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栽培技术.pptx(6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生产概况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 水稻种植面积比较稳定,年种植面积4.5亿4.7亿亩。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特性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吸硅量在各种作物中最多,有“硅酸植物”之称。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一、 水稻苗床管理1 土壤消毒 选地势平坦、背风向阳
2、、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苗床。 土壤消毒:一般用恶甲水剂或恶霉灵进行消毒,目的在于消减土壤中病杂菌。 2 水稻的晒种 选种(根据积温带不同选择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的杂交水稻品种3 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用25%施保克乳油2000-3000倍药液浸种1-2天 4 催芽 掌握高温破胸(露白)(35-38),适温(25-30)齐根芽标准芽种为:标准芽种为: 1 1 破壳露白; 2 芽根长度在2毫米以内为宜。5 苗床摆盘 撒壮秧剂 浇水 苗床土、壮秧剂、益微混合撒苗床,可以分解苗床土土壤除草剂残留及抑制土壤中的病杂菌,预早期病害的发生。播种覆土喷封闭药扣膜
3、提温播种后用50的辛硫磷40g50g拌细土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一叶一心期,注意防治立枯病。杂草多的地块,采用化学除草。移、抛栽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适时移栽: 在秧苗叶龄达3.1-4.1叶时为移栽最佳叶龄,在移栽前一天的下午在苗床上浇透水,用硅丰环1包兑水50公斤浇施,有利于移栽后的生根、提早分蘖,也利于第二天拔苗,拔苗时尽量多带泥,可减轻植伤和有利于栽后早发苗。二、本田管理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硅钙肥50公斤、硫铁基壮苗肥10公斤,耙匀后插秧。插秧及规格:要选择天气晴稳后进行,根据秧苗素质,秧龄
4、不要超过40天。叶龄3-6期移栽最适宜。根据叶龄定量基本苗,计算移栽规格。浅水栽插,深度不能超过3cm。田中水要放至高处现泥,防止水深后漂秧,才有利秧苗迅速扎根。分蘖期管理:第一个第一个吸肥吸肥高峰高峰,吸肥量约占全生育期的吸肥量约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左右,要求土壤有较强的供肥强度,是水稻高产的关键要求土壤有较强的供肥强度,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即达到一定穗数的关键即达到一定穗数的关键。 保持田间湿润,促进分蘖:抛秧时田水宜浅,秧苗扎根后田间可间隙灌溉,湿润促分蘖。 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用除草剂 看苗追肥,促进生长均衡:旱地育的秧分蘖力强,应防止分蘖过盛,一般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分蘖期不宜再施追肥。
5、若田底瘦,基肥少,秧苗长的不壮,应早施少施速效肥料,氮、磷、钾、锌配合。不可多施、迟施,不可偏氮肥。早施磷肥 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供应非常重要,此时缺磷会对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磷肥必需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内淀粉的合成而阻碍籽粒灌浆。硅 主要存在于茎、叶表皮角质层中。足量的硅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提高根系活力而减轻铁、锰离子的毒害作用,改善磷素营养和促进光合作用及其他代谢过程。 缺硅时,水稻体内可溶性氮和糖增加,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变为白穗。幼穗分化期的管理:第二个吸肥高峰第二个吸肥高峰,其延续的时间比第一高峰期时间其延续的时间比第一高
6、峰期时间要长,吸收占整个生育期的要长,吸收占整个生育期的48%左右左右 合理施用穗肥:在播后60天左右,应适量施一次穗肥,穗肥要氮、磷、钾配合 保持水层灌溉:幼穗分化到出穗期,田间要保持一寸多水层,有利稻株吸收养分,也有利于稳定田间温度。晒田控苗够苗80%-90%时晒田,也可多次搁田,控制最高苗,促进通风浅水孕穗,切忌干旱 水的管理实行好气灌溉。寸水回青,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插后20天,每株有效穗数8-10穗,亩苗数达15万苗),晒至田面硬裂,分蘖停止后灌跑马水(干干湿湿)保持湿润至收获,促灌浆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开花到成熟期的管理: 合理灌溉,适时排水:灌溉前期田间仍应保持浅水层。
7、进入蜡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湿润就能满足需要,到收获前一周田间断水。 适时合理补施粒肥:从开花到灌浆结实要经过四十多天的时间,这时谷粒增重很快,应增施粒肥,以缓和叶片枯萎速度。三、收获水稻收获时期要根据水稻的成熟度来确定,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收获期。过早籽粒没有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过晚,茎秆倒折、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的三大主要病害。 如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稻瘿蚊、稻苞虫、稻蓟马、稻象甲等。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胡麻斑
8、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它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它病毒病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瘟病(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水稻烂秧水稻烂秧稻曲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稻粒黑粉病等秧田秧田本田本田(一)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高度专一性: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1、苗瘟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
9、部变黑褐色,上部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2 2、叶瘟、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普通型(慢性型) :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外层淡黄色,内圈为褐色,中央灰白色。l急性型病斑: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 l白点型病斑: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 l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3、叶枕瘟初为污绿色病斑不规则地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片扩展,最后病斑呈灰白色。叶耳感病,潮湿时可以产生灰绿色霉层,病
