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补链强链 加快创新转型 全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力补链强链 加快创新转型 全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着力补链强链加快创新转型全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很高兴参加在市区召开的第八届先进制造业大会。作为先进制造业大会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在这次大会上以“八年感悟”为题做一个特别发言。八年来,先进制造业大会构建了先进制造业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大会为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推介、成果转移、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信息交流、趋势导向。八年来,先进制造业大会成为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窗口。从历次大会的主题,从嘉宾和专家讲演的内容,人们从中观察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状态、动向、趋势,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发了思考、注入了动力、提供了借鉴。八年来,先进制造业大会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人们对
2、先进制造业大会的关注度可以看出,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各方共识,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很多省市很多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先选择。八年中,我的认识不断深化,我的思考从未停息。我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思考归纳为八点感悟。感悟之一,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未来。中国制造2025开宗明义,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文化和精神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制造出来的产品。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没有制造业是不可想象的。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击新
3、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制造业为这场人民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充分显示了我国制造业的动员和应变能力。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总量虽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还不强。尚需要经过20多年的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未来。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体之时,即是我国成为制造强国之日。感悟之二,融合发展是重要路径,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融合的特征。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制造业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融合,制造技术中多学科多技术的交叉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和演进。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业转型、提升的重要路径,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式。先
4、进制造业是制造业融入、吸纳各种高新技术的产物,是高效、低耗、适时、柔性的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把我国的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注重质的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从而加速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感悟之三,技术改变世界,模式提升效率。纵观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无不是技术变革的推动。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往往诞生了一个制造业的新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由重大技术变革引发并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而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潮。制造业各个产业的工艺变革,大大改变了制造流程、产品形态,扩展了产品性能,提升了生产效率。新技
5、术与新理念的结合,产生新模式。新模式将技术革命的产物更好更快地推送给用户和消费者,新模式简化了过程、简化了管理、降低了消耗、缩短了时间,新模式为制造业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感悟之四,热情拥抱高新技术,加快实现数字转型。进入新时代,一项项高新技术的出现,目不暇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边缘计算、大数据、商业密码等等,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快了制造业的升级,也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制造业唯有热情拥抱不断出现的高新技术,使之成为制造业的有机组织,才能永葆青春,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数字化,制造业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产品数字化、工艺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使制造企业成
6、为数字化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得力于新基建的支撑,制造业主动积极地加快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激发活力、焕发青春。感悟之五,夯实产业基础,力行精益管理。我国制造业的种种薄弱环节,几乎归根结底都在于产业基础不牢固、不结实。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卡脖子的地方,不是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就是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还有工业软件。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格局下,夯实产业基础,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既是必要,又是时候。我国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极大,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的大工业生产形成的理念、习惯、思路并未普及,管理粗放、基础管理
7、薄弱、缺乏系统思维,普遍存在。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思维,明显欠缺。而这恰恰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和基础。我国制造业大力推进智能化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推行精益管理,否则,将事倍功半。感悟之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包括产业中基础产业与后端产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主机与配套、材料与产品等等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产业结构优化,在制造强国的评价中,与其他制造业强国相比,差距明显。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形成各类产业比例恰当、大中小企业协同、上下游产业协调的格局,十分重要。围绕一个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处于同一地理空间,并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发挥集群效应,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抓手
8、。打造几十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既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强大的标志,也是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感悟之七,人才为本,创新为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于创新团队,在于创新团队中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育成和壮大。当然,也在于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链的畅通。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人才是先进制造业的根本。没有创新,谈不上先进制造业发展;没有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活力缺乏、动力不足。技术创新是从创意到设计、从材料到工艺、从产品到组织的变革,并取得商业价值的技术经济活动全过程。先进制造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灵魂。感悟之八,持续改进,永续发展。制造业是永恒的,哪
9、一个时代都有制造业。从石器时代人和简单工具构成的原始制造系统,制造出简单产品,到智能时代自度量、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维护、自学习的智能制造系统,制造出丰富多彩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制造业的形态、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正是制造业不断改进、不断演进的结果。持续改进,也是永恒的,是先进制造业永续发展的前提。说到底,制造业的永恒主题,就是不断追求“八个更”:生产效率更高,单件成本更低,产品品质更好,市场响应更快,资源消耗更少,环境影响更小,核心能力更强,员工生活更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永无止境,前景美好!最后,预祝第八届先进制造业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得更好,祝先进制造业大会
10、越办越有成效!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信局紧紧围绕“四个突破”目标和“七个抓好”要求,扎实做好补链强链,强势推进创新转型,精准做好助企服务,重点优势产业承压上行。规模总量实现新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总量达3903亿元,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74%,提升4个百分点。发展质态实现新提升,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医疗器械、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增幅高于面上、领跑全市,传艺钠离子电池、礼邦生物医药、领益精密部件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企业转型实现新提升,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获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
11、转型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产业协同实现新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举办专题融资对接会,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组建发展促进会,化工新材料产业建立高质量发展生态圈,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苏中三市联合入选“国家队”。市工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补链强链,加快创新转型,全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三大攻坚”,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攻坚行动。集成优势资源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优,推动百亿级企业达10家;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动态培育IOOo家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到2023年底创成
12、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二是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攻坚行动。2023年,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50项、绿色化改造项目100项,力争新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三是实施优势集群培育攻坚行动。探索一体化推进“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业基地”协同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打造2-3条较为完整、节点特色显著、技术水平领先的地标性产业链。着力“三大提升”,积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紧盯关键企业,精准化招引项目。瞄准各类500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和有合作关系的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央企国企专题招商、中介机构合作招商、以商引商关联招商和补链强链定向招商,编
13、制产业补链强链年度指引,引导各地围绕关键环节招引新项目、开发新产品。2023年新签约重大制造业项目100项。二是紧盯关键指标,标准化推进项目。完善“三新”重点项目认定办法,严格认定标准,优化考核细则,对新建项目设备投资占比、亩均投资强度、项目持续产出水平提出标准化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倒逼各地“真抓项目、抓真项目”,2023年新开工重大项目100项。三是紧盯关键指标,精细化服务项目。重点跟踪好传艺钠离子电池、坎德拉飞轮储能、比亚迪汽车芯片及模组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推动中圣清洁能源装备、扬杰12寸晶圆、纳力复合集流体材料、车规级智能芯片等一批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开工落地。聚焦“三大环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抓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精准优化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双千兆”网络,加快建设“千兆城市二二是抓好“诊改联动”协同。加快构建专家库、大讲堂、服务商资源池,为企业提供系统化、定制化的服务。到2023年底,再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不少于IooO项,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三是抓好标杆示范引领。鼓励头部企业争创标杆,引导中小企业“上云用数”,累计打造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不少于10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