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矿井井底车场设计依据及要求2.1设计修(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年产量、日产量。年工作日数、日工作班数、生产班数,班生产小时数。(2)矿井开拓方式各井筒的位置、形式及相互关系,大巷、主石门与井筒的关系,车场附近大巷方位角。各冀大巷来煤情况(煤种及数量,产量波动值,分采分运的要求)。矿井水平数及水平高程,同时生产水平数及产量分布。(3)井筒及数目井筒的用途及平、断面布置(斜井的倾角及铺轨的轨型)。提升容器的类型、特性、规格及有关尺寸。主提升的装载方式。斜井每次提升的矿车数。(4)矿井主要运输巷道运输方式运输方式及其设备(电机车、矿车、带式输送机)规特征。过设备的最大外缘尺寸。列车组成,矿车
2、的连接方式。阡石运出量及处理方式。坑木及其他材料数量。掘进煤的处理方式,当采用底纵卸式、底侧卸式矿车时,在采区处理还是集中到井底车场用翻车机处理,要通过比较确定。井下人员的运送方式。(5)矿井瓦斯等级及通风方式矿井瓦斯等级及瓦斯涌出量。井筒的进(出)风量。各翼的配风情况。井底车场各巷道通过的风量。(6)矿井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布置方式罐笼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的操车系统(距离、线路的平面布置及坡度)。翻车机(卸载站)能力、煤仓容量。翻车机或卸载站至井筒装载设备的距离。井筒卸载设备与地面生产系统的关系。(7)各种嗣室的有关资料(8)井底车场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情况。围岩性质、
3、围岩的分层厚度及其倾角,有无泥化膨胀现象,坚固性、整体性和稳定性,以及邻近类似矿井井底车场巷道的支护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岩层含水性、透水性和渗透性)。矿井正常涌水量、矿井最大涌水量。各翼来水情况(涌水、充填水、灌浆水等)。2.2设计要求(1)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当有带式输送机和矿车两种运煤设备向一个井底车场运煤时,矿车运输部分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车运输部分设计生产能力的30%。(2)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3)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4)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
4、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5)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6)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7)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洞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层的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嗣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应避开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如为不稳定岩层时,则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应按正交于岩层走向,并且与岩层主节理组的扩展方向呈3070的交角的条件设计。在此情况下,巷道与井筒相接的马头门应布置在较为稳定的岩层内。(8)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9)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1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理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Il)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结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12)为了保护井底车场的巷道和碉室,在其所在处范围内应留有煤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