10、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4、节瘟、节瘟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病节凹陷,变黑褐色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5、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的谷粒不充实。6、谷粒瘟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以乳熟期症状最明显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以乳熟期症状最明显发病早的病斑大而呈发病早的病斑大而呈椭圆形椭圆形,中部,中部灰白色灰白色,后可,后可蔓延整个谷粒蔓延整个谷粒使稻谷呈暗使稻谷呈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秕粒灰色或灰白色的秕粒;
11、发病晚的病斑;发病晚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不饱满,米粒变黑。诊断要点:n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n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n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n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n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n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n“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农业防治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种子、清除田间及田边的病稻草,并在播种前处理完、不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 种子消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室温下浸种2436 h,每日搅动数次,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合
12、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插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肥田、黏重田可重晒,沙性田、瘦田轻晒或不晒水稻分蘖期要浅灌,合理浅灌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减少无效分蘖,使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药剂防治:20三环唑粉剂100克/亩或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亩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重病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 (二)水稻纹枯病 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
13、稻重要病害之一。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发病症状分蘖期开始发生病状,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 过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化学防治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亩或20粉剂50克/亩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亩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三)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细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
14、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严重时造成枯心苗。 常引起叶片干枯,不实率增加,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发病规律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是两个比较容易感染白叶枯病的时期,在此期间化肥过多,稻株生长过于茂盛,则易严重发病。水是白叶枯病传播的重要媒介,灌溉合理可减轻发病,相反则加重发病。一般是2530,湿度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可促进白叶枯病流行。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良种:选用适合当地抗病丰产型品种。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加强栽培管理: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药剂
15、防治:25%叶枯唑(叶青双,叶枯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兑水叶面喷雾。 (四)水稻螟虫三化螟,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二化螟为我国南北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危害: 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水稻,造成枯孕穗;破口抽穗期为害水稻,造成白穗。 三化螟 二化螟化学防治50克/升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52.5g有效成份/亩 氟虫腈敌百虫(1:49),50g有效成份/亩 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4050g有效成份/亩 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喷雾施药,最好维持田间水层2-3天,效果更好。(五)稻飞虱俗称、蠓虫,蚰虫。其中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较重。两种飞虱为害都是群集在稻株的下部
16、取食,成虫和若虫均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绝收。褐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两种飞虱都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的情况均有利于发生。 化学防治:百丛虫量低于1000头时不要防治。 (1)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粉 。推荐使用的剂量为7.512.5g有效成份/亩。施药时田间最好保持水层。(2)10%吡虫啉可湿粉。推荐使用的剂量为12g有效成份/亩。 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于水稻中下部喷雾,或用粗水喷雾,让药液沉降到稻株基部。 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施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三唑磷、久效磷等可引起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因此,稻田尽量避免施用以上药剂,防止稻飞虱再增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