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体现以幼儿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如何体现以幼儿为本.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如何体现以幼儿为本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须以幼儿为本。纲要中第三部分第八条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教师应积极创设以幼儿为本的环境,有效的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必须妥善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的关系、,以及幼儿常规教育。创设以幼儿为本的环境。以幼儿为本观念强调:活动室应该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1、通过多种途径,创设灵活的环境。学习的性质是由环境决定的,什么样的环境里,就有什么样的学习。以往我们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后,就基本保持不变的。试想一下,统一的环境,连选择都谈不上,哪来的独立自由,更没有自主学习。今年我们整个幼儿园进行了改革,让前面的一块大墙变成了主题
2、墙,让我们根据主题的来更换墙饰。在布置更换主题墙时,我们并没有机械的把一个个主题“刻”在墙上,而是让墙饰“活起来,这个“活”不仅体现了其内容的丰富性,材料的多样性,还体现了材料收集形式的灵活性。2、合理利用区角,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这一点我想结合我们班级的区角活动来讲。(因为区角活动我们班已经多次展示过,也介绍过,所以不详细说,只简单介绍一下科学角和自然角)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孩子对新鲜的,动态的事物十分感兴趣,环境也是如此。对有兴趣的事物,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手摸,了解事物的特性。所以,我根据孩子的这个特征、按教育内容和季节特征不断变化区角的材料。比如,在开
3、展“流动的水”的主题时,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硬币小水池”,在认识纸”的主题前,我们先张贴了各种纸张,给幼儿一个初步的感性经验。在乡土教育“年糕,冲,更是把各类年糕品种都放进了区角,并在窗户上贴上年糕节的相关资料3、根据年龄特征,创设鼓励性的环境。有位教育家说:有位教育家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老师的肯定鼓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而竞赛栏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今年的竞赛栏,我们按性别把男女小朋友分成两块来比赛,看那组的五角星多。别看这一个个五角星长得很平常,可它们产生的经历都不同,有
4、的是老师评的,有的是小朋友选的,还有的是小朋友像美国总统一样通过演说竞选获得的。4、创设开放性的环境,促进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使家园教育同步,开辟“家长园地”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园内,每个班级活动室外的窗子或墙上是开“家长园地”比较合适的地方,我们根据本班幼儿与家长的具体情况将园地分割开来,在橱窗里,向家长介绍每周的主题和教学内容,以及常规的家长工作。还有通知栏和围棋内容的介绍。另外开辟了教室的外墙,向家长宣传有关的保教知识、讨论每月家长关心的话题、还有展示幼儿的作品、在园活动时拍摄的照片等等。把老师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的促进家园共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
5、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她)总是以主体的身份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在活动中,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幼儿、帮助问题继续深入下去,激起孩子的主动学习的欲望;与孩子们一起参与,以平等的身份加入他们的游戏,会使他们很高兴,并更积极、投入。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今的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要将孩子推在主角的位置,不断追随幼儿有价值的问题的生成;要成为对孩子有促进作用的促进者及善于研究的研究者;但
6、教师的介入,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是有能力学习的,只是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块挡路的大石头,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搬掉大石头,而是让孩子自己搬掉挡路石。我们教师要努力使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三、建立良好的常规。1、什么是日常教学中的常规常规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2、教学常规的存在意义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学常规很重要。我认为在班级日常管理内容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班级教学常规。因为师者,传道授业
7、解惑也。教学常规搞不好了,那么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幼儿一日常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时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提倡给孩子更多的目由,强调让幼儿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但并不等于不要常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是老师给幼儿制定了太多的规矩。如:上课时两手必须放在膝盖上;游戏时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等等。如此幼儿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就会感到心神不宁,变得胆小怕事。另一种是对幼儿“彻底解放”,不加限制。这种方法比较多地考
8、虑了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但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其结果是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慢的习性。于是乎,教师成感叹孩子呆板,或感叹孩子难管。产生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常规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幼儿的思维活跃、热情活泼,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小,自我控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作为教师既不能放纵孩子,又不能管束太严,应掌握一定的“度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3、幼儿主动性积极性所谓主动性,就是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同个体或社会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仁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来说,就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自觉
9、参加学校、生活、游戏等行动的一种积极向于上的心理状态。具有主动性的幼儿经常表现出能够独立自主地板州仟务,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他们从小树立不断开拓创新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幼儿将来长大成人后.能以积极的行为参与社会活动,乐观向上,不怕挫折,一有竞争力,能很快地适应社会.有魄力血对未来叹十一世纪的挑战。4、常规与主动性积极性的关系在我看来,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而不恰当的常规将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抑制作用。提至IJ“常规教育”,有些教师总是将它和“严格遵守纪律如何管好孩子”等同起来,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10、过程。教师要求幼儿“规规矩矩”地坐着,上课时两手放在膝盖上,紧闭嘴唇,举手发言时,手要统一按老师的标准举,否则不准发言,甚至还要练习举手的常规,游戏时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等等。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积极发言,或一时冲动抢断别人的话,就会遭到批评。幼儿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就会感到心神不宁,变得胆小怕事。教师们用心地创设着一个能对幼儿行为起管理作用的环境,努力地寻找着“有效”的手段,并希望由此获得自己所期望的行为。似乎只要让幼儿乖乖地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地听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活动,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成功的常规教育。因此,如若常规教育以管理为目的,那么常规教育的作用将由
11、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转化为扼杀幼儿个性发展。管理是手段,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育人”,是教育幼儿成为真正自由发展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创造性,展示自己才能的人。所以,我认为,常规应该不压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或者说能引导学生主动性积极性。5、在日常教学常规中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幼儿在园期间的不合常规行为,有助于发展师幼关系,形成一种积极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环境。教师在进行幼儿园常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常反思自己的常规教育过程,努力发现和把握契机,掌握有价值的常规教育方法和策略。具体而言,积极、有效地在幼儿
12、常规教育过程中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1)教师用积极清楚的言语解释常规。当教师运用积极的言语来说明规则和要求而不是简单说明禁令时,幼儿才更有可能记住和遵守规则。当教师运用清楚的、积极的话语来说明常规时,才能强化常规在幼儿头脑中印象,幼儿才更有可能知道去做什么。与此相反,如果仅仅是说“不要打人不要喊不许说话时,幼儿听到的仅仅是不要去做什么。(2)有效地与幼儿交流、提醒幼儿有的行为不合常规。与幼儿有效交流,提醒幼儿所出现的行为不合常规时,教师必须掌握一些与幼儿交谈的技巧,达到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目的。2.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主班老师为首的教师集体的细心指导,更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幼儿作为班集体的主体,是常规实施的对象,因此,常规的制定因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并让幼儿参与,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能够主动遵守常规,互相监督。中、大班的孩子可以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贴在教室相应的位置。日常教学中的常规与幼儿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关系,常规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潜在地影响着幼儿,促进或抑制幼儿主动性。我们应重视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常规,遵循教育原则,持之一恒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