛虹集团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开展“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年度发布已连续四届,极大的促进了化纤新产品的宣传和应用推广,同时也带动化纤标准化工作有力推进,逐步形成了化纤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的新模式。这批企业经过长期市场经济的洗礼,重视科研投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已经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发展
12、的中坚力量。他们紧跟世界聚酯工业发展的步伐,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上始终走在世界聚酯生产发展的前列。随着骨干企业的持续壮大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对我国聚酯涤纶行业发展所起示范引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2、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近五年来期间,聚酯涤纶行业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大企业大集团技术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积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创新体系,积极缔建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不断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增强工程化能力,有效提升了集成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安全防护、
13、土工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重点领域、重点产品获得突破,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超大容量聚酯差别化长丝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和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复合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的攻克,实现了涤纶长丝生产规模与差别化,低能耗、低成本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统一,突破了PTT、改性PTT(MDPTT)及多功能PET(MFPET)聚合及其纤维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发了系列化新一代多功能聚酯纤维,两项技术成果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的攻克,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先启动项目“,从PTA、聚酯、纤维、纱线、面料到终端产品,从纤维制造工艺和装备
14、、纺织染整应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到标准,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工程,有效解决了产业链各环节脱节、创新资源分散的问题,加快了纤维和纺织品的开发和市场应用过程,对产业链的整体提升具有显著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技术”攻克了高能效液相增粘、高粘熔体输送和大流量多头纺丝等熔体直纺涤纶工业长丝的关键技术难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在优势企业建设现代化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机器换人,突破传统设备限制,通过大量的专利技术改造,从纤维制造、物流全面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作业,并改善了纤维的品质。建立起了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的样板企业,为我国聚酯涤纶行业推行智能制造起到引领
15、和示范作用。3、产业用纤维比例持续上升,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显示成效聚酯涤纶行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国内消耗的所有纤维中,产业用纺织品消耗纤维量达到1340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长63%,其中,聚酯涤纶用量占比超过50%;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加工比例由2010年的51:29:20调整至2015年的46.4:28,1:25.5,产业用纺织品占比进一步提升。涤纶差别化率进一步提升。2015年我国短纤、长丝差别化率分别为51.6%、68.6%,分别较为10年增长9.2、12.8个百分点。多孔、细旦、中强、扁平等差别化涤纶长丝和吸湿排汗、保暖、凉感、弹性、阻燃、抗菌等功能纤维和复合纤维实现了规模生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服装和家纺领域品牌的发展和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柔性结构增强、高吸油、高吸水、过滤分离、生物医用等产业用纤维也获得高速发展,为产业用纺织品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部分新型聚酯纤维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简称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PBT)已经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四)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主要原料自给能力稳步提高近五年来我国聚酯主要原料、PTA.MEG均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