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综合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一、指标定义(一)企业实缴税金。是指纳税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市实际缴纳入库的、且与持续经营有关的增值税(实际入库数+免抵数-出口退库以外的其他退库数)、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指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会保险费(企业缴纳部分)等税费(其中:社会保险费按实缴数的50%计入,福利企业、涉农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的流转税,以及企业实际缴纳的关税,可计入“企业实缴税金”),不包括企业缴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海
2、关征收的增值税、税务机关稽查查补税费、各类税收滞纳金、罚款及代扣代缴的各类税费。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业企业,凡使用原工业企业房地产的,合并计算亩均税收(由市税务局核准)。(二)土地面积。指企业实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面积(包括企业向村集体承赁土地),分国土资源部门已登记和未登记的工业用地面积。已登记工业用地面积指企业经国土部门登记或批准的工业和仓储两类用地的土地面积;未登记工业用地面积指企业租用或其他方式取得的工业用地面积。企业新增地技改项目建设周期内的土地面积和经批准同意实施“退二进三”暂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土地面积可不纳入评价。对于企业因路边、河边等需带征土地的面积,在评价时予以扣除(由市自
3、然资源和规划局核准)。(三)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结转前)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由市统计局核准)。(四)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按收入法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折旧+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均取自工业企业成本费用(B603-2表)(由市统计局核准)。(五)
4、等价综合能耗。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和非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费的能源,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用于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非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能源。主要能源折标换算方法如下:1吨原煤二0.7143吨标煤;1吨煤制品二0.5286吨标煤;1万立方米天然气(气态)=13.3吨标煤;1吨天然气(液态)=L7572吨标煤;1吨汽油(煤油)=L4714吨标煤;1吨柴油二L4571吨标煤;1吨液化石油气=L7143吨标煤;1吨蒸汽=0.1023吨标煤;1万度电=2.87吨标煤;总用电量:企业实际用电总量,若企业有多个电表的,按每个电表加总数填报;若多个
5、企业共用一户电表的,每个企业按实际用电量填报,加总电量应该等于该户电表的用电量(由市统计局、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核准)。(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指标排放总量之和。企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按实际废水排放量乘排放浓度进行计算,有在线计量设备的企业实际废水排放量以在线数据计算,其余企业以水务集团和水利局新鲜用水量的80%作为废水排放量计算;排放浓度以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计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按企业在线计量设备排放量计算(由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水务集团核准)。(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
6、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由市统计局核准)。(八)创新发展。1 .R&D经费。指科技活动统计制度中的科技活动内部支出,科研基建经费支出,外部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等经费支出(由市科技局、市统计局核准);2 .优秀人才当量。最高折算值(期末参保职工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等级折算值),折算系数:博土研究生(含博士学位)=8,硕士研究生(含硕士学位)=5,本科(含本科学历)=3,大专=1;正高级职称二9,副高级职称=6,中级职称=3,初级职称=1;高级技师(一级)二6,技师(二级)=3,高级工(三级)=Io(由市人社局提供)。(九)集团型企
7、业。集团型企业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由市统计局核准)。二、计算方法(一)亩均税收(单位:万元/亩)。亩均税收=实缴税金/土地面积。(二)亩均销售(单位:万元/亩)。亩均销售二销售收入/土地面积。(三)亩均增加值(单位:万元/亩)。亩均增加值二工业增加值/土地面积。(四)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万元/吨标煤)。单位能耗增加值二工业增加值/等价综合能耗。(五)单位排放增加值(单位:万元/吨)。单位排放增加值=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六)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万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七)单位电耗税收(单位:万元/万千瓦时)。单位电耗税收二实缴税金/总用电量。(八)创新发展。LR&D经费支出占比(单位:百分比)。R&D经费支出占比二R&D经费支出/销售收入。2.优秀人才当量密度(单位:%)o优秀人才当量密度=最高折算值(期末参保职工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等级折算值)期末职工参保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