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7029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规程(一)为了便于矿山摸索岩石移动规律,掌握矿区地压动态,确定岩石移动角度,研究保护井巷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必须开展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工作,建立岩石移动观测站。(二)根据我矿山矿体形态,地表要布置两条观测线,一条在沿走向的主断面上,另一条在倾斜方向上穿过采空区中央布置;如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大于1.6Ho+100米(Ho为平均开采深度)时,应布置三条或三条以上沿倾斜方向的观测线,其间距约50米。且距起始与回采线均在0.8H。以上。(三)确定观测线长度的角值,尽可能采用本矿山已求得的各种角值。各移动角的调整值取15。(四)每条观测线两端各设两个控制点,如因条件限制每条观测线不

2、能少于3个点,控制点应设在整个观测段不受影响的稳定区。控制点距极限移动边界30-50米;同一端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米。每条观测线上的其他观测点应尽可能位于控制点连线的方向上,偏离连线方向的距离应不超过5厘米。(五)观测站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工作应在所有测点埋完5-7天之后进行,按1:1000比例尺测图,图根控制要求测出观测线的一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其余控制点则以该点为基础按5”导线的要求进行测量。(六)水准观测须以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七)观测站的第一次全面观测应进行两次,两次观测的间隔时间不超过5天。两次观测的较差高程应不大于10毫米,偏距应不大于20亳米,边长应不大于4毫米,取两

3、次平均值作为各观测点的起始数据。(八)回采工作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水准测量的警戒观测,如发现一些测点有明显下沉时(大于50mm),可认为地表已开始移动,需进行全面观测。全面观测应包括:L由控制点测出该观测线各测点的高程;2 .由控制点测出该观测线各测点间的距离;3 .测量各测点偏离观测线的距离;4 .测量地表和建筑物,因移动所造成的裂缝、断裂、塌陷,并绘制草图及拍片。(九)进行全面观测或高程测量时,同一观测线的各测点高程,边长和偏距应尽量在一日内完成。(十)每次全面观测的同时必须收集以下资料:L回采工作面的位置,采高、采出矿量、空间体积以及矿柱尺寸和位置;2 .回采工作面地压活动情况;

4、3 .采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十一)岩移观测点间距离的技术要求:平均开采深度(m)中间段测点之间距(m)边界段测点之间距(In)50m以下7550-100m106100-200m157200300m2010300m以上3010-15(十二)各测点的高程,按四等水准要求测定,变更仪器高测量两次,两次高差较差应不大于4毫米。(十三)为获得井下移动的有关资料,在采场的围岩和上部老巷里,布置井下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至少设两个控制点,控制点应与导线点联测。井下观测站的点间距离及高程应往返测量,点间距离互差不大于2毫米,同一点高程往返较差或两次仪器高测量的结果,互差不大于3毫米。(十四)岩移观测的内业计算

5、包括:L观测点的高程;2 .观测点的横向位移;3 .相邻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及在观测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4 .观测点的各种变形值。(十五)岩移观测应绘制的图纸:L观测站地区井上下对照图,反映观测站的布置,地表裂缝,坍塌位置及地下采矿现状,比例尺1:500-1:2000;2 .沿观测线的地质剖面图,包括矿体界线、覆盖岩层和主要地质构造,移动前的实测地形及下沉曲线,比例尺1:500-1:2000;3 .各种移动和变形曲线;4 .垂直下沉等值线图;5 .井下裂缝调查图及照片。(十六)各种移动曲线图的竖直比例尺:曲线名称竖直比例尺下沉1:101:20倾斜2:15:110:1曲率100:150:110:1

6、水平移动1:51:101:20水平变形2:15:110:1(十七)、表土移动夕角,可用类比法或通过对表土层的观测而定。移动角、八8、,应根据最后一次全面观测结果来确定,在变形曲线图上找出各种临界变形点,以最后一个临界变形点按0角交到基岩面上,再由此交点与采空区边界矿体底板连线的倾角。极限移动角夕0、为、o,一般用最后一次观测成果;垂直下沉为14毫米之点与外界相邻观测点的中间点,按上款的连接法来确定。裂缝角夕,、八d、回根据移动区最外围之裂缝与采空区边界矿体底板点连线的倾角确定。最大下沉角是根据最后一次观测结果,在倾斜剖面上,从前方下沉点与采空区中点连线的倾角。(十八)作为民用建筑物危险区边界的各点其坡度、坡度差和相对伸缩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相邻两点的坡度:4毫米/米坡度差:2毫米/米相对伸缩变形值:1毫米/米(十九)岩石移动观测工作总结的内容:1 .观测工作的目的与任务、观测时间和地点、地质采矿技术条件;2 .观测站的布置、观测方法及其精度;3 .观测结果的分析:地表移动、裂缝、坍塌的分布及特征;呈现的时间与采矿工程的关系;位于不同部位的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4 .存在的问题;5 .对今后采矿可能发生情况的预计及对开采工程的建议;6 .主要数字资料和图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测绘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