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过程控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裂缝过程控制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3.1.1 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案3.1.1.1 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重点部位通过认真学习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本工程如下部位为混凝土裂缝控制重点部位,针对这些部位的特点,制定专项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插表混凝土裂缝控制重点部位一览表编号部位描述1本工程地下室结构墙厚1200mm,墙高9700mm,局部高IIOoOmmo2 本工程单层面积较大,梁板混凝土属于大面积混凝土;3 本工程承台厚度达200Omm3300m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收缩拉应力计算公式(见下式),式中变量即为影响结构抗裂安全度的因素。r.1.插表混凝土收缩拉应力计算公式参数览表式中变量即为影响混凝土抗裂安全度(K=ftot)的影
2、响因素式中定量H混凝土板厚或墙厚;Cx约束系数y混凝土泊松比;si(t)一龄期各混凝土应力松弛系数EC混凝土最终弹性模量;混凝土线膨胀系数ft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Eyo标准龄期下混凝土收缩变形值,一龄期;M6-龄期影响系数MlO配筋率影响系数;M8-截面周长与面积之比影响系数设计图纸己明确或根据结构图纸而确定式中变L一结构长度长度影响因素Ml水泥品种系数;M2水泥细度系数;M3一骨料品种系数材料影响因素量M5水泥浆量系数;M4水胶比系数;Tt一水化热引起的温差配比影响因素M7-环境湿度影响系数;Th-大气温度引起的温差环境影响因素M9一操作方法影响系数;TO混凝土浇筑时入模温度引起的温差操
3、作影响因素从以上影响因素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受设计构造措施及施工过程控制影响,因而需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放抗结合的原则实施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插表混凝土结构抗裂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一览表影响因素原因分析结构长度影响因素结构长度越大,收缩拉应力越大,降低结构抗裂安全度。材料影响因减少Ml、M2、M3影响系数,即选择合适品种、细度大水泥和骨料品种,素能提高碎的抗裂安全度。配合比影响减少M5、M4影响系数及Tt,即减少水泥浆量、较少水较比、降低水化热,因素能提高碎的抗裂安全度。环境影响因减少M7影响系数及Th,即增大养护环境温度湿度、减少大气
4、温度引起的温素差,能提高碎的抗裂安全度。操作影响因素减少M9影响系数及T0,能提高砂的抗裂安全度。(I)设置后浇带在设计图纸基础上,对后浇带的设置进行优化,沿平面每30m左右设置一道80Omm宽后浇带,经过设计单位审查确认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边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60天后进行浇筑。经过对后浇带的合理布置,可有效避免超长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凝结收缩或温度变化而被拉裂。(2)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施工中采取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以降低或抵消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首先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然后在钢筋和邻位限制下,钢筋混凝土中建立起一定的预应力(0.20.7MPa),
5、从而大致抵消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构件裂缝的产生。主体结构部位(梁板及长度超过40m的混凝土墙)混凝土内掺6%的微膨胀剂。(3)设置加强筋尽量避免广义的结构断面突变(构件断面、构件线刚度、结构层刚度等)产生的应力集中。严格控制应力集中裂缝,在孔洞和变截面的转角部位,由于温度收缩作用,会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裂缝产生。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如在转角、圆孔边作构造筋加强,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或网片,在孔洞边界设护边角钢等。3.1.1.4混凝土施工(1)强度要求地下室外墙、底板、承台等大厚度构件以及大面积梁板、9.35m高剪力墙所采用的混凝土以60d龄期的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
6、工验收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值,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强度值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2)配制1)配合比设计应首先在满足强度要求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砂率、提高粗骨料含量、控制含气量,以减少混凝土的自收缩,降低绝对温升,延缓水化热峰值,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密实性和耐久性等。应根据本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及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研究确定配合比设计、试配方案、实验方案。2)本工程选用矿渣硅酸盐、低碱、低水化热水泥,并掺加1530%符合国家标准的I级粉煤灰以取代水泥,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泥用量,掺加硅粉以提高混凝土强度,不应使用含铝水泥。其水泥7d的水
7、化热W270kJkg.3)混凝土骨料选择:强度高、级配良好、含泥量小的石子总表面积小,需要包裹的水泥浆少,能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配制混凝土的粗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40mm;非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连续级配为530mm;细骨料采用天然河砂,含泥量在3%以内;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的细骨料的级配为中粗砂,细度模数2.80,平均粒径0.38mm。4)外加剂及混合料的选择:对外加剂或混合料的品种和掺量进行试验,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用于混凝土中。所采用外加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搅拌混凝土用水量比胶凝材料水化所需用水量多,混凝土中多余水挥发引起混凝土更大的收
8、缩,掺加聚按酸盐高效混凝土减水剂,有效降低水的用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使用前对选用的水泥和各种掺合料做多种掺量下的相容性试验,寻找掺量饱和点和最佳掺量。在混合料中,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30%,由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矿粉产量为胶凝材料的15%。粉煤灰、矿粉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其质量等级均为二级。(3)浇筑地下室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大面积底板、楼板等构件浇筑从浇筑区域四周向中心分块跳仓浇筑,改善混凝土的早期约束条件,使混凝土底龄期失水收缩分期发生,有利于收缩裂缝的控制。分仓大小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确定,避免分仓过大又不能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覆盖
9、而出现施工冷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入泵前坍落度(14020)mm;竖向结构严格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一次下料厚度控制在50Cm以内;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料高度控制在2m以内,超过规定时,采取接长泵软管或使用溜槽或窜筒下料;严格控制振捣插入间距在40Cm以内,振捣时间控制在1530s,采取二次振捣;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面流到板底,随混凝土向前推进;严格掌握混凝土表面收光时机,采取二次抹压技术,最后一道抹压收光控制在终凝前完成。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1020C,保证混凝土入模后强度能正常增长,同时避免由于入模温度不合适带来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度间、中心与表面温度间更大的温差,引
10、起混凝土更大的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当检测出温度不合适时,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及运输保温方式。当温度过高时,搅拌时加入冰水,并在运输车上和浇筑泵管上裹保温材料进行保温。调整混凝土出机温度的冰水掺加量及减少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过程的温度损失的保温材料厚度通过计算确定。(4)养护要求水平结构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密封保湿养护;拆模后使混凝土的周围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地下室外墙采用挂麻袋片浇水或布设喷淋管定时喷水养护;在施工操作上控制浇筑层厚度500mm,并通过测温记录与保温覆盖,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C以内,总降温差严格控制在30。C以内;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拆模,但拆模强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养护时间为2个月。(5)测温上述混凝土裂纹控制的重要部位,据需按照大体积混凝土要求进行测温,并根据测温结果进行养护方案的调整。3.1.1.5施工过程检验(1)对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及配合比的检验:检查各种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通过检查施工记录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检验混凝土配合比。(2)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对大面积、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全数观察检验,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调整裂缝控制措施。