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心理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谈心理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想、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发展,健全学生人格。【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内在动因。心里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患病,甚至会影响一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运动中孩子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可塑性达到最高值。因此,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体育课,对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课与健康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渗透心
2、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重视部分、照顾个别。”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担负几个班级,几百名学生的课程,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具体的指导,只能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1、面向全体,引导健康心理倾向健康的心理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等等;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整体而言还不严重,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1)通过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在投掷沙包一课中,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七块练习场地,提供不同
3、条件和要求,分别不同环节的不同问题。学生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自主选择联系场地及练习方法,经过练习后再进行测试,对自己的选择、练习作出评价。通过反复的选择、练习、测试,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投掷成绩,品尝自主练习带来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同时练习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此外,在七块练习场地中,专门为爱动脑筋、喜欢创新的学生提供一块自由创造的场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更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从而满足他们的创新欲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2)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人的组织手段之一。特别是游戏比赛,游戏比赛在
4、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相互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的教导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
5、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使学生迎接新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可创设“故事一一情境”式游戏,通过富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和游戏情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如游戏“和尚抬水”,教师先讲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得出三个和尚不团结、自私、怕吃亏的结论。同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情绪的表现,并结合社会实际使学生懂得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并抬水比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友好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情感。加深相互之间的友爱,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
6、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在队列队形和广播操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选“指挥官”,给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一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极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个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快跑的教学中,我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丁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2、重视部分,强化健康心理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上,就会发觉一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有时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有时躁动不安或郁闷不乐。有的学生常常跟在别人后面,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这
7、部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把这部分学生编在一个小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进行鼓励、表扬,并让他们轮流当“领袖”(课前先做好心理准备),带着别人活动,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3、照顾个别,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通常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曾跟班做过一个调查,有个老师接了一个班,有一天,恰逢下雨,只好上室内基础常识课,当老师提问“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时?”只见几十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教师请第三排的某同学回答,但他的回答却根本不对题,引起大家一阵哄笑。又一堂体育课,学习“后滚翻”,通过学生尝
8、试练习后,教师就问大家“谁愿意来试试?”又是几十只小手举起,某同学的小手依然举得很高,老师又请他演示。但这次叫了他名字之后,却迟迟不肯上前,后来勉强做了,动作极为不规范,又引来一阵哄笑。他的反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下课后,老师找到了这个同学。原来,他从小体弱多病,经常缺课,各科成绩都很差,体育更是“老大难”,同学们看不起他,但他的自尊心却很强,总想找机会表现自己。本学期教师新接这个班,他想给老师一个好印象所以每次提问,不管自己行不行,总是抢先举手。了解某同学的情况后,我鼓励他说:“没关系,你只要在课中仔细听,认真练,很快就会进步的J我想了想,又神秘的说:“要不我们来个约定吧,以后的问题,要
9、是你不能回答,不能做,就举右手,能回答,能做的,就举左手,怎么样?”他使劲点了点头。又过一周,老师发现他能完成所要求的动作之后,已经举起了左手,于是就高声叫响了他的名字,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当他满心激动得走上台,漂亮的完成了动作之后,大家鼓起了掌。这以后,他的各科成绩明显有了进步。对于这类学生,只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帮助他们的氛围。首先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的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这种感觉给学生
10、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学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增长了”的兴奋、“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以及“集体力量”与“自身价值”的体现,“锻炼”舒适感,“观赏”享乐感的满足等,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锻炼人的性格,磨练人的意志,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激发人的进取心,激励人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第三,在课下多找这些孩子们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表现出正常的状态。第四,在班上选责任感强,富有爱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伙伴,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受到温暖。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11、当然,对极个别心理严重失调的学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治疗,因为学校毕竟是学生和发展的地方,不能充当治病的角色。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优势,激励、促进性的评价学生。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其独到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的评价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鉴定,也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以发展、促进、激励为标准。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指引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思想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时注意个体差异,让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重自我评价、重过程评价,一切都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成功、愉快地体验。虽然孩子的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强,但他们缺乏自觉性,概括能力差,易出现反复。因此,在设计有效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课堂上要多进行点评和总结,特别要注意使用精确地语言来表述某一练习方法所对应的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记忆刺激,建立清晰的第二信号系统获得的印象,减少反复。总之,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整合课堂教学中各个因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学校体育20132016年度2、体育教学20132016